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鹤壁市新世纪广场绿化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鹤壁市新世纪广场绿化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广场是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部分,是城市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也是市民休闲、娱乐、锻炼、交往等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场所。因此,把具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和独有的地域文脉与景观设计相结合,构成地区的独特的景观效果,立意便显得颇为重要。

关键词:广场;景观设计;季相变化;植物造景

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地处太行山东麓和华北平原交接处,因“仙鹤栖于南山峭壁”而得名。新世纪广场位于鹤壁市新区中部,北临九州路,南临黄河路,景观大道华夏南路是广场景观中轴线的延伸。基地北高南低,地形相对平坦,土壤为沙土,肥力差,总占地面积10hm2。其中绿化面积6.2 hm2,绿地率62%,绿化覆盖率65%。新世纪广场于2002年被河南省建设厅命名为“省级绿化达标广场”,是一张“钻石般晶莹、火焰般活力,田园般美丽”的城市名片。

1设计理念

现代城市中人们崇尚大自然,渴望在自然的环境中娱乐、休闲和健身,感受文化上的熏陶和精神上的陶冶,体验现代文明的脉搏。在广场设计原则上,一是体现功能的多样性,尽量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情趣的市民的各种精神需求;二是突出地域特征,用富有文化内涵的广场景观力求延伸城市历史文脉,体现现代文明,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三是强调生态性的原则,遵从自然,以植物造景为主,以人为本,创造适宜人活动的尺度空间,形成春花、夏荫、秋叶、冬态等富有诗情画意的新区风光。

2 总体布局

2.1 构思

广场总体布局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即两轴3个广场17个景点,以植物和园林建筑小品组成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在总体布局上,力求突出广场整体布局的统一协调和活动功能的多样性,体现总体设计的理念。根据这一原则,从广场的平面构图上看,整个广场以圆与方的结合为主,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内涵。

2.2 轴线

广场总平面由南北和东西两条轴线控制,南北轴线贯穿中心区,是政府办公区的延续,将办公区与广场纳入同一空间秩序,使广场和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并建立了一种明确的关系,形成了极强的场所界定效果。广场设东西南北四个出入口,其中南北两个为主出入口,东西两个为次出入口。

2.3功能分区

整个广场从空间布局上大体可分为市政广场、纪念广场、休闲娱乐广场三个功能区。市政广场以集会为主要功能,纪念广场以广场晚会为主要功能,而休闲娱乐广场以休闲娱乐为主题,突出绿色生态设计理念,围绕缓坡绿地进行绿化设计。

2.3.1市政广场。位于广场的北部,修建在市政府行政中心所在地,是市民定期对话和组织集会的场所。为了加强稳重庄严的整体效果,建筑物一般呈对称布局,标志性建筑位于轴线上,广场两侧建有凉亭、坐凳以及无障碍通道,方便市民出行。植物栽植以规则式为主,辅以自然式种植,植物材料多选用乔木,以春景植物为主,并兼顾四季,彩色的花带如行云流水,大气而不脱俗。在铺装硬地上有规律地成行种植庭荫树,形成了大片的林荫,在炎炎夏日里为市民们提供了一方绿色通道。

2.3.2纪念广场。位于横竖两条轴线的交点,构成整个广场的构图中心,标志性建筑――世纪钟楼位于轴线中心。景区由西向东分别是西入口广场、中心广场和东入口广场三部分,在纪念广场上搭建舞台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构建我市文化广场特色。广场两侧以高大的乔木法桐列植,即满足了空间上的分隔,又为广场起到了过渡缓冲作用。

2.3.3休闲娱乐广场。广场中布置台阶、座椅等供人们休息,设置花坛、雕塑、喷泉、水池及其他城市小品供人们观赏,其平面布局形式灵活多样,与纪念广场的庄重严肃有很大不同。

广场设计中利用挖池堆山的原理建造水景和缓坡丘陵地段。水景设计采用下沉式处理,这一方浅水湖面以鹤壁市行政区划边界轮廓地图作为水景边界轮廓线,造型别致,满足了人们亲水、戏水的需求。广场中部设置旱地喷泉,水形丰富,姿态万千,或壮观、或奇妙,可观,可游,强调了人的参与性。山林缓坡地段,以自然流畅的园路、绿色的草坪、起伏的地形、多彩的花木形成四面合抱的空间环境,给人一种贴近大自然的心理感受。同时在功能上突出休闲与健身的作用,让人们在绿荫中,尽情舒展身心,享受大自然所赐予的美景。文化游廊绿地设置在广场的东南角,与街道交叉口毗邻,并与人行道相接,绿树成荫,别具情趣。

3景观设计

广场景观按照植物生长特性,以及绿化景观要求,本着“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原则,大量采用乡土树种和地被植物,创造出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存空间。

3.1梅花三弄

以梅花为主景植物,石楠、紫荆、雪松、紫薇、红叶李、海桐等为配景植物。利用时空序列,按照花开时间、花色、花香等手法,将此景点分别以暗香疏影、踏雪寻梅、寒雀闹梅典故来表现一月至二月景观。

寒雀闹梅:寒雀围绕着一片梅林喧闹,穿林飞舞,进而踏枝咀啄梅苞,希望叫开啄开梅苞。此景构成一幅动态的盼梅图,表现出一月冬寒鸟儿觅食盼春的景象。

暗香疏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黄昏月下,朦胧的月色,疏淡的梅影,缕缕的清香,令人陶醉,描绘出一幅静态的绝妙的月下梅花图。

踏雪寻梅:“闻到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满树的梅花,恰似铺满了晶莹洁白的瑞雪,整个大地银装素裹,极其赏心悦目。

暗香疏影、踏雪寻梅两个景点,表现春将至,冬将去的二月景观。

3.2叠彩朝霞

以樱花为主景植物,早春,樱花初放时,满树繁花,红的如云蒸霞蔚,白的如披缟素衣。清晨片片花海,犹如朝霞灿烂夺目。有诗云:“晓觉茏烟重,春深染雪轻”,“雪缀云装万萼轻”,“凝艳拆叶初造日”。用植物来营造早春三月的景观。

3.3 群芳争妍

以白玉兰为主景植物,红叶李、樱花、紫荆、桂花、海桐、南天竹等为配景植物。在春寒料峭之时,玉兰、红叶李、樱花、紫荆相继开放,白、粉、红、紫,色彩斑斓,争相斗艳。在早春植物柳树和枫杨的陪伴下,更显得春意盎然,以此来表现植物三月景观。

3.4崇光泛影

群芳争妍后,海棠始开。“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海棠初开时有如胭脂点点,开后则渐成缬晕明霞,花粉时又若宿妆淡粉,叶茂枝柔,姣妍动人。观此景,使人流连忘返,沉醉于四月春光之中。

3.5 天香宫紫

俗话说,“楝树开花猛一冷”。楝花在春夏之交开花。春天的喧闹气氛已经渐渐淡去,而此时,楝花开放了,其香气美妙天成,那紫色的花朵又好似低垂的流苏。有道是“天香薰羽葆,宫紫晕流苏”。斜阳欲下,楝花就如紫云般娇嫩可爱。以楝花为主景,点出五月暮春初夏时节的景致。

3.6 星夜听雨

以合欢为主景植物,木槿、海桐等为配景植物,营造六月份景观。合欢不但花色美丽,而且清香袭人。当夜色降临,微风徐来,芳香四溢,花枝摇曳弄影,朵朵花瓣随风而下,犹如花瓣飘雨。坐在亭中,不由联想到“马嘶不动游缨耸,雉尾初开翠扇张”之意境。

3.7有凤来仪

在两排行道树的屏障下片植梧桐,并将梧桐树作为基调树种广植广场之中,寓意“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植物配置以梧桐、石楠为骨干树种,紫薇、木槿为配景植物,用植物体现一年中七月份的景观。

3.8曲径通幽

该区作为广场的主景,突出广场生态式造园理念,格调清新,改变以往在局部小范围采用乔灌混交林的种植模式,而从宏观出发,选择姿态优美、干性通直的银杏、合欢、栾树、法桐、枫杨纯林为造景主体元素,结合园内起伏有致的人工微地形,在缓丘山岗处自然式片植树型挺拔高大、枝叶茂密的珍贵活化石树种银杏,以加强坡势,形成仰视景观;在平坦低洼处选择树型较低的法桐、栾树、合欢、广玉兰、大叶女贞等观赏乔木,加强树势对比,高者愈高,低者愈低。这些乔木三五十株片植成一个纯林团块,纯林团块沿着园路随机排列,相互掩映陪衬,既丰富多彩,又自然多变,为游人增添纯林穿行的情趣。林内温度低,夏季林下阴生花草,林中虫啾鸟鸣,使游人逸趣横生、舒适凉爽,领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乐趣。以枫杨为骨干树种,展示八月夏荫之景观。

3.9月揽松风

月上枝头,游人漫步停留时,听湖面水声,观赏着风中摇曳的松林,松风阵阵,让人不禁浮想联翩。以白皮松、雪松为主景,红叶李、樱花为配景,营造出九月天高气爽的秋天景致。

3.10 桂馨月明

以桂花为主景植物,表现植物十月景观。在风柔日熏下,那簇簇拥拥的花苞,渐渐绽开了金黄色的花瓣,重重叠叠的叶子,犹如纯洁无瑕的碧玉雕作而成。金色的花朵点缀着绿叶,如玉的枝叶衬着黄花,金玉相映,辉煌夺目,真所谓“揉破黄金万千点,剪成碧玉叶层层”。

3.11 醉染层林

片植红栌、水杉、银杏、南天竹、红瑞木等色叶植物。到了秋天,秋水明净,层林尽染,水天仿佛一片丹霞燃烧,这片热烈、旺盛、壮观的秋景和对面高楼形成对景,吸引无数游人将自己的倩影定格在这一弯碧水之间。该景点位于密林的边缘,林缘交接处植以大叶女贞、雪松等常绿植物,用来分隔或过渡,在植物色彩上形成强烈的对比,致使秋色极为突出。以红栌为骨干树种,展示十一月霜降后的景致。

3.12 冬日剪影

以垂柳、合欢、楝树为主景,雪松、黄杨为配景,由大面积落叶乔木纯林构成,为了打破冬季落叶之后的萧条景象,注重冬景的结合。挺拔的雪松与柔和圆浑下垂的垂柳,在轮廓线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合欢开展着疏密有致的枝条,楝树上果实累累,又构成一幅美妙的剪影,营造出冬日十二月的景观。

3.13 云淡星烁

该景点为北入口两侧凉亭之一,名曰:“揽星亭”,是广场以建筑小品为主的景点之一。植物以梨树为骨干树种,紫荆、紫藤、南天竹等为配景植物。坐亭下,看梨花飘落阶下,梨花、春草,一种春意盎然之意不由而出。夜晚,繁星满天,光华万丈,这时观赏梨花,可以说是星满衣裳月满身,白妆素裹,有如万点寒光,星光与花色浑为一体,加以星光烘托,突显其美。让人不由联想“芳春照浣雪,深夕映繁星”。

3.14 风清月明

该景点为北入口两侧凉亭之一,名曰:“邀月亭”。是广场以建筑小品为主的景点之一。植物配置同揽星亭。“素月淡相映,萧然见风度”,满树银花在银白色的月光的映照下,朦朦胧胧,隐隐约约,此时邀月共赏,品味冷香,别有一番滋味。

3.15 紫藤花架

该景点为广场建筑小品为主的景点之一,植物以紫藤为主,花朵盛开时,似串串紫色的风铃,姿态可人。

3.16 绿荫画廊

该景点为广场建筑小品为主的景点之一,垂柳依依,为夏日增添几分凉意。

3.17 世纪钟楼

该景点为广场建筑小品为主的景点之一,世纪钟楼位于南北中轴线的交点,是广场的标志性建筑。

4植物造景

4.1 植物配置原则

4.1.1 景观性原则。本设计重点保留原有的当地树木,在原有树木密集区形成以绿化种植为主的幽静园林区,园林区和花草树木形成连续的绿化休闲空间。广场区域内以铺地为主,辅以草地、灌木及树阵点缀。两种绿化方式结合,形成疏密有致的绿化景观。为与环境相协调一致,在不同的规划主题区采用不同的绿化配置手法。如在休闲区,树种的配置既要幽深宁静,又必须要有开阔空间,花草、树木交相辉映,形成层次丰富、四季有景的植物景观;纪念主题区植物的搭配则以树形规整植物为主,突出其庄严性,在不对称中求均衡。

4.1.2 实用性原则。结合本地气候条件,按照设计要求,根据区位特点、性质及用途,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植物种类,从而达到设计的效果。

4.1.3 适地适树原则。在树种的选择上,体现地方特色,以本地植物为主,如枫杨、楝树、红叶李等相互搭配形成层次丰富、四季常绿、有花有果的优美景象,让人们以各种方式体味大自然的气息,真正体会城市广场呼吸的意义。

4.1.4 节能减耗原则。全球水资源的匮乏,在进行植物选择要考虑节约水资源的原则,尽量采用抗旱、耐瘠薄以及管理粗放的植物,减少人工管理强度,尽量利用自然形体,形成独特的自然风貌。

4.1.5 生态性原则。尽量选用乡土树种,由于单一物种的感病性,按照物种多样性原则,利用植物间的相生相克原理进行植物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和避免病虫害的发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4.2 植物造景方式

4.2.1 重视植物高矮顺序。多片纯林组成和谐景观,相得益彰,但要重视片林植物的高矮顺序,把握各组团与游人视线的关系。在安排纯林布局时,树型高大的银杏林排列在视线远点,种植在地势较高的地方,突出显示银杏的高大挺拔,把树势较低的栾树、合欢、法桐等排列在视线近点,种植在平坦低洼处,通过对比,远景愈高,近景愈低,凸现植物群落层次美。

4.2.2 符合植物生理需要。在考虑片林高矮有序的同时,要考虑豫北地区日照、水分、风力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株型高大的银杏片林位于全园的北部和西部,避免影响其它植物在生长期内获取充足的光照,而且能够在游园西北部形成复层防护林体系,抵御冬季凛冽西北风的侵袭,营造局部生态小环境。

4.2.3 考虑视线的通透与封闭。古典造园手法中提出“嘉则收之,俗则屏之”的名言在该园中也有充分体现,路不分曲直,景不分远近,都要本着这个原则植树。广场的南部是一个区级游园,与广场景观互为因借,风格一致,浑然一体。为引导视线,在不同片林交接处留一缺口,形成通透景观,自南向北远眺,使南部景观带局部透过片林树干可以看见,但又不太清楚,追求半隐半现的朦胧美,局部一览无余,形成借景。在临近九州路的一边,为把广场与街道喧嚣嘈杂的环境相隔离,求得安静幽隐处所,双排的行道树以及采用高矮不一的花灌木密植,形成封闭空间,阻挡视线,闹中求静。

4.2.4 重视色彩搭配与明暗对比。银杏、石楠、栾树、法桐、楝树等片林交互种植,春夏时节,各种纯林表现出深深浅浅的绿色,相互渗透,与林下碧绿的草坪色协调一致。金秋时节,银杏、法桐、栾树叶色变黄,秋风阵阵,黄叶凋落在绿色的草坪上,交相辉映,淡雅和谐;而五角枫、樱花、红叶李在背景片林石楠、雪松前,色彩对比明显,红愈红,翠愈翠。

4.2.5 重视冬景布置。该区主体由大面积落叶乔木纯林构成,为了打破冬季落叶之后的萧条景象,注重冬景的塑造,在落叶乔木纯林之间,根据开合有致的林缘线和植株的高矮次序,巧妙搭配冬景植物,雪松、广玉兰、白皮松、石楠、火棘、黄杨球、红瑞木等,形成复层植物群落。冬季来临,千里冰封,银装素裹,傲然风霜的松柏类植物和火红枝条的红瑞木,增加雪中逸趣;而红果累累、经冬不落的火棘在雪地中点缀雪景并招徕许多小鸟觅食,显得格外生动亲切。

参考文献

1李文禄,刘维治.古代咏花诗词鉴赏辞典[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0

2 王柯,夏健,杨新海.城市广场设计[M].福建: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3 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