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张龙根 :CFO之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张龙根喜欢说“我认为⋯⋯”,对于叙述事情的过程,他似乎并不感兴趣,三言两语就可以把带领晶科上市的过程带过,可说起对本次多家赴美上市公司遭遇停牌的看法,他的话明显多了,语速也变得更快。对于描述和评论,他明显更偏重后者,这是一个对所有事情都有自己观点的人,在他的微薄里他会对红会、高铁、房地产、美国国债等大小事宜发表自己的看法,他关心经济、关心政治、关心社会,他说之所以在注册信息时没有使用自己的名字,是因为作为上市公司的cfo,他不希望自己的一些言论会影响到公司,他要对公司负责。他身上有中国男人的传统品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到美国去融资
几年前,他就把在美国出生的儿子送到国内读小学一年级,以后每年暑假都会回国内学习中文。他说不想让儿子变成“香蕉”,外黄里白。“像那些进入美国主流社会的第二代移民一样,变成一个‘白人’。”他很强调也很认可自己中国人的身份,他说当年出国留学时就想着,出去可以学到对国家有帮助的知识。现在他回来5年了,带领两家中国公司在美国成功上市。“我很愿意帮助那些想去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给他们出些主意,减少他们上市过程中的曲折。”
而他带领晶科上市的过程,堪称教科书。2008年初晶科开始赴美上市的运作与筹划,但9月份突然爆发金融危机,就在这个时候,张龙根加盟晶科,他做出了暂时搁浅上市计划的决定。直到2010年2月,他们才重启上市计划,赴美进行巡回路演。此时,美国的三大股指持续低迷,资本市场还没有走出金融危机的重创,投资人对未来经济前景的担忧使其不愿冒险投资IPO公司,投资人可接受的认购价格大大低于公司的预期,张龙根力主决定放弃上市。
凭借其几十年的资本运作与企业经营经验,他相信无论从企业经营模式、成长速度、发展潜力,还是公司关键财务指标,晶科能源都无疑是一家应该受到投资人热捧的公司,而过低的估值水平不仅导致公司募集到的资金非常有限,同时也将优质的机构投资者拒之门外,因为具有一定资产规模的基金无法投资小市值的公司,而缺少大的机构投资人支持,将直接导致公司的投资群体质量偏低,给二级市场的维护及公司的后续增发带来隐患。
这个时候他要做的不仅是鼓舞整个管理层的士气,还要顶住公司私募投资者要求公司转回香港与中国内地上市的巨大压力,“我们的产品大部分销往国外,海外客户对产品质量及公司品牌要求很高,晶科的产能扩建也要求其具有较强的再融资能力,赴美上市是公司的最佳选择。”
3个月后,晶科重振旗鼓,启用瑞士信贷作为唯一主承销商,同时联合一些美国中小规模投行作为辅承销商,再次向纽交所发起冲击。这次,一切都出乎意料的顺利,金融危机的阴云已彻底散去,投资人的热情再次被点燃,晶科作为一个“底子好”的太阳能光伏企业,受到投资人的青睐,IPO认购的投资人名单前五位有包括黑石、富达这样的全球顶级资产管理公司,募得资金6400万美元。5个月后,张龙根提议公司应借助太阳能市场不断升温的东风,再次融资。于是公司在180天锁定期内,再次向美国证监会递交发行报告,在他的精准策划下,公司5天后公开的各项财务指标均创历史新高,第三季度盈利率几乎超越市场预期的两倍,业绩当日股票收盘飙升至35美元,增幅高达17.5%。随后几天股票一直乘势上扬,公司最终以36美元的定价成功发行350万股ADS,募集资金1.26亿美元。
在此之前的2007年,他还带领鑫苑置业在纽交所上市,帮助其成为亚洲第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房地产企业。在他看来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有百利而无一害,“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轻资产行业的公司,他们在国内很难获得融资,在美国上市可以用国际资本来发展国内的行业,很多在美国上市的企业,都是由一个企业来带动整个行业,比如新浪、百度带动了互联网行业,新东方带动了教育产业,无锡尚德带动了太阳能行业。”
强势CFO
谈到前一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多家赴美上市企业遭遇停牌一事,张龙根毫不吝啬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这和群体狂热有关”。在他看来一种比较客观的原因是金融危机期间,一些企业直接IPO上市出现困难,他们便通过借壳在OTC市场进行交易,当股价达到一定程度后再直接升入主板,而这类企业的质量参差不齐,既没有经历过四大的审计,也没有经历过IPO过程中严格的尽职调查,部分公司的财务报告可能存在问题。“另外也和中国本身的10号文件有关。”2006年通过的10号文,禁止企业在国外设立公司进行反向收购,这导致很多企业通过VIE(可变利益实体)等一些变通方式,绕开10号文来达到赴美上市的目的,通过这种VIE方式虽然没有达到股权变更,但可以达到合并报表,变相地来控制公司,而这样的公司,由于国内外会计准则和报告体系的不一致,而且实质性的控制权没有发生变化,就容易遭受卖空报告的攻击,这就为本次危机埋下了伏笔。
此外,张龙根还提到了诚信的问题,“我们的一些企业存在劣根性,确实有人做了假账,一些企业在扩张的过程中,虚拟地增加销售收入,用账外企业贷款来冒充存款,贷不到款时就虚拟存款,这就导致了一连串的造假。”而一些小投行为了自己利益也起到了落井下石的作用,他们深知企业的弱点,在适当的时候提供卖空报告,打压企业股价,这使得一些本身不错的企业也遭到了惩罚。
作为一个在美国市场闯荡十多年的CFO,在张龙根看来,我们现在要面对的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要因为出了问题就对华尔街敬而远之,美国本土企业也出过这样的问题,当年科技股泡沫时,一些传统行业也会做假账,印度的一些外包公司也出过账务问题,这些都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如果一个公司的账务出现问题,首当其冲要负责的就是CFO,看看本次被美国证监会停牌的企业就会发现,本应在上市公司中起到重要影响的CFO,要么是不会说英语,只会说中文的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无法与海外投资者沟通,要么是只会讲英语,不会讲中文的外国人,无法与公司管理层沟通,还有一些CFO既会讲英文又会讲中文,但根本不在公司办公,而是常年在海外,对公司实际情况完全不了解。“这三类都很危险,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来说,CFO的角色非常重要。”张龙根说,在他看来,一名CFO对企业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如果公司出事了,对CFO的职业生涯是有伤害的,在美国证监会会有备案,在投资者眼里他将丧失公信力。”
他认为作为一名CFO,必须要参与企业的决策,要进入第一线,这样才能避免出现不了解企业实际情况的问题。“首先必须把企业的组织结构夯实。我做过的所有公司,都要成立三个部门:一是法律审计部,要做到合同经营上的合法化,内控要达到萨班斯法案的要求;二是投资者关系部,这不是简单地找个人,而是要花很大精力,这个部门既要对企业本身的财务很熟悉,又要有很强的公共关系能力,我们很多企业认为上市了就完事了,实际上这仅仅是第一步,很多资本密集型的企业是需要不断融资的,不仅仅是IPO,还有你的增发、发债等一系列融资能力;三是财务会计部,单独建立美国财务报告体系,根据美国的会计体系来进行报告。”
而要想把自己的想法落地,“这需要每个CFO非常强势地来执行,因为这是你的信用问题,一旦公司被调查,CFO就首当其冲。”在他看来,一名CFO一定要有胆识和能力去说服和改变企业的创始人,“中国企业的创始人能够成功,必定有他的傲气和霸气,但你要从专业的角度来说服他,把企业变得更加规范,在这个过程中CFO可以借助外力,毕竟在IPO的过程中还会有审计师、律师、投行的参与,还有美国证监会和交易所的规定,要利用这些外部力量去促使企业改变。”
就像VC们在谈到自己如何选择投资企业时,不断强调的那样“我们首先看的是人”,张龙根说他选择服务的企业时,也是首先看人,“要看这个企业的创始人,一个创始人不愿意改变自己,这样的企业不能去,一个CFO必须要能够和创始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互相理解和支持。如果CFO不参与企业的具体经营,不进入第一线,是非常危险的,只能是个被动的传话者,迟早要出事。”
人生的其他挑战
对张龙根来说一生中最大的一个决定就是,2006年时离开美国回到中国。在此之前他已经在那里生活工作了15年,从最基层做起,做到了上市公司的CFO,他说那个时候财富对他来说已经足够,他希望人生中能有其他挑战。
“在国外那么多年,就觉得不管你个人有多富有,职位有多高,如果国家不强大,还是被人瞧不起,这也是最终导致我要回国的主要原因,个人的财富,我已经觉得足够用了,今天对我来说,200万美元和1000万美元对我的生活没有差别,我们这一代人已经习惯勤俭节约了,这很难改变。”
1964年出生的张龙根在昆山农村长大,“到高中时都没鞋子的,上大学之前经常吃不饱饭。”读大学时,看路遥的《人生》他会流泪,“会有共鸣的,我的确有这样的人生体会,经历过那种不公平。”直到现在,每年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他都必看,“《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白鹿原》,这都是很好的书。”
张龙根说他们这一代人身上都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希望国家能够强大,并且愿意为之努力,他笑称,十几年前他在美国时还给国务院写过信,建议我们的外汇储备不能只盯着美元外债。现在他希望能在退休后办学,“会聘请全世界最好的老师,未来教育对中国国民非常重要。”
他称自己是个愿意改变的人,会接触不同的文化,“你可以吸收他们优秀的东西,一个人一定要不断地改变自己,改变就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