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科学传播视域下转基因议题的媒介呈现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科学传播视域下转基因议题的媒介呈现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期望从科学传播视角关注转基因问题,诸如媒介对转基因议题如何呈现?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才能收到比较好的传播效果等。本文采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中国科学报》和“果壳网”在转基因议题呈现方面的特点。研究发现,这两个媒体在转基因报道方面都存在着各自的长处和不足。简要来说,《中国科学报》的转基因报道主要长处在于,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报道比较深入和充分;“果壳网”的主要长处在于,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即时性的意见讨论平台,有很好的互动作用。但与此同时,这两个媒体的转基因报道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中国科学报》的相关报道不重视个人及团体的声音,“果壳网”的转基因议题讨论则呈现出嘈杂化的草根倾向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使转基因议题在媒介中的呈现不够全面、清晰,而且无益于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是科学传播的目的之一,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民权利越来越多地介入到政府决策进程中。媒介的内容呈现与公众科学素养的形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理应受到社会的重视和学术的关注。

关键词 转基因;科学传播;媒介呈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5-0037-05

1 《中国科学报》转基因报道的呈现

1.1 报道出现的年份和数量

自2012年1月1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止,以“转基因”为关键字在《中国科学报》电子版数据库中检索,共搜索到相关文章155篇。在这里,将以半年为时间单位对文章进行划分。因为转基因议题热议的时段是在2013年下半年到2014年下半年,如果采用一个年度为时间单位进行划分,就只会看到平缓增长的直线,而无法显示出媒介报道热度随社会热议程度变化的这一趋势。其中,2012年上半年19篇、2012年下半年18篇、2013年上半年11篇、2013年下半年25篇、2014年上半年26篇、2014年下半年15篇、2015年上半年21篇、2015年下半年20篇(详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2012年上、下半年,转基因报道数量分别为19、18篇,2015年上、下半年,转基因报道数量分别为21、20篇。可见,这两个时间段是转基因报道相对平稳的时期。甚至在2013年上半年,转基因h题报到数量降至了最低的11篇,仅占近4年来《中国科学报》全部转基因报道数量的7%。与此同时,我们可以从图中看出,转基因议题报到存在一个高峰期。这个高峰起于2013年下半年,终于2014年下半年,持续了将近一年的时间。

为什么会出现转基因议题报道的这一高峰?笔者搜集了这一时期发生的相关社会事件。2013年7月,《北京科技报》首次以官方身份举办了转基因食品品尝大会,这场大会在北京、南宁、昆明等5个城市进行,引起大众开始关注转基因相关议题。2013年9月,方舟子在腾讯新闻言论“应该创造条件让国人天天食用转基因食品”。该微博一石激起千层浪,转基因食品的相关争论开始在网上沸腾。我们可以看到,2013年下半年《中国科学报》的转基因文章篇数比上半年多出14篇。可见,《中国科学报》的转基因议题报道热度同社会议论热度在变化趋势上是一致的。2014年3月,崔永元在网络上公布了其自费在美国进行采访的转基因视频,并在随后的政协会议上抨击转基因食品商业化。这一事件引爆了网络舆论场,将转基因食品的争论推向高峰。可见,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下半年发生的这些事情,引起了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中国科学报》在这个时间段里增加了转基因议题报道的篇幅,既合情合理,又充分体现出了纸媒与网络媒体之间对特定社会议题的相互影响。

1.2 转基因报道出现的版面

《中国科学报》的版面,可分为头版、国际新闻版、综合新闻版以及农业版、科技版、产经版、食品版7个版面。按照版面重要性的不同和转基因报道出现的频次差别,笔者将转基因报道出现的版面做出如下划分:1)头版:《中国科学报》的头版是其最重要的板块,往往报道该报认为最重要的议题;2)国际新闻版:国际新闻版主要刊载来自国外媒体、政府、科研团体等的最新科研成果;3)综合新闻版:综合新闻版主要报道重要的国内社会新闻,更多偏向于民生内容;4)其他版:包括农业版、科技版、产经版、食品版。因为这几个版面更倾向于报道专业性的科技内容,转基因内容出现相对较少,故此一起被划入到其他版中。2012年至2015年间,转基因报道在《中国科学报》上的版面分布具体如下(详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转基因议题相关报道出现频率最高的版面是国际新闻版,国际新闻版转基因议题所占的百分比为47.1%。排名第二的是头版,头版转基因议题所占百分比为32.9%。国际新闻版和头版的转基因议题报道篇数占据了所有报道的近八成,这主要是由于转基因议题的特殊性质决定的。一方面,转基因技术作为高端技术,许多发达国家的相关研究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中国科学报》作为专业性报纸,报道内容不可避免地要同世界接轨,因此转基因议题的国际报道占据相当多的篇幅就不足为奇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应出我国的转基因研究易受国外相关研究影响,处于科学传播初级阶段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转基因议题出现在头版的频次也相当高,这说明了无论是媒介还是受众都对这一议题持有一定的关注和兴趣,这就为科学传播向下一阶段发展提供了基础。[ 1 ]转基因相关议题在综合新闻版面和其它板块出现的频次较少,分别为12.9%和7.1%。

1.3 报道的消息来源

在转基因报道中,报道的消息来源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不同的消息来源有着不同的传播力,对科学传播的效果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笔者在认真梳理了《中国科学报》2012年至2015年间全部的转基因报道后,将报道的消息来源分为科学家及科学共同体、政府机构及官员、中外各类媒体、公众及民间团体、其他等5类,每类消息来源的篇数及所占比例如表3。

由表3所知,155篇转基因报道中,消息来源是科学家及科学共同体的报道为67篇,占比43.2%。这说明,科学界在科学传播中仍牢牢占据着主动权。消息来源是中外各类媒体的报道为51篇,占比为32.9%。这说明,转基因相关信息超过七成以上的信息来源是科学界和媒体界。只有7.1%的转基因报道消息来源是公众及民间团体,占比很少。这说明,公众及民间团体在转基因议题塑造方面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在科学传播过程中,公众及民间团体的参与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由此可见,《中国科学报》的转基因报道还处于科学传播的初级阶段――科学普及阶段,远没有到达现代意义上的科学传播阶段。

1.4 转基因报道的主题

笔者在通读了2012年至2015年《中国科学报》转基因议题相关文章之后,又查询了前人的一些相关研究资料。湖南师范大学的金颖在其论文中,将《中国科学报》的转基因报道主题分为转基因食品、生物制药、基因研究等13类,安徽大学的倪欣然在其论文中将《科技日报》的转基因相关议题分为转基因农作物、生物、国家政策等6类。在综合多方面的权衡之后,笔者将《中国科学报》近4年的转基因报道主题划分为转基因农作物与食品、生物医疗、转基因研究、科学团体及公众认知、相关政策法规和生物安全6类。各主题报道出现的篇数如表4所示。

在《中国科学报》的转基因报道议题中,出现最多的议题是“转基因农作物与食品”,出现数量为56篇,占比36.1%。例如“美国农业部批准种植转基因土豆”一文用相当翔实的数据描述了转基因土豆的种植前景,“欧盟法院对转基因土豆亮红灯”一文则从科学和民意的角度表达了对转基因作物的隐忧。这些“转基因农作物与食品”的相关议题,因为关系到老百姓的餐桌而备受关注。其次是“生物医疗”主题和“转基因研究”主题,文章数量分别为43篇和32篇,占比分别为27.7%和20.6%。例如,“转基因玉米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文以玉米为切入点,介绍了我国转基因玉米研究的现状和前景。“转基因猴:攻克人类疾病新希望”一文则从生物医疗的角度,介绍转基因技术在医疗应用方面的潜力。此外,议题“科学团体及公众认知”和议题“生物安全”涉及的相对较少。

1.5 转基因报道的倾向性

本研究中,笔者在仔细研读了《中国科学报》近4年来所有转基因相关文章后,根据每篇文章标题、内容及评论的特点,将转基因报道的倾向性划分为正面、负面、中立和其它4类。其中,正面倾向是指相关文章在标题、内容和语气等方面对转基因技术持积极的、鼓励性的态度;负面倾向是指相关文章在报道转基因时持有保守的、谨慎的甚至是反对的态度;中立倾向是指转基因报道仅仅涉及转基因的概念、动态和政策等一般性常识,不能给予读者明显好的或者不好的联想。其他类则是指正、负面倾向都有或者不能被明确划分到上述3类中的文章,这类报道比较少。转基因报道相关文章具体倾向性数据见表5。

由表5可知,转基因报道正面倾向的文章数量为82篇,占比52.9%。例如,“科学家开发出制造转基因生物安全方法”一文,从转基因研究的现状出发,辅之以科学界的新进展,向读者展望了转基因技术在未来的有利前景。“转基因玉米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文则从粮食供给与保障的角度,凸显了技术进步带来的各种好处。可见,虽然转基因技术受到了一定的争议,但是超过半数的报道还是以正面为主。有争议的负面性报道占比为27.1%,近三成的负面报道主要集中在对政策、科技和人们担忧的争论上。例如,“转基因鲑鱼生态风险仍不明确”一文,从科学预测的角度分析了转基因鲑鱼可能带来的影响,引发了人们的担忧。“苏格兰将禁止种植转基因作物”一文,则描绘了转基因作物如何引起人们的担忧而被禁止种植的过程。总的来说,虽然转基因议题被舆论热议,但并没有产生恶劣的现实后果。因此,转基因报道的负面倾向大部分被局限在人们的担忧上,篇数没有超过正面倾向报道的数量,也就可以理解了。此外,中立倾向的报道42篇,占比27.1%。其它报道9篇,占比为5.8%,数量比较少。

2 “果壳网”转基因内容的呈现

2.1 转基因内容出现的年份和数量

自2012年1月1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止,以“转基因”为关键字在“果壳网”首页导航中检索,共搜索到相关文章、帖子、问答、日志共1 811篇。采用半年为时间单位进行分析,理由同上节所述。其中,2012年上半年181篇、2012年下半年221篇、2013年上半年175篇、2013年下半年386篇、2014年上半年340篇、2014年下半年226篇、2015年上半年167篇、2015年下半年115篇(详见表6)。

谋6中可以看出2012年上、下半年,“果壳网”转基因内容数量分别为181、221篇,2015年上、下半年,转基因内容数量分别为167、115篇。可见,这两个时间段是转基因内容网络关注较为平稳的时期。与此同时,我们可以从表中看到,2013年下半年转基因相关内容突然上升为386篇,占近4年“果壳网”所有转基因内容的21.3%,达到了一个极大值,这个高峰期持续了将近一年之久。这个转基因内容高峰期出现的原因,笔者已经在上一节分析过。是因为这一时期内社会上出现了多个转基因社会事件,社会舆论的聚集导致“果壳网”上转基因相关内容数量的增加。

2.2 转基因内容出现的板块

“果壳网”是由包括科学家、科技爱好者和普通公众等组成的大型复合式网络社区,因此其读者和文章来源有着很高的重合性。一般而言,“果壳网”能够接受投稿并且经编辑后能被大家看到的板块主要有文章、帖子、问答和日志。文章板块是指,任何人都可以向“果壳网”的科学人、谣言粉碎机、生物聚居地等十余个主题站投稿。稿件被审核通过后被呈现到网上,所有人可以通过评论栏进行相关互动。帖子板块是指“果壳网”用户必须加入一个特定的兴趣小组,然后在组内进行比较专业的发帖和讨论。好的帖子被编辑发现后,可以被置到果壳首页进行全网显示。问答板块是“果壳网”改版后新增加的功能,所有人都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以提问的方式发到“果壳网”上,果壳用户可以在问题下进行回答和互动。日志板块是指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个人界面,在个人界面上的内容被称为日志。2012年至2015年四年间,“果壳网”转基因内容在各板块出现的频数如表7所示。

由表7可知,转基因内容出现频数最多的板块是帖子板块,共953篇,占比为52.6%。排名第二的是问答板块,共439篇,占比24.2%。帖子版块和问答版块占据了所有转基因内容的七成以上,可见,对于网络用户而言发帖和提问是了解转基因知识的主要形式。日志板块259篇,占比14.3%。文章板块160篇,占比8.8%。日志与文章两个版块之和,仅占转基因内容频数的两成左右。文章介绍的形式是传统报纸介绍转基因知识的主要途径,然而在“果壳网”中明显可以看到@一途径在传播上不占优势。占据传播优势的是帖子、提问这类互动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形式,这是网络媒介与传统平面媒介的不同之处。从科学传播效果的角度来说,在“果壳网”这类网络媒体中,谁发帖和谁回答以及回答什么,是不得不仔细思考的问题。

2.3 转基因内容的主题

“果壳网”的文章板块,在投稿之后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和编译才能够,因此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在2012年至2015年的160篇果壳文章中,有63篇是讨论转基因作物与食品的。如“转基因三文鱼获得FDA批准”“转基因技术――应对粮食危机大有可为”“你准备好面对新型转基因水果了吗”等文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此外,还有37篇文章从科学争鸣的角度,探讨了转基因研究情况及其潜在的利弊。

在帖子板块,人们仍然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了转基因农作物与食品上,相关讨论帖子数量达到326篇,如“转基因食品真的不好吗”“美国批准转基因三文鱼进入市场”等等。此外,有192篇文章从纯粹的科学视角探讨了了转基因技术问题,如“转基因标注成本”“中国科学家首次编辑胚胎基因”等等。

在问答板块,有关转基因农作物和食品的问答占据了主流,算上辟谣类的问答,与转基因农作物和食品相关的问答171条。如“转基因食物都有哪些”“小番茄到底是不是转基因食品”等等。在日志板块,有关转基因知识和研究的篇数较多,达到139篇,如“突变其实没那么有威力”“什么是生物开源”等等。

“果壳网”关于转基因相关内容的讨论主题,数量篇幅见表8。

2.4 转基因内容的倾向性

经过笔者仔细的分析和筛选,根据文章、帖子、问答、日志四大板块中每篇文章的标题、内容和特点,将“果壳网”呈现的转基因相关内容倾向性划分为正面导向、负面导向、争议讨论和其它等4类。其中,正面导向是指四大板块中的相关内容能够引起人们对转基因技术的正面联想,负面导向是指“果壳网”文章内容将矛头指向转基因技术的不利方面。争议讨论是指相关文章、帖子等对转基因技术的争议,通常以“是不是”“会不会”等词作为标题关键字。其他类是指那些中立性的,或者是不适于被分到以上3类导向中的内容。“果壳网”转基因相关内容倾向性数据见表9。

由表9可知,在“果壳网”文章、帖子、日志、问答四大板块中,争议讨论性的内容有716篇,占比39.5%。这是由“果壳网”的用户性质决定的,“果壳网”的用户大部分是普通公众,相关内容大部分也来自民间,因此对于转基因这一议题,必然带有切近生活的争论讨论性质。其次,负面导向的内容569篇,占比31.4%,充分反映了社会公众对于转基因技术惴惴不安的心态。此外,正面导向的内容430篇,占比23.7%。“果壳网”是“草根”汇聚的舞台,同官方背景的《中国科学报》有着较大的差别,对转基因议题导向的不同正是这种差异的表现之一。

3 《中国科学报》转基因议题报道的优点与不足

《中国科学报》在转基因议题的报道方面,有一些明显的优点,这是与其官方背景媒体的身份分不开的。首先,《中国科学报》对转基因相关知识的宣传到位、来源准确,立场相对客观。在《中国科学报》的报道中,有43.2%的文章来源是中外知名科学家和科学共同体,保证了相关信息的权威性和正确性。中立和正面报道加起来占到了七成的篇幅,在叙事上多以事实实验数据为依据,重在说理。转基因医疗、技术和原理的报道加起来占到四成左右,具有一定的报道深度。其次,《中国科学报》的转基因报道更多地立足于宏观的层面,偏向于介绍转基因技术对国民经济、未来生活的影响。对于深层技术和相关法规政策的报道,使得转基因报道的意义超越了技术本身的范畴。科学传播即需要贴近民生,也需要高屋建瓴。《中国科学报》在宏观层面上的报道,使得转基因议题没有仅仅停留在吃与不吃的局限上,而是超越了这一层面,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2 ]。

与此同时,《中国科学报》在转基因议题的媒介呈现方面,也存在着不足之处。首先,通过本章第一节的相关分析可知,《中国科学报》的正面报道文章数量占比为52.9%,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而负面的报道和争论性的内容报道不多,仅占14.2%。这与《中国科学报》的官方背景有关,官方背景在给《中国科学报》的报道带来权威性的同时也限制了不同言论的表达。因此,《中国科学报》在科学传播方面的效用仅仅停留在了“公众了解科学”阶段,并没有能推动科学传播向纵深进一步发展。其次,在《中国科学报》的报道消息来源中,公众及民间团体仅占7.1%。说明《中国科学报》并不重视反馈民间个人及团体的声音,而没有民间公众团体的参与,就无法构建现代意义上的科学传播。不仅如此,《中国科学报》作为传统平面媒体,不具备同读者互动的功能,因此也就不能及时收集到读者的意见和建议。这是纸媒普遍存在的局限性,其后果之一就是使得社会公众无法充分参与到议题构建的进程中来。

4 “果壳网”转基因内容呈现的优点与不足

互联网时代为科学传播带来了相当多的机遇和变化,“果壳网”作为大型网络兴趣社区,在转基因内容呈现方面有着许多优势。首先,社会普通公众的参与性好。“果壳网”通过文章、帖子、问答、日志四大板块,将转基因议题相关内容的、评论、互动和争论融为一体,使得网络社区上的公众成为了自由的公众。大家可以讨论任何自己想讨论的问题,并且没有版面、时间、深度的限制。讨论的话题多集中于受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领域,根据本章第二节分析,“果壳网”中34.9%的话题是“转基因农作物及食品”,占据了绝对数量优势。与普通公众息息相关的话题,网络赋予用户的互主体性,开启了科学传播向“现代科学传播阶段”迈进的大门。其次,有相当的内容涉及到对转基因技术的反思。在所有报道热葜校有20.2%的内容涉及到转基因科学团体自身、公众对转基因的认知。在科学传播理论中,对科学知识的简单介绍仅仅属于科学传播的初级阶段,公众的参与互动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技术的思考才属于科学传播的高级阶段。科学传播,不仅仅要让受众知道科学技术是什么和为什么,还要致力于使受众明白技术的潜在

影响和局限[3]。

与此同时,“果壳网”对于转基因内容的呈现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消息来源权威性差,相关议题草根化倾向明显。经过上节分析,“果壳网”转基因相关内容,帖子占比52.6%,问答占比24.2%,两者加起来占比超过七成。换言之,超过七成的内容是通过网络用户自己发帖和提问的形式的,这些帖子和问题的大部分回答也来自于千千万万的网络用户,最后最具信服力的答案也是由网络用户自发讨论形成的。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转基因相关内容的提问、回答及结论都掌握在网民自己手中,全程缺乏真正科学精神规范化、系统化的干预和影响。一旦这些草根化的内容是错误的,就会引发不必要的恐慌,极化的民意甚至会裹挟政府被迫做出不科学的决策。其次,争议性强,难以得出确切结论,议题负面导向明显。在上节的统计中,“果壳网”转基因内容争议性文章和负面导向文章分别占比39.5%和31.4%,两者加起来占据了七成左右。这就容易导致读者对转基因相关知识的把握陷入到争议和不确定之中,难以形成自己独立科学的观点。在负面导向的文章中,“可能如何”以及“也许容易导致如何”是出现最多的修辞,大部分质疑仅仅建立在对转基因技术的不信任上,而非具体事实的基础上。有争论是好事,负面导向的言论也应该容许存在,但当论争和质疑仅仅建立在猜测之上而非事实之上时,讨论越是公开自由就越容易让公众走向真正科学精神的反面。

B报道版面

《中国科学报》

参考文献

[1]邹克琴.基因工程原理和技术[M].浙江:浙江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2]陈其荣.科学技术方法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侯锐.论大众传播过程中的“媒介议题”与“受众议题”[D].沈阳:辽宁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