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日本刺络疗法的特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日本刺络疗法的特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章编号:0255-2930(2008)07-0531-04

中图分类号:R 245.31 文献标志码:A

[摘 要] 从日本刺络疗法历史沿革与技术特色角度阐述了日本刺络疗法的特色。着重论述了日本井穴刺络、细络刺络、皮肤刺络3种刺络疗法的刺血部位、刺血量等,并与中国刺血疗法进行了简要的比较,希冀对刺络疗法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 综述;刺血疗法;医学,日本传统

A brief talk on characteristics of Japanese collateral puncture

LI Gui-hua, GUO Yi, LI Gui-lan, YANG Jun-li (Acupuncture Department, Tianjin University of TCM, Tianjin 300193, China)

ABSTRA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apanese collateral puncture are expounded from history evolution and technical feature.The position of pricking blood and blood-letting volume for the three Japanese collateral puncture, Japanese collateral puncture at Jing-well points, at fine collaterals and at the skin are emphatically discussed and briefly compared with Chinese pricking blood therapy, so as to better develop the collateral puncture therapy.

KEY WORDS:Review;Pricking Blood Therapy;Medicine, Japanese Traditional

刺络疗法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疗效确切,简便易行,被世界许多民族广泛应用。日本东洋医学中也非常重视刺络疗法。笔者就日本刺络疗法的特点作一阐述,希冀对刺络疗法的发展有所裨益。

1 日本刺络疗法的历史沿革

日本刺络疗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日本纪元四百一十二年允恭天皇时代,即有“破身治病”[1]的记载。纵观刺络疗法在日本的发展史,可以发现具有以下两方面特点。

1.1 继承以中国《黄帝内经》为核心的刺络理论,并结合荷兰流派的泻血疗法

公元562年,随着《黄帝内经》传入日本,使得原始的刺络疗法得以发展,尤其是在日本政府仿照中国唐朝体制颁布了《大宝律令》之后,《灵枢》《素问》中所记载的刺络疗法在当时的日本随处可见。公元984年(即平安朝时代),深受中医思想影响的丹波康赖引用唐代以前的中国医学文献编撰了《医心方》,它是日本最早的

医学专著,是研究刺络疗法重要的文献之一。

随着《内经》等许多介绍中国刺络疗法的书籍不断传入日本,日本很多学者或是远赴中国学习,或是将传入的刺络疗法有关书籍翻译刻版发行。如公元1401年,也就是室町时代后期,远赴中国学习的医者田代三喜归国,将唐末至宋金时代的以《内经》为轴心的中医学引入日本,对其后形成的东洋医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他深受金元四大家的影响,基于《内经》的学术思想,将刺络疗法加以改良,形成了日本刺络疗法的基础。

另外,荷兰泻血疗法的传入也促进了日本刺络疗法的发展,如:宽政四年(即公元1792年),大玄翻译《疡医新书》,其中的“刺络篇”第一次直接而详细地介绍荷兰流派的刺络疗法。

江户时代是日本刺络疗法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兴盛局面的时代,这一时期刺络专门人才辈出,有关刺络疗法的书籍大批量涌现,并且刺络疗法已专门化和分科,主要以狄野元凯、垣本针源、三轮东溯、伊藤大助等为代表,著有《东门随笔》《刺络篇》《熙载录》《刺络见闻录》等书专论刺络。其中《刺络篇》是狄野元凯基于《内经》的学术思想,并结合荷兰流派的泻血疗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刺络理论和技能,对刺络疗法的发展和普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1.2 杂糅江户时代刺络理论和近现代刺络科研成果,形成现代具有日本特色的刺络疗法

17世纪初,西洋医学在日本广泛传播,彻底打破了江户时代既成的学术局面,使得日本近现代的刺络疗法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因此刺络疗法要想在这种情况下得以生存和发展,其基本支柱就是临床疗效,同时就是变革和更新。

明治四十四年,日本内务省在全国设立实验制度,并特设6人组成的调查委员会,对针灸原理进行研究,使得日本医学界开始了重新认识针灸的临床价值,也使得针灸在机制研究上有了长足进步。以此为契机,在近现代日本也涌现出了很多医家就刺络机制进行研究,如:间中喜雄和德国H・许米特合著《针术的近代研究》则就刺血机制进行了探讨,通过试验(从患者一侧耳朵少量刺血,观察对其足第4趾胆经井穴窍阴的知觉影响)证实,刺血能给远端的感觉敏度以规律性的影响,其效果有指向性,且大多是与古书记载的经络方向相符合的。代田文彦认为,刺血机制虽不甚明了,但可考虑为:针刺指/趾尖(井穴)动静脉吻合部,对全身血液运行尤其对脑内循环有很大影响,因此他认为作为急救处置,首先应采用井穴刺络疗法。

誉称为日本现代刺络界第一人的东洋医学会评议员工藤训正,从事刺血临床研究多年,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著有《图说刺络治疗》一书,颇有影响。他与丸山昌朗并称为日本近代刺血大师,1957年两人合著《刺络治疗法》。该书是以现代医学为基础所写的一本系统的刺络学,突破了传统刺络疗法的窠臼,极大地促进了刺络疗法与现代医学的结合。间中喜雄的《针术的近代研究》一书就刺血的目的、工具、适应证、代表医家以及个人心得都作了详细的介绍。他在治疗肩凝症、眩晕、头痛、忧郁、腰痛等方面获得显著疗效。日本近代针灸权威玉森贞助非常重视针刺放血疗法,尤其是在治疗关节炎畸形方面有独到之处,常施以散针术,使微出血,以达迅速痊愈。日本医家代田文志以刺血治疗各类炎症、望月久司等将刺血用于骨科领域等,都反映了日本近代应用刺络疗法的成就[2]。

2 日本刺络疗法的技术特色

日本刺络疗法多是根据刺络部位不同而分类的,例如井穴刺络、细络刺络、皮肤刺络等。下面即从刺络部位、刺血量等角度详细论述日本刺络疗法的技术特色,并且与中国刺络疗法进行比较。

2.1 井穴刺络

日本专家非常重视井穴刺络的应用。内科医师浅见铁男先生根据东洋医学和良导络理论研究井穴刺络疗法,证实井穴刺络疗法可以提高免疫力,调整植物神经功能。他著有《21世纪的医学――井穴刺络学》一书,非常有助于井穴刺络的学习和应用。

福田稔和安保彻提倡应用井穴刺络进行“植物神经免疫疗法”。他们认为各种疾病均起因于植物神经的失衡,只要对植物神经进行调节,使其达到平衡,就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治好疾病。他们很注重浅见先生的研究,将其引入了井穴刺络。“植物神经免疫疗法”是以井穴刺络为主,兼用头部、背部、胸部的刺络点,以达到恢复植物神经的平衡、治疗疾病的目的。

井穴刺络与中国刺血疗法相比[3],其特点有:

(1)井穴部位[4]不同

在日本井穴刺络疗法中,井穴为H1、H2、H3、H4、H5、H6、F1、F2、F3、F4、F5、F6(如图1所示),具于各指趾爪角旁开2~3mm处。

而中国刺血疗法中,井穴点刺放血时所选井穴是五输穴的一种,均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处(除涌泉穴位于足底外,其余井穴均位于趾甲角旁0.1寸)。全身十二经脉各有1个井穴,故又称“十二井穴”。 “十二井穴”一般指手指端的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6穴(左、右共12穴)说的,为治疗中风、突然昏倒的急救要穴。

因此,中日两国井穴刺络疗法中井穴位置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是H3与中冲穴、F3与涌泉穴的位置不一致;二是0.1寸与2~3mm是否相等同的问题。这种穴位名称与位置的差别,有待于制定国际标准进行规范。

(2)井穴功能及取穴原则

浅见铁男先生认为,刺络十二井穴中第4指(趾)处的井穴有抑制副交感神经的功能,其他的井穴刺络能抑制交感神经的过度紧张。这些井穴的不同组合可以调整植物神经、运动神经、感觉神经的异常紧张,改善各系统器官的异常状态。例如:在同侧尺神经支配区手腕的麻木感,点刺H3、H4可治疗。

中国刺血疗法中,刺井穴具有通络活血、镇痛、泻热消炎、苏醒、调节神经血管功能的作用。在取穴原则方面主要遵循循经取穴、在病变的指(趾)端取穴、辨证取穴等原则。

(3)出血量

日本井穴刺络疗法的出血量较多,约为30~40滴;而中国刺井穴所出血多为1~2滴。

(4)治疗时间

日本井穴刺络疗法根据病情选择治疗次数。一般说,最初的5天内每天井穴刺络1次,之后隔天1次。如果痊愈了1次即可。大多经过15次左右的治疗就痊愈,由于发病天数不同而不同,有效率达80%。

中国刺井穴时,多是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

(5)疾病谱

日本井穴刺络疗法治疗疾病很广泛,如感冒、急慢性气管炎、植物神经紊乱症、慢性疲劳症候群、眼疲劳症、更年期综合征、精神紧张、糖尿病、失眠、带状疱疹、头痛、三叉神经痛、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膀胱炎、膀胱神经症、血尿、高血压以及合并鼻出血、过敏性皮炎、花粉症、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腰痛症、慢性关节炎、手足麻痹、解热镇静剂或抗生素等副作用引起的皮疹、消化系统损害、肝肾损害、造血系统损害等,化妆品引起的皮疹,长期使用洗剂引起的药物副作用等等,总的来说,井穴刺络疗法主要针对植物神经紊乱引起的疾患和运动系统疾病。

在中国,井穴是临床要穴,为古今医家所重视。中国刺血疗法中的刺井穴以泻为主,可治疗急症、五脏病、热病等。《灵枢・热病》篇中记载59个治疗热病的特效穴,井穴占12个,许多井穴不仅可以治疗所属经脉和脏腑的热证,还可以治疗全身发热的病症,如少商、关冲等井穴放血可以治疗外感引起的高热不退,少泽、少冲、中冲点刺放血可以治疗热陷心包、痰火扰心等温热邪气导致的高热、神昏谵语等。除此之外,井穴还可以清泻互为表里经之热。

2.2 细络刺络

细络刺络是刺络疗法的核心部分,是日本刺络的特征。它是由丸山昌朗、工藤训正两位医家在刺络研究中发现的,对提高刺络疗法的疗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丸山昌朗、工藤训正两位医家认为,细络不仅在机体异常时可以出现,在正常人身上亦可出现,尤其在小学生、幼童出现频率高。在生理状况下,妊娠、气候变化等情况可出现;病理状况下,局部血流异常时可出现细络,如肝硬化、胃十二指肠溃疡、丘脑下垂体瘤、梅毒、高血压病、支气管哮喘、心脏疾患、肿瘤以及各种急慢性疾患也屡次出现。在现代医学意义上说蛛状痣(或蜘蛛状血管瘤)是与细络一致的东西,是在妊娠时、肝硬变、胃十二指肠溃疡、梅毒等疾病出现的皮下动静脉吻合支的变化,它的出现与雌激素的分泌等有关。

生理性细络出血量少,颜色明亮有光泽,即使按压也不消失;病理性细络出血量多,颜色从淡红色到暗紫色种类不一,具有独特的性状变化,按压则瞬间就消失(具有流动性)。

粗的细络很容易发现,但是微小细络需要仔细寻找。寻找时,应尽量在明亮的光线下(电灯较好,荧光灯不适合),避免不规则反射,并且改变光线的角度,用手指扩展皮肤的纹理,有时需使用放大镜,稍微湿润一下则容易发现,找到之后马上在那个位置进行标记。

细络好发于手掌、足跖等角化部位,在全身其他部位的皮肤也有出现。

细络刺络疗法可改善瘀血状况,使得血行通畅。适应证有肩凝、肩痛、腰痛、骨折、眩晕等因瘀血而导致的病症。

在中国,《黄帝内经》也提到了细络放血。细络类似于现在所说的毛细血管,刺络放血时多取人体头面、肢端以及某些经穴区等细小血络分布较丰富处。如《素问・刺疟》的“刺食指间出血”和“刺头上及两额、两眉间出血”等,所刺部位相当于百会、八邪、印堂等穴。

2.3 皮肤刺络

日本皮肤刺络是以皮肤上或肌肉中的异常点为刺络部位,在异常点附近未能发现细络时使用。皮肤刺络的对象是通过望诊和触诊发现的皮肤上或肌肉中的酸痛、硬结、热感、压痛、发红等异常点。临床上,用三棱针或类似的针具,在有异常的部位点刺,进针深度在1~2mm,可刺5、6针,然后加拔罐。通过观察血液的颜色和黏稠度之变化,确认酸痛和硬结等变化决定出血量,一般不超过数毫升。对于急性疼痛、耳堵感、脱毛症等局部瘀血症状的改善有很好的疗效。与中国刺血疗法中刺皮肤异常点放血很相似,对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很好的效果。

3 小结

日本刺络疗法虽然与中国刺血疗法有略微的不同,但是它主要继承了中国《黄帝内经》刺络理论,在临床实践中有一定的疗效。因此刺络疗法作为世界传统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治疗手段,应该进行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使其更好地在世界范围内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 岛田隆司.刺を血法の史[J].刺络学会志,第2号:1-2.

[2] 谭德福,郭剑华,王武兴.中国实用刺血疗法[M].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90:242-243.

[3] 小池俊治.日中刺络疗法的比较研究[J].天津中医药杂志,2005,22(5):432-434.

[4] 浅见铁男.21世の医学――井穴刺学・部刺学文集[G].东京:近代文芸社,1998:2-3.

(收稿日期:2007-07-16,齐淑兰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