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评析《中国文学走出去: 问题与实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评析《中国文学走出去: 问题与实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就谢天振教授发表在《中国比较文学》上的《中国文学走出去:问题与实质》一文,从文章的题目,摘要,关键词,与文章的主体部分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评述。通过分析,不难发现作者对论点的把握以及在从文上的驾轻就熟,但是文章也稍有瑕疵,笔者在此进行分析论证,同时也希望自己的论文写作能力有所提高。

关键词:中国文学走出去;问题与实质;莫言获奖;谢天振

1.引言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与加快,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国人的认同。近年来,中国文学界也在不断地思考与“如何走出去”相关的重大问题,并摆出了积极的姿态,设法推助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关注。今日拜读了谢天振教授于2014年发表在《中国比较文学》上面的一篇文章《中国文学走出去: 问题与实质》,观点明晰,论证有力。但是仔细赏读,个别地方还是有不完美之处,笔者欲对整篇文章进行简单评述。

2.文章的结构

笔者认为文章结构是整篇文章的骨架,结构清晰是论证清楚的前提。谢天振教授于2014年发表在《中国比较文学》上面的这篇文章《中国文学走出去: 问题与实质》,结构清晰,过渡自然。首先,本篇文章的标题是“中国文学走出去:问题与实质”,作者在文章开头首句就亮明文章的论点,“中国文学如何才能切实有效地走出去?” (谢天振 2014:1)其次,文章的1到5段先介绍了写作背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实践由来已久,但是一直以来都是收效甚微,直到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引发人们对于中国文学走出去这一问题的再次思考”。然后文章的6到9段介绍了“莫言作品外译的成功让我们注意到在中国文学走出去道路上所忽视的问题”。接下来的一句话“以上关于莫言作品外译成功原因的几点分析,其触及的几个问题其实也还是表面上的,如果对上述《中国文学》期刊等个案进行进一步深入分析的话,那么我们当能发现,真正影响中国文学、文化切实有效地走出去的原因还与以下几个实质性问题有关。”(谢天振 2014:5)自然过渡到文章的论点,最后针对论证分析做出结语。

但是,笔者认为,如果作者给文章加上小标题,比如:文章的1到5段可以是“写作背景”,6到10段可以加上“从莫言作品外译成功中得到的启示”,11到27段可以加上“中国文学走出去存在问题的实质”,最后一段加上“结语”。加上这些小标题的话,整篇文章的结构更会是跃然纸上。

3.文章的主题内容

令笔者佩服的除了文章的结构,还有作者严谨有力的论证过程。比如文中的第2和第3段在介绍《中国文学》和《熊猫丛书》在当时中国的传播情况以及在文中第8段介绍《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在国外的接受程度时使用了脚注,对于论据的来源做了说明,便于读者进行后续查阅和研究。另外,文中的第6段、19段和24段使用了尾注,虽然作者引用的内容来源于作者本人的书籍,但还是清晰地标明来源和出处,显示了作者对于学术的严谨态度。

文中出彩的还有作者使用的反问句,比如开篇首句“中国文学如何才能切实有效地走出去?” (谢天振 2014:1)直接引出本文论点,第5段末尾一句反问“原因何在?”就自然地引出下文“从莫言作品外译成功中得到的启示”。第14段开头,“问题出在哪里?”引出下文对中国文学走出去所存在的实质性问题的论证。这些反问用的恰到好处,既转换了话题,引出论点的同时又能勾起读者的好奇心。原文作者并没有使用什么华丽的词藻,但仅是匠心独运的几句反问便使得整篇文章锦上添花,层层深入,对文章论点进行了充分的论证。

4.文章需要改进的地方

文章确实是一篇优秀的论文,但是也有需要改进之处。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1)原文论证内容有一处不当;(2)文中有四处没有标明出处和来源;(3)文章的题目、摘要和关键也需改进。

(1)文中第8段,笔者对于作者的这一论点稍有异议,笔者认为“谁来出版的问题”应改为“作品的译介途径的问题”,因为“谁来出版的问题”包含面太广,并且直接跳过了“如何寻找和确定谁来出版”这个问题,也就是说,莫言的作品是国外一流的出版社出版的不假,但是“如何找到这些外文出版社来出版莫言的作品”才是根源所在,并且在谈到外译作品的译介途径时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黄友义在一次访谈中提到“莫言就聘请了外国的文学人作为他的,帮助他寻找愿意出版他作品的外国出版社。”(鲍晓英 2013:63)

可见作者直接把“事情的结果”归为“从莫言作品外译成功中得到的启示”则显得有些不当。

(2)第6段末尾“实际上可以说,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和民族接受外来文学和文化主要都是通过本国和本民族翻译家的翻译来实现的,这是文学、文化跨语言、跨国界译介的一条基本规律。”(谢天振 2014:3-4)本句作为关键性的论据,却没有标明出处。第7段中“外文我不懂,我把书交给你翻译,这就是你的书了,你做主吧,想怎么弄就怎么弄。(谢天振 2014:4)这是直接引用莫言所说的话,作者没有给出引文出处。第9段中提到莫言作品翻译成外文后,“既接近西方社会的文学标准,又符合西方世界对中国文学的期待”,(谢天振 2014:5)也没有标明出处,还有文中第20段“数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翻译出版物仅占美国全部出版物总数的3%,占英国全部出版物总数的5%。”亦没有标明来源和出处。

(3)综观原文我们可以看出,文章花大量篇幅介绍了“莫言作品外译的成功让我们注意到在中国文学走出去道路上所忽视的问题”。并且我们通过下文的过渡句“以上关于莫言作品外译成功原因的几点分析,其触及的几个问题其实也还是表面上的,如果对上述《中国文学》期刊等个案进行进一步深入分析的话,那么我们当能发现,真正影响中国文学、文化切实有效地走出去的原因还与以下几个实质性问题有关。”(谢天振 2014:5)可以看出,作者是借由分析莫言作品外译成功的原因提出文章的论点的,可以说是“对莫言作品外译成功原因的几点分析”是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但是无论是文章的题目,还是文章的摘要和关键词都对这一点只字未提,笔者认为可以给文章加个副标题“写在莫言获奖之后”,这样更为贴切。原文中摘要可以改为 “……然而长久以来收效甚微。自从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个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对莫言作品成功外译的分析,发现很长时期以来,……”另外,我们知道关键词是供我们在文献检索时可以找到需要的文章,因此应该是文中的核心词,笔者认为原文中关键词应该加上“莫言获奖”,然后因为关键词最好控制在5个以内,可以把最后两个合并,改为“语言差和时间差”。

5、结语

通过品鉴谢天振教授于2014年发表在《中国比较文学》的《中国文学走出去: 问题与实质》一文,文章构思巧妙、论证有力、过渡自然,反问句更是运用巧妙,笔者受益匪浅。同时对于文中的不当与不足之处,进行了简要评析,希望对提高自己的论文写作能力有所帮助。(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鲍晓英.中国文化走出去之译介模式探索――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黄友义访谈录[J].中国翻译,2013(5):62-65

[2] 谢天振.中国文学走出去问题实质[J]. 中国比较文学. 201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