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考生: 探究都去哪儿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考生: 探究都去哪儿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们常说:“实践出真知。”探究便是实践的火种。探究作为我国现行课程标准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我们固然明白其重要性,但课堂上罕见其踪,我想问一句:“探究都去哪儿了?”

在中国应试教育的条条框框之下,探究在教学活动中早已流于形式,被挤压得没有了立足之地。我们常常要问:“我们的实践课都去哪儿了?”这需要对现在的教学体制进行反思与整改。多一次探究活动,多一份探究精神,社会也会向前迈进一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真理面前,探究精神便如同阿基米德的那一个支点,可以撬动整个地球,带给我们的新奇是无法言喻的,就如同在实验室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镁燃烧时发出的光与热,而不是看着书本中的白纸黑字与图片而无所动;就如同在课外学习中感受周边的风光,我们可以体味生活中的细微,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到作文中去,而不是生搬硬套写文章;就如同在社会实践课中,在社区帮助留守老人与儿童,我们才可以真切体会到帮助他人、与人为善的快乐,而不是听他人言说那些我们无法触及的道德和快乐。探究如此重要,如同一把刻刀,在我们心中刻下永生难忘的字。这样多好啊!只是十分遗憾,探究学习只是流于形式,我们在书本与试卷中前行,没有过多的时间用于探究,这是我们的悲哀,也是教育的悲哀,不是吗?

探究都去哪儿了?我们需要它回归,我们熟知日本教育体制十分注重“探究”这一学习方式,社会实践课是重中之重,老师们会带着学生出游真正感受生活。多了一份探究精神终会创造出一个强大的民族,而不是只停留在应试教育之中。人们所说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大体如此,是离不开探究的。

对于那些“高考状元流落街头”的新闻,我们是否可以视为是当今教育缺乏探究精神造成的后果呢?多一点探究,民族多一份希望。

探究都去哪儿了?我们呼唤你的归来。

本文切入点选得准,围绕“探究都去哪儿了”展开议论,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对比的论证方法、高度概括的语言,从理科的实验、语文科的写作、社会实践课的道德养成等角度,阐述探究对于教育的意义及其缺失带来的悲哀,结尾论述又转换方法和角度,运用例证法论及探究对于民族的意义,升华主旨,从而水到渠成呼唤探究的归来。

写作启示

1.读懂题意是关键

今年江西卷的作文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要求学生就学生熟悉的“课内外学习中的探究”谈体验、见闻或思考。考题考查的是考生真实的独立审题立意能力,真实的独立谋篇布局能力,真实的独立遣词造句能力。

就题目本身而言,是没有审题难度的,题干说得很清楚:“对课内外学习中的探究,你有何体验、见闻或思考?”可是,阅卷中,我们发现偏题、跑题现象频频。

跑题、偏题现象之原因:(1)部分学生没有养成逐字逐句审题的习惯,只关注了“探究”这个关键词,却忽略了“课内外学习”这个限制语,因此脱离课内外学习直接写“探究”,大谈探究对于人生、社会、国家乃至世界的意义。其实略加思考,我们便能明白,“课内外学习中的探究”和“探究”是小范围与大范围的两个概念,学生丢掉限制语,显然违背了命题者 “写身边事,说周围人”的命题初衷,擅作主张重蹈高、大、上的写作方向,聚焦“探究”而作。(2)习惯于写社会人生主流题材作文题的考生们,习惯于写诸如道德、境界等高、大、上话题作文的考生们,面临写自己参与过的再熟悉不过的学习活动,竟然一时无语,写不成“课内外学习中的探究”,只能顶风作案,冒着跑题、偏题风险,转而论及其他。

跑题、偏题现象之体现:(1)有探究无学习,忽略限制语,跳空来直接谈探究。(2)写历史上、社会中形形的探究,就是不谈课内外学习中的探究。如有一个考生写“论孔子的探究精神”,全文都是歌颂孔子的探究精神。(3)中途易辙。前文说课内外学习中的探究,后文转而论及其他探究。(4)偷换概念。误将“思考”“实践”等概念等同于“探究”。一部分学生干脆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作为作文题,将“探究”与“实践”等而论之,混为一谈。

阅卷中发现有学生写记叙文,立意为:探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探究让学习充满乐趣,莫让探究流于形式,探究前途光明道路曲折,探究为教学开了一扇窗,等等。有学生写记叙文:一堂探究课,探究伴我成长,一次课外探究活动,等等。

2.真实写作是根本

因为平日里中学作文教学方术、套路教得忒多,备考时不少学生就背诵励志名言、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历史文化名人事迹,到了考试时大段套进来。很多学生写议论文,开头先来几个排比段以炫文采,不管是否符合内容需要;结尾拔高主旨以求“深刻”,不管是否拔得过高;中间来三五个分论点再加几个自己平时背诵的名言警句或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以求结构工整;每个分论点材料加评论,这样有引述有议论,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齐全,以为这样阅卷老师就不敢打低分。长此以往,不思考如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不追求叙述清楚一件事情,或者说明白一个道理。写作教学落实不到“培养真实写作能力”的作文教学观上,不 “以我手写我心”,而是孜孜以求方术套押习作,从而出现了不少语言优美、内容空洞的习作。这类作文,是断然得不到高分的。

今年这道作文题因为限制了具体对象“课内外学习中的探究”,“套作宿构”徘徊门外,很多学生就无法完篇,只好东拉西扯,东拼西凑。这无疑对我们平日的作文训练发出了信号:少方术少套路,唯有在材料的选取和内容的充实上下功夫、在夯实写作功底上下功夫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