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端午:米粽之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端午:米粽之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想到端午节就要到了,心里不免浸洇出一些温馨的情绪来,一整夜一整夜都会沉进回忆里,想的都是家乡和儿时的那些事情。

想的最多的,自然是母亲。端午的先几天,母亲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又一针针用五彩丝线在红布上刺绣一些蛤蟆、蜈蚣、蜘蛛,以及蛇蝎之类的小动物。那时,并不知绣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只是觉得五颜六色,绣得好看;妈妈那时年轻,手巧眼也明亮,一边绣着一边还低声唱着歌儿,我只是趴在一旁,不眨眼地看着,一声不吱地听着。

接着是包粽子。早一个月,妈妈就到远处的苇塘里打下一把把宽宽的苇叶,阴干在屋子里。又从路旁的马兰草上剪下一根根长长的草叶。红枣大米红红白白,泡在瓷盆里;包粽时,便一张张捋平苇叶,包上糯米和红枣,菱形的粽子包好之后,再抽出泡在水里的马兰草叶,一头用牙咬住,用另一头去捆那米粽。那时,妈妈年轻,手脚灵活,干什么活儿都利索。

端午的头天晚上,开始煮粽子。只一阵时间,满屋里都是米的清香,枣的清香,以及苇叶、马兰草甜丝丝的青草香。从米粽一下锅,我就像只小苍蝇,总围着锅台转,怎么也轰不走。妈妈说:睡觉去吧,粽子得煮一夜,明早吃才香哩!我不困。

咕咕嘟嘟,粽子在锅里快乐唱歌;经不住这歌声和香味的催促,我的眼皮便开始打架。不知什么时候被母亲抱到炕上,一睁眼,却天亮了。枕头边,是母亲新绽在碗里的一只粽子,香喷喷的味道,直往鼻子里钻,也不管没有洗手洗脸,端起碗就吃。我想我这一生再也没吃过那么香的粽子,妈妈包的粽子。

这时,父亲已站在门前,手里握着一把镰刀,要到野外割艾草去。我便三下五除二,穿衣登鞋,要跟父亲“趟露水”去。

端午时节,已是仲夏季节,草木茂盛,到处是浓密的树叶,高深的青草。鸟儿藏在树林深处,不管有没有人走过,依旧长一声短一声地鸣叫。麦子一片一片黄熟,心急的人家已开始开镰收割了。在阡陌上行走,不一会露水就打湿了鞋袜,打湿了裤脚。不管!那时,父亲在前边割艾草,闻着那带着苦味的草香,我便想起妈妈给爷爷熬药的味道来。

一大捆艾草,父亲选了一些插在门楣上;剩余的,爷爷会把它拧成草绳。夏夜蚊子多,点燃草绳,闻着苦艾燃烧的味道,蚊子就不敢飞过来了。

唉,一说到这些事,我就忍不住想掉眼泪。全是60年以前的事了。我的爷爷,那个默默劳作一生的人,1962年就去世了;我的父亲去世25年了,而母亲离开我也近10年了。端午节其实也是祭祀的节日,写这篇小文,想想那些逝去的亲人,算是一个纪念吧。

长大一些年岁,和文学结缘,特别是爱上诗歌后,每到端午节就会想到屈原,似乎这个节日是专为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设立的。

用一年仅有的365天中的一天,来纪念一位诗人,可知,诗人是伟大的,但人民更伟大,更大方与宽容。

我查看了一下端午节的来历,似乎那形成过程十分复杂,并非专是为纪念一个人那样简单。

早在先秦时期,农历五月五日被认为是“恶月恶日”;生于这一天的人,会极为不幸,被认为是会为父母和国家带来灾难的。有的孩子一生下来,就被遗弃。侥幸长大做了官,仕途也会因此遭遇坎坷。大约到秦汉之后,人们才想了一些办法来在这一日祛灾避害。喝雄黄酒、插艾草、挂菖蒲剑,甚至插桃条,以驱五毒、辟兵祸、祛瘟疫、除恶运。隋、唐之时,关于灾祸之说,淡化了一些。唐玄宗时,每年端午节会给百官发 “百索”和一把折扇以供防暑。“百索”十分有趣,是五彩丝线拧成的绳子,可以戴在脖子上一如项链,也可以戴在腕上一如手链。我不知今日女性的这类首饰是否由此而来。这种彩索,据说是辟邪用的,意在以之捆缚“五毒”。米粽象征着捆起来的蛤蟆,沉之江底,说是喂鱼类,救屈原,其实是为了吓唬“蛟龙”。南方盛夏,多发洪灾,传说认为是“蛟龙”为祟。“百索”可以缚龙,这样,就能避开水患。大约到了明、清之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进步,“恶日”慢慢变成善日。端午节此时已称“女儿节”,女孩儿这天头簪火红的榴花;出了嫁的女子,便去熬娘家。端午节成了迎接夏日、庆贺丰收、亲人团聚的欢乐节。那些古老的带有迷信色彩的内容已被淡化。雄黄酒、米粽、艾草、香囊、彩线绳等等,都成了一种美与善的符号与象征。没有人再想到这个美好、幸福的节日曾被误读为一个“恶日”。

由此想到一个民族,它的伟大之处,正在于它会把对生活灾难的恐惧,变成战胜灾难的信心。这正是她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刻印着我们民族前进的脚印。

我面前现在正放着几个米粽,是从超市购来的。我不想急急忙忙打开它,那形状使我想起既往的端午节,想起永远不会再有的妈妈给我煮的红枣米粽,香喷喷的,让人止不住要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