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形势与政策课中学生主体性激发与引导调查分析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根据作者自编的《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形势与政策课中大学生主体性激发与引导调查问卷》对全校四大类专业的807名学生进行调查,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大学生对形势政策课整体评价较高,但是仍需要在加强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将课程内容与学生需求紧密联系以及调动更多学生的积极性等方面做出努力。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 主体性 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245-02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两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它对于帮助大学生全面认识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形势,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敏感性[1],增加大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学生对于政治课的积极性不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使形势与政策课达到教学效果,就要对学生的主体性进行激发与引导。
一、调查的目的与概况
本调查的目的在于通过调研北京师范大学形势与政策课课程建设情况以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情况,结合课程自身特点及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以北京师范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的既有实践为例,探索激发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渠道与方法,使“形势课”不成为流于表面的“形式课”。
调查采用了作者自编的《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形势与政策课中大学生主体性激发与引导调查问卷》,采用了SPSS统计软件。调查时间为2012年6月。问卷发放范围是北京师范大学15个院系、四大类专业的807名学生。问卷内容首先经过了有关专家和教育管理工作者的评议修改,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试测。问卷共发出807份,收回有效问卷80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调查的结果基本反映了北京师范大学形势与政策课课程建设情况以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情况。
二、调查统计数据
(一)被调查学生的基本信息
1.性别。在接受调查的学生里,男生223人,约占总人数的27.6%。
2.专业。在抽取的807个样本中,文科学生、理科学生、工科学生和农科学生分别占总人数的44.2%、53.0%、2.1%和0.2%。
3.年级。在抽取的807个样本中,大一学生约占总人数的99.4%。北京师范大学的形势与政策课主要针对一年级学生开设。
4.政治面貌。在抽取的807个样本中,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员和群众分别占总人数的1.7%、7.7%、20.3%、67.7%和2.1%。
(二)学生日常对待“形势与政策”的态度
1.学生经常关注的事情
样本中80.6%的学生经常关注社会热点,72.3%的学生经常关注个人发展,67.5%的学生经常关注父母亲人的事,58.8%的学生经常关注朋友的事,54.5%的学生经常关注国际国内大事。
2.学生对于时事政治的态度
对于时政的态度,偶尔碰上就看看的样本数占总样本的45%;认为有必要了解,对政策有自己的见解,会对某些事件作分析和预测的样本数占总样本的32.9%;挺想了解的,但不知道如何了解占18.1%;没兴趣,不了解也不打算向政治方向发展的占4.1%。
3.了解形势与政策知识的渠道
通过网络了解形势与政策知识的样本数占总样本数的90.2%,其次是与他人交谈、阅读报纸杂志、观看电视以及学校课堂也是了解形势与政策知识的常用途径。
4.关心国内外形势的频率
偶尔、没规律关注国内外形势的样本数占总样本的44.3%,一星期2-3次的样本数占总样本的32.7%,每天都关注的占14.2%。
(三)《形势与政策》课程现状
1.课程设置合理性
认为形势与政策课设置合理的样本数占总样本数的有效百分比为84.4%。
2.课程对学生是否有意义
认为在大学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很有用的样本数占总样本的有效百分比是22.9%,认为较有用的样本数占总样本的56.3%。
3.课程带给学生的收获
认为形势与政策课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占总样本的12.3%,认为能开阔视野、拓展思维的占54.9%,认为能获得更多有用信息的占21.6%。
4.课程教学目标
认为教学目标能够坚持正确的指导方向,并体现与时俱进的样本数占总样本的38.6%,认为应该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占33.0%,认为能够联系学生实际的占21.0%,而认为能够系统有效传授理论的占6.7%。
5.课程教学内容
认为应当参照教学大纲要求,通过问卷或访谈学生需求来确定内容的占总样本的48.3%,认为应当参考教学大纲要求,自己酌情进行选择的占总样本的30.8%,认为完全根据学生需求来设计主题的有18.8%,而认为完全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来设计主题的只与2.1%。
6.《形势与政策》课的课堂形式
希望第一课堂采取“引发思考”形式的样本占总样本的36.9%,希望第一课堂采取“案例教学”形式的占28.4%,希望第一课堂采取“老师多讲”和“学生讨论”形式的分别占18.2%和13.6%。
(四)《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学生主体性发挥
1.对课堂展示和讨论的态度
调查显示,选择值得提倡和乐于倾听的分别占总样本的36.7%和39.5%。感兴趣但无法参与的占10.3%,不感兴趣无所谓的占9.5%,完全反感的占4%。
2.乐于课堂展示的内容
最希望展示的内容为国内社会热点,占总样本数的40.8%,其次为国际政治中最近发生的大事,占总样本数的32.3%。民生问题占10.8%。校园热点话题占15.4%。
3.完成作业的主要途径
选择网络查询为完成作业途径的占总样本的75.8%,是大学生完成形势与政策课相关作业的主要途径,阅读书籍占8.6%,查阅专业书籍占7.1%,与同学讨论占6.6%,请教老师占1.9%。
4.形势政策小组学生主体性发挥
选择说不清楚的样本数占总样本的44.8%,而认为主体性发挥很好的占20.4%。
5. 课堂参与情况
有45.4%的样本认为课堂参与情况一般,有24.9%的样本认为课堂参与比较积极。14.6%的人不怎么积极,4.6%的人非常积极,8.8%的人视情况而定,1.7%的人完全不参与。
6.解决课堂问题的途径
通过上网查看媒体报道及相关评论的占77.8%,有问题也不寻求解决的占10.2%,及时与任课老师进行沟通请教解决的占8.3%,试图通过调查或访谈等途径进行解决的占3.2%。
三、讨论分析
(一)大学生关注时事,关心社会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学生关注时事,关心社会。这是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学生主体性激发与引导的基本条件。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关注时事。大学生经常通过网络等新媒体来关注时事。
可见,大学生经常通过网络等新媒体获取信息,他们关注时事,关心社会,这是教育者在形势与政策课课堂对教育对象进行主体性激发和引导的一个优良条件。从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上看,在进行形势与政策课教育之前,大学生原有的“内部品德环境”是有利于接受新的思想教育的。但是不能忽视的是,良莠不齐、不辨真伪的网络信息会对价值观没有成型的大学生造成深刻的影响,这仍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体工作者和全社会需要共同关注的问题。
(二)大学生对课程整体评价较高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评价较高。大家认为形势与政策课的课程设置合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清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多样。通过参与课程能够开阔视野、拓展思维,了解国情,获得更多有用信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三)大学生认为与自身需求密切的内容更容易引起共鸣
从调查情况来看,学生希望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与自身有强相关性。课程的内容直接决定了学生对课程的接受程度。有79.1%的学生认为应当在参考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需求和选择来确定教学内容。在访谈中当问及一些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同学们对于不同的主题的参与度和兴趣时,相比“经济”、“党的历史”和“住房”等几个主题,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当谈论到“教育”这个主题时,课堂气氛最活跃。因为“教育”这个主题离学生最近。可见在课程内容与学生自身具有强相关性时,他们的主动性最容易被激发。
(四)大学生比较认可课堂展示和小组讨论的形式
从调查情况来看,大学生比较喜欢课堂展示和小组讨论等课堂形式。有76.2%的人表示认可这种课堂形式。有超过70%的人愿意在课堂展示中向展示有关国内外热点问题。这说明了如下三个问题。第一,大学生具有主人翁责任感。他们关心社会,具有主人翁的意识,他们是青年中的一个优秀群体。第二,大学生思维活跃,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生活在一个改革发展的时代,对待社会现象和时事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第三,大学生愿意将思考结果与同学分享讨论。形势与政策课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观点并与大家交流的平台,通过课堂展示和小组讨论的形式激发了大学生的主体性。
但是有一部分人不能完全融入课堂,30%的人课堂参与比较积极,45.4%的人课堂参与情况一般。也就是说有近一半的人虽然认可这种课堂形式,但自身处于“倾听”状态较多,不能完全参与。课堂有其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这也迫切需要我们采取措施调动这一部分人的积极性。
四、对策建议
从该项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生关心形势与政策的知识,主观上愿意从这门课程中学到东西,愿意通过这门课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的主体性在这门课程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引导和激发。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很难甄别信息,大学生需求与课程教学大纲的脱离,一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等等。所以,为了更好地激发和引导大学生在形势与政策课中的主体性,需要关注以下问题:如何在网络环境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如何将学生的需求巧妙地融入教学大纲和每一个主题,如何调动更多学生的积极性等。
(一)关注新媒体特点,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加强信息处理能力是在形势政策课中激发大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手段。新媒体的特点是信息量大、信息种类多,信息更新快。在新媒体背景下,信息处理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包括信息的搜索、提取、过滤、存储、释放和更新能力,具备这种能力是能够关注时事、关心社会的基本条件。信息素养是大学生适应新媒体时代所必需的基本素质,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是走入社会必备的能力,只有系统全面地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才能使他们在纷繁的信息中排除干扰,从容地获取需要的信息;才能使他们拥有掌握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为他们的创造性活动提供不竭的源泉;才能使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判断力,拥有防腐拒变的能力;才能使他们具有约束自身的责任感,遵纪守法,不走弯路。信息素养教育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了支持,信息素养教育是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必须接受的教育之一。
在形势与政策课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安排相关《新媒体背景下社会的变革》、《大数据时代》、《微博问政》等专题,透过当前热门的话题,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可以专门设定一个关系国际形势、经济、教育、住房等专题来进行信息的搜索、提取、过滤和释放的训练并进行适当引导。可以通过一个阶段对某一个专题的学习,训练他们的信息更新能力等。
(二)将教学大纲与学生需求融合,提高课堂感染力
人的动机由需要产生,目标来源于需要,行为来自于根据需要确立了的目标。只有将学生需求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课堂,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主动学习。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过程中必须首先了解学生关心什么、关注什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教育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思想需求,决定如何组织与呈现教育内容,才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2]形势与政策课程每个学期有其完整的教学大纲,在不偏离大纲的情况下,任课教师要将教学大纲上与学生实际需求相结合来安排教学内容。
在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中,可以将经济形势与学生就业联系起来作为一个专题,可以将住房问题与学生的宿舍条件结合起来探讨,可以将校训与价值观教育联系起来探讨等。可以将“亲”、“不明觉厉”、“人艰不拆”等流行的网络用语与文化繁荣等专题联系起来探讨。
(三)提供展示机会,大范围调动学生积极性
形势与政策课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很多学生没有在课堂上发表观点的机会,从而丧失了主动性。要调动更多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小组讨论的机会,争取多分一些小组,让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机会;可以改变授课方法,使用远程教育,在网上提供讨论平台,让每一个学生实时发表观点;可以通过课后小组分工作业的方式,有人负责搜集资料、有人负责制作课件,有人负责讲述,尽量覆盖更多的同学;可以加入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志愿服务和社会调查去体验生活,达到育人效果。有更多学生的积极参与,这种主动性就会形成一种氛围,去感染一小部分不积极的人,课程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平.形势政策课中任务驱动学习模式初探[J].科技信息,2009,(3):548-549.
[2]许青.关于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138-141.
作者简介:
杨学玉(1980-),女,辽宁沈阳人,博士,现任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