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高职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高职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 每年的11月份和次年的4月份都是高职毕业生求职就业的高峰期,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面对竞争激烈的求职市场,对刚步入社会的高职毕业生来说,倍显身单力薄,束手无策。本人现从事普通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谈谈高职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高职毕业生 就业

一、要及时调整好就业心态

(一)调整“就业期望值”①,客观认识社会和自我。

随着我国普通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特别是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给求职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据教育部相关数据表明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刚迈入社会,既无工作经历又无就业能力的高职毕业生往往对自己的就业期望值估计的过高,认为一定的工资待遇、工作环境是显示自身能力和地位的象征,是决定自己事业是否成功的关键。高职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应对自己的期望作认真思考,既要联系客观的社会环境又要联系自己的专业特长、素质优势、弱势缺点,确定合理的就业期望。目前高职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常陷入期望值过高的误区,造成就业困难。

(二)先就业后择业,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

很多我院毕业生回校时告诉我说,我很想找自己满意的专业对口的工作,用人单位要求总是太苛刻,工作很难找到。这时我会告诉他们,工作难找,是你们的就业观念出现问题,可以先就业,即使找不到专业对口可以先找专业相近的工作试试,积累宝贵的社会经验,利用工作之余加强自我学习,提升就业能力,等有一定实力再找自己满意的工作应该就不难了。

一些毕业班班主任反映,一些同学求职期间整天呆在寝室睡觉上网,没有一点自我求职的意识,懒惰思想十分严重,即使把他拉去招聘现场找工作,他也只是勉强应付了事,事后依旧我行我素。还有些同学不愿自己到人才市场找工作,只参加校园招聘会,寸步不离校园,等着靠着班主任帮忙推荐工作。这些同学的求职心态出现问题,毫无自我的职业发展规划,觉得求职就业不关他的事,是你们学校和家长的事,其实不然,求职就业是我们人生规划和职业发展中的大事,我们学习的最低目的讲得通俗点就是能找份好的工作,有份好的收入,生活能变得更殷实。因此,我们应摒弃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

二、提高自身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目的是增强就业竞争力

一般而言,就业竞争力是一个以知识、创新为基本内核的关键资源或关键能力的组合,是毕业生把握并获取就业机会、赢得欣赏的实际能力和比较优势。硬实力是参与就业竞争的基础,也是敲开求职大门的基本筹码。软实力是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和显著标志,是就业竞争力的外在表现。

(一)提高自身硬实力

1、提高专业能力。专业能力包括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等方面。专业知识是大学生整个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是每一类人才知识结构的特色所在。专业实践能力与行业职业活动紧密相关,决定大学生能否从事某一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在校期间,大学生要抓紧时间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利用寒暑假多参加社会实践;实习期间,要服从实习单位和学校的管理,克服浮躁心理,虚心好学,提高动手能力和专业技术。

2、提高求职能力。求职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分析能力、面试技巧等,提高这些能力将会增加自己职场获胜的几率。

(二)提高自身软实力

1、提高职业素养。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诚信意识、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任务执行能力、时间管理能力、信息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等。这些能力是单位进行人才选择与录取的关键因素。

2、磨炼吃苦耐劳的坚强毅力。从我院2008年和2009年毕业生跟踪调查表中不难看出,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毕业生应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

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更加体会到用人单位对学生软实力的看重,他们往往就直接写在招聘启示中诸如“沟通能力较强”,“能吃苦耐劳”之类的话,合肥某公司的招聘主管王女士就表示:“我们希望招那些心理素质高的学生,尤其不要那些‘草莓族’(草莓族就是指那些外表光鲜靓丽,却承受不了挫折的人)。”

2008年4月,我院遵照教育部【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从2006级学生开始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②,在省内外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62个。学生到大三学年,均安排到实习单位顶岗实习,接触工作实践,学生在实习后取得了良好效果:了解了社会,开阔了眼界,在实践中取得了锻炼,巩固了所学专业知识,提高了综合素质,增强了就业竞争力。如我院2009届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陈佩成同学,在校期间成绩优异,组织能力强,表现突出,担任系学生会主席、班长,多次荣获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大三学年,被我院安排到安徽金星预应力有限公司顶岗实习。通过三个月实习,该生工作能力和专业技术有了很大提高,得到了公司领导的器重。实习期满,即被公司领导提升为办公室主任助理,月薪2200元以上。这个事例表明只有提高自身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才能增强就业竞争力。

三、了解用好相关就业政策

2009年4月教育部、人保部等多家中央有关部门联合编印了《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百问》读本,安徽省教育厅也编印了《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解读》读本,其目的就是为广大毕业生解疑释惑,增强信心,帮助大家顺利实现就业创业。这些政策具体内容我们均已登载在学院校报上和就业服务网上,同时我们也编印了《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服务手册》,供我院毕业生使用。

这些政策包括高校毕业生基层岗位就业鼓励政策、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鼓励政策、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鼓励政策,各类毕业生提升学历的政策等十几项就业政策。它增加了高职毕业生就业的途径,也给高职毕业生就业指明了方向,毕业生有时间不妨学习了解下这些就业政策,将对你们求职就业很有帮助。

四、面试需注意的几点

(一)求职材料,事先备齐

要根据用人单位招聘岗位的需求,用心地准备求职信、个人简历、就业推荐表(须加盖学院就业部门的公章)、实习鉴定表(要出具实习单位的意见)、身份证、有关获奖证书复印件、作品等材料。各种材料要保持干净平整,字迹要清楚,不要潦草,内容要真实可信,不要弄虚作假。还须记清面试的时间、地点,以免迟到延误。

(二)仪容仪态,不可忽视

面试时的第一印象很重要,穿着、打扮一定要得体,要根据所求职位的性质来装扮自己。轮到面试自己时,要注意礼节礼貌,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不可随便、懒散、满不在乎,举手投足间彰显个人内在修养。对于从事外贸、招商接待、销售等职位,个人的仪容仪态尤为重要。

在校园招聘会上,我经常看见一些同学尤其是男生面容憔悴、穿着邋遢,蓬头垢面就赶往招聘现场,面试的第一印象将被大打折扣。

(三)调整心态,轻松上阵

面试需提前十分钟到达面试地点,控制自己紧张的情绪,放松自己的身心,对自己进行积极的暗示增强信心,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平和的心态,迎接挑战。过分紧张会使自己思绪混乱,语无伦次。良好的心态决定事业的成败。

(四)随机应变,求稳求活

“稳”就是指在面试整个过程中都要保持稳重,不要慌乱,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助于发挥好的水平。回答问题时,要认真思考,三思而行,对自己明显的缺陷要有所回避。面试中不要对用人单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水平提出过高的要求,这样会使面试官反感,面试很难继续。“活”就是指在整个面试过程中,要善于捕捉面试官问题的角度,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回答。对于某些答案不确定性的问题,比如“你想找寻的下一个职务或职业是什么”,你可以坦诚地告诉面试官你在某一个时期内对自己的要求,但切忌给人盲目自大、好高骛远,并结合预测出的面试官的判断角度加以回答。

五、警惕求职过程的陷阱

(一)拒交各种名义的费用

任何用人单位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服装费,产品押金,风险金,报名费,培训费等收费行为,都属于违法行为。

(二)不轻信许诺到外地上岗

对外地企业或某某外地分公司,分厂,办事处的高薪招聘,无论其待遇多好,求职者千万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惕,不要轻信他的口头许诺,防止上当受骗,误入“传销”陷阱。

(三)不要将自己重要的证件作抵押。例如身份证,学生证,毕业证等相关重要证件。

(四)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要时刻保持较强的维权意识和安全意识。不要到非法职业中介机构求职。网上求职也必须上正规的合法的网站,不要到非法网站求职,泄漏个人信息。女同学到校外面试时,最好有人结伴而行。

(五)在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上当受骗情况,要立即报告当地公安局和劳动主管部门寻求帮助。

另外,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要主动和学校的班主任保持紧密的联系,及时汇报自己的求职动态和思想、生活状况,同时牢记学校就业部门的联系电话,以便有事联系,获得帮助。

现在正值应届毕业生求职就业的高峰时段,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每一位高职毕业生都要认清自己,了解自己,不要有从众心理,盲目求职就业或频繁的跳槽,给自己、学校、用人单位带来负面影响。多听取学校老师和家长的意见和“过来人”经验,为自己的就业提供帮助。我想处理好以上这些问题,对于就业迷茫中的高职毕业生应该很有帮助。

参考文献:

[1]毕廷延 . 打造你的就业竞争力的软实力(二)。

[2]阙明坤 . 面对经济危机大学生更需提高硬实力。

[3]谷成久 . 《大学生学习与就业指导教程》2009年。

注:

①就业期望值是指理想的职位对自己物质、精神需求的满足程度,如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工作环境和条件,是否能受到同事的尊重和领导的器重,自己的能力和特长能否得以施展等等。

②“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指学生在3年的学习中,先用2年在校学习应知应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用1年的时间到企业(或校内实习、实训中心)进行实训,顶岗实习,完成综合实训和毕业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