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创业为导向的商学联动模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创业为导向的商学联动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式,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除了要注重技术技能之外,还要加大创业能力培养。天津青年职业学院探索从商和学习联动人才培养模式,从单元课程改革到载体开发整合再到素质标准设置进行全面实施。通过筑基三级联动创业实践平台,搭建校园全真创业实战平台,拓展多层面社会创业实习平台,使学生具备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关键词 创业;人才培养;商学联动;天津青年职业学院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1-0043-05

一、实施背景

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强调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总理第一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调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在2015年10月19日至20日吉林长春举行的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总理对大赛作出重要批示中指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既要认真扎实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也要投身创新创业、提高实践能力。要求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认真贯彻国家决策部署,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

天津青年职业学院紧跟政策形式变化,突出高等职业教育对技术技能的培养要求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要求,提出“要让学生动起来,要让教学活起来”[1]。号召教师研究教学,大胆尝试,探索适合时展和严峻就业形式的教学模式。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系统、全面的专门研究,有利于加速这一关键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加速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学校借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东风,顺势而为;借助示范校建设这一契机,深入探索商学人才培养模式。经过研究论证,逐步摸索出以创业能力为主线,以实战活动为载体,以相关知识为内容,以素质标准为保障的商学联动模式。

商学联动中,商是商务活动,学是学习活动,即将商务活动与学习活动有效结合的一种培养模式。通过系列商务活动,将商务活动所需要的知识、素质、能力有效链接,最终实现学生学习与未来从事商务活动的零对接。

二、主要目标

充分挖掘专业优势,通过搭建学习活动与商务活动的三段式阶梯成长平台,解决长期以来学校只重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缺少商务活动实践能力锻炼与培养的问题;通过架构学习到创业的三层次创业素质培养,解决学生只有创业梦想,却不知如何落实行动的创业茫然问题(创业行动)。通过三段式平台和三层次素养的架构,为学生们铺设一条绿色通道,建设一架互通式立交桥,实现毕业就能创业的状态。

三、工作过程

具体的工作实施分为四个阶段,各阶段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逐层递进。如图1所示。

第一阶段:单元课程改革阶段(2012)。首先,围绕专业核心能力设定课程门类,课程之间互相衔接,渐进过渡,最终形成一种形成性能力;其次,基于实际工作过程改革课程内容,任务导向,项目化教学,实现虚拟情景向现实工作的过渡;第三,以“动”为核心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搞活课堂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思想到行为都活动起来,参与教学,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实践。

第二阶段:载体开发整合阶段(2013)。为了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教师认真研究教学,开发能够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实训活动,并将其作为一个学习载体,组织学生们广泛参与。如通过举办“商贸节”锻炼学生活动策划与执行能力、产品销售能力。

第三阶段:素质标准设置阶段(2014)。开发培养专业基础素质、专业文化知识以及职业操守的商贸素养课程,培育“四心”专业素养,即“爱心、诚心、创心、恒心”。 每个专业素养都有一个相同的内容即创业素质。

第四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5)。课程改革稳步推进,实训项目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创客空间招贤纳士,实习实训按部就班,订单培养有序开展。如图2所示。

四、做法与成效

(一)做法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总结出了以创业为导向的商学联动模式。如图3。

1. 筑基三级联动创业实践平台

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系统的专业知识,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实现向专业技能的转化,需要学校搭建三位一体实践平台。首先,挖掘专业课程的综合实训项目,利用课程实训,模拟演练。如物流管理专业组建“天青快递公司”模拟运营,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开展“门店商品管理”等。其次,学校建设了系列专业实训室,引进先进的实训设备,让学生们可以不出校门进行操练。第三,学校建设了一条创业街,供学生实践、交流、展示。通过模拟训练、实践操作,让学生树立了创业意识。

2. 搭建校园全真创业实战平台

高等职业院校经济文科类专业实践能力要求不同于工科,为了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积极探索,根据专业的特色及培养定位,以创业为导向,突出学生专业能力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锻炼。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为学生们搭建创业实战平台,让他们在校期间就能尝试创业。

创办“商贸节”,让所有学生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做一天“小老板”。从商贸节的策划、组织,到商品的进货、定价、陈列、展卖、宣传、营销、物流配送、线上线下电子商务等,全部由学生自己运行、管理。

“天青超市”和“天青四次元店”是两家完全由学生自主经营的校内实体店。这两家店也是学生的创业孵化及培训基地。店铺的经营与管理工作完全按市场规律运行,自负盈亏。学生们通过真实的创业活动与经历,锻炼了创业实战的能力。

3.拓展多层面社会创业实习平台

要想让学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创业者,需要感受和学习真实的企业环境,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市场化的任务实战。为此,学校建立了丰富的校外实训基地供学生工学结合、就业实习。如:北京7-11天津分公司、屈臣氏(天津)个人护理用品商店、天津百车汇轿车配具有限公司,满足学生的学习、实践、实战需求。

借助企业优势,开展订单培养,与7-11订立了“企业干部储备班”,在校期间学生就能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将理论知识和企业的实际项目有机融合。学校将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及职业道德培养贯穿在平时的教育管理过程,按照企业的要求开展校企一体化教学,强化岗位意识,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和企业发展战略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逐步形成并建立起完善的“准员工”培训体系。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经营环境中工作,通过商品管理(订补货、盘点等)、日常营运管理、员工管理、顾客投诉管理等企业运营管理各环节,岗位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企业工作经历,学生还获得了加盟创业的优势。很多企业规定,只要学生在企业工作两年后就可以享受企业加盟创业,而且还有一定的优惠政策。

通过实践平台,学生有了创业意识,萌生了创业的动机;通过实战平台,学生锻炼了创业能力,践行了创业行为;通过实习平台,学生有了企业经历,懂得了企业的经营。在三段式平台和三层次素养的培养下,学生的创业能力达到精专的水平。

(二)成效

1.实训硕果累累,创业意识“随风入夜”

扎实推进实训任务,专业实训课开出率100%。各专业均开发了独具特色的综合实训项目,占整体实训项目的20%。目前较成熟的综合实训项目详见表1。

实训室建设到位,共建设完成《连锁综合实训室》《连锁经营模拟实训室》《服装卖场陈列实训室》《沙盘模拟实训室》。实训室利用率达50%,实现了学生不出校门就能进行专业实训。学生们在实训室中开展各种技能大赛的训练,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2],有了明确的职业认知,创业街全面开放,形成商业态势,学生们融入其中,耳濡目染,创业意识初步形成。

2.实战有声有色,创业能力“暗流涌动”

商贸节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主要活动,已经连续开办了三年。为学生提供了商务活动的实战平台,让有创业意识的学生找到了可以施展的舞台。这一活动的开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业动机。从历届商贸节的变化(见表3),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目前这一活动已经成为学校的一个品牌活动,2016年在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展示。“天青超市”和“天青四次元店”两家创客门店,已经变成学生创业实训、职业培训的孵化基地,其社会影响在逐渐彰显,辐射作用在不断延伸。通过创业实战,学生获得了创业经验,充分锻炼了创业的能力。

3.实习积聚能量,创业行动“蓄势待发”

工学结合、企业顶岗活动有效开展,校企共育初见成效。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定位为天津区域市场处于战略扩张的名企,保证了学生通过企业实习工作,认知真实的企业环境,了解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实践市场化的任务实战[3]。挑选部分企业对学生进行“订单培养”,以保证学生的专业对口与创业。各专业都先后建立了订单培养班,如“天环物流班”“天津之眼班”“泰康人寿班”“ 鼎泰丰管理干部储备班”等等。见表4。

学生在企业得到了充分的学习与锻炼,获得了丰富的企业运营经验,加之前两个阶段的积淀,已经完全具备了创业者的素质和能力。

五、体会与思考

商学联动模式实施几年来,学校边探索边实践,边实践边总结,力争实现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的“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要求。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并扎实模式的推广与运行,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学校方面

进一步完善实训室建设。加大建设力度,加大投入相应的实训设备和软件。目前,很多教师自备实训设备,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学生学习,也会阻碍教师能力的发挥。

重视学生的创业活动。对商贸节等学生开展的创业活动,学校的支持力度和重视程度还不够,3年来,每次活动筹备环节学生都会因为办事情遭到拒绝或不支持而难以推进。商贸节慢慢演变成学生自己的节日,学校应创新保障机制,理顺管理体制[4],全院教职工都应该给予支持或积极参与,鼓励学生的实践热情。

相关政策需要突出实训工作要求。学校应调整相关政策,提高实训指导工作待遇水平。如实训指导工作可以抵消部分课时工作量,对于成熟的综合实训项目学校给予立项支持等。这样才能做实教师的院外实训指导工作,让教师真正陪学生下到企业,指导、学习,而不是流于形式。

(二)教师方面

教师专业能力需要不断加强。教师要多外出学习、培训,参与社会实践,积极参与专业技能大赛和相应创业大赛,丰富实践经验。要想培养出能创业的学生,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这方面的能力,闭门造车将有碍于学生的培养。

专业实训项目需不断完善。目前实训项目达到了一定的数量,但有些项目不够精准,不够与时俱进,不能充分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教师需要精心设计,通过实践积累确定项目,通过专业教研规范提升项目。最终实现各专业实训项目的针对性、时效性、有效性、创造性。

(三)产教深度融合方面

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行业、企业的支持。这几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如火如荼,如聘请企业人员授课,课堂搬到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订单培养,校企共建课程,引进企业真实项目实训,毕业答辩在企业真实运营环境中考核,等等。无论是合作的内容还是形式都丰富多彩,但整个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缺少机制保障,合作企业的流动性,合作项目的永久性,合作关系的连续性是产教深度融合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要想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是否有必要建立校企联盟组织,规范合作事项,制定相关制度等,来保障和激励校企之间的长效合作,值得思考。

参 考 文 献

[1]王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以成都创业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5(2):53-56.

[2]杨运鑫,罗频频,陈鹏.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机制创新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4(4):39-43.

[3]邵月花.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0):76-79.

[4]李宇红,等.高职财经商贸类专业上班式课程体系创新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1):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