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如何追求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如何追求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是一门联系生活、反映生活的基础学科。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语文课也应该是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逐步认知社会,感受生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良好个性及健全人格,在语文课堂上成长起来。教师只有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才会鲜活起来,动感十足。

1 亲近文本,品析语言文字,发掘文章内涵,促进学生成长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既然一半是艺术,那么,语文教学就离不开对美的发掘。现在收录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对学生成长有帮助的经典美文。对小学生而言,感性多于理性,对于美的感受离不开具体的语言文字。因此,在课堂上要注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从而达到体会文章内涵的目的,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不断深化的过程。

例如,笔者上朱自清的《匆匆》一文,在轻柔舒缓的钢琴伴奏声中,以一段入情入境的朗诵感染着学生,开启学生美文欣赏的灵性,在视觉、听觉的冲击下,让学生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谈谈自己独特的体验,体会作者笔法的精妙,并尝试感情朗读。通过这一环节情感的铺垫,引导学生发掘文章内涵,懂得珍惜时间,珍爱生命这一深刻道理便水到渠成。

再如《钓鱼的启示》一文,让学生走近这对父子:“如果这个孩子换作是你,当父亲用严肃的神情命令你放掉那条得之不易的大鲈鱼时,你会怎么做?”带着这个问题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感情朗读父子的对话,捕捉父子二人的表情,体会他们的内心世界,体会父亲这么做的深刻道理,从而在道德和利益之间做出选择。这是无痕的道德教育。通过对这篇课文内涵的发掘,不光使学生学懂课文,更重要的是形成了正确的是非观、人生观,有力地指导着他们以后的成长轨迹。这就是语文课的魅力,让学生从课堂上认识了社会,形成了良好道德,终生受益。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有对语言文字感受的能力,解读这些文字,带领学生走进作者的世界;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引导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文章背后带给我们的启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2 创设宽松环境,大胆交流感悟,培养深厚的语文根基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励。”魏书生也说:“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语文最贴近生活,语文课是最好的说话课,要随时随地唤醒学生说话的欲望,激励鼓舞学生多说,说好,大胆交流感悟,从而培养深厚的语言功底。

课堂上教师应努力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宽松、愉悦、民主的环境中学习。首先,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教会他们把话说完整再到具体,尽最大能力表达清楚,因为说话是为了让别人能听懂。刚开始可能由于胆怯、害羞等原因,站起来回答问题就一两个字。教师应降低难度,适时加以评价引导,让学生把话说完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就这样一步一步,点滴积累,学生由简短的几个字,到说出一句完整的话,说几句话,甚至最后能说出一段话,他们就像一个个小小的演说家。

例如学完老舍先生的《猫》一文,有老师问:“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一位学生回答说:“老舍先生把这只猫写得太可爱了,我想老舍先生一定和这只猫有着亲密的接触,甚至把它当成自己的朋友,家里的一份子,就连在他的稿纸上捣乱也不生气,还说‘踩印了几朵小梅花’。尤其是刚满月的小猫,简直就是一个淘气包,像我弟弟,老舍先生是多么的喜欢这只猫呀!”你听,说得多好,他准确地把握了课文内容,体会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揣摩到了表达上的特点,并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样放手让学生有感而发,自主言说,真正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实,语文课就应该是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教师只是学生合作学习的首席。在大胆说,会说,说好的鼓励下,一定要锻炼学生超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形成民主、自由、和谐的课堂气氛,这样的语文课才会活跃起来,充满生命力。

3 及时进行课堂小练笔,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哈罗德·泰勒指出:“教师的责任就在于运用各种方法、手段,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可以活跃心灵以及充满智慧与人类经验的环境中。”而随时动笔,记录想法与所思的确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实践证明,写成文字的东西会产生无穷的力量,也加深了这种经验在人脑中的印象。笔者把这一点运用到自己的语文教学中。当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之后,就要抓住这个契机,创设情境,适时插补,进行有效练笔。把课文内容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能力,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文字,在课堂这学习运用语言的主阵地得到扎实训练。

例如学习《去年的树》一文,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学完本文,你想说些什么?请写下来。”学生一气呵成:“这只小鸟没有背信弃义,几经周折,终于实现了自己的诺言,真是一只重情重义的鸟。我不禁想,鸟尚且如此,我们人类呢?更应该讲诚信,重情义,对于朋友,我也要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这段文字真实记录了这位学生内心的想法,看过之后笔者非常感动,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强大的感化力量,这个孩子人性中将会多一种美德,他会不断走向完善。

这就是小练笔的魅力!书面语言充分表达了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们学有所得,丰富了精神世界。

4 师生编排课本剧,再现课文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而课本剧表演正是语文实践能力得以实现的有效途径,尤其适合低中段学生。儿童是表演的天才,骨子里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引进生动表演,再现课文情境,使课文内容生活化,丰富学生口语,让学生站在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这虽然有难度,可乐在其中。

例如学习了《秋天的怀念》一文,有的教师组织学生成立了编剧组,从台词,背景音乐的设计到动作、表情、神态的编排,都由学生合作完成,教师只做适当的指导,最后这个课本剧表演很成功。当哥哥坐在轮椅上和妹妹一起怀念已逝的母亲,配上哀怨悲伤的钢琴曲,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观众,孩子们入情入境地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以及兄妹俩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课文真是活化了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再现课文内容,情感的体验会更深一步。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表演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欲望,凸显了活力语文课的张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因此,在不断探索语文教学方法的同时,也应不断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一位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语文教师总是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魅力,这种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笔者坚信,语文课堂经历这样的实践过程,必定会充满生命力,必定会迸发生命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