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就业市场的呼唤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就业市场的呼唤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峰尾镇前亭村西二106前亭小学362000)【摘要】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教,学生怎样学。把学生变得聪明有智慧,为社会有用之才。然而,常有报端披露大学生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在为他们叹惜中也使教师们迷惘和困惑?我们是不是自信而勤奋地做着愚蠢的事情?完全负责任地把他(她)教成废品?!这不能不使我们反思。这里固然有升学教育体系弊端,也有我们教育的方法和取向问题。教师教育的本质,不在于帮助学生记住哪些知识,而在于触发学生的思考。通过思考以实现自我发展。能力和素养才是受用终身的。

【关键词】 回归大众数学;有用的工具;解决问题的方法;自我发展我们到底应该给学生们什么?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每一个教师,尤其是担任基础教育的数学老师。做为一名教师,我们一直探索如何教,学生怎样学。我们渴望把学生变得聪明有智慧,甚至出类拔萃,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然而,在这其中我们又为他们准备了什么?常有报端披露国内个别天之骄子难能融入社会而草率轻生。在为他们叹惜中也使教师们迷惘和困惑?曾是自己的得意门生,原来是那么脆弱不堪。这是教育体制和教育工作者不愿面对的悲哀!我们是不是自信而勤奋地做着愚蠢的事情?完全负责任地把他(她)教成废品?!这不能不使我们反思。这里固然有传统教育的弊端,也有我们教育的方法和导思问题。当然,高等教育的门槛笑看基础教育的奠基,铸造了社会、家长、学生和部分教师、(甚至部分行政干部)对基础教育的取向。我们要告诉学生、家长、社会,上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高分低能,学非所用比比皆是。看看中国成功的民营企业家,数数有几个脑袋是戴着数一数二名牌大学的博士帽。我们面对学生不能随其所愿,更不能强制性教育。让他们读教材、做习题死记硬背前人的知识,只会把他们训成“驮着很多书的驴”。我们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渐培养他们的兴趣点,以发挥他们的主动性,通过思考以实现自我发展。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是能力和素养,而不是一纸文凭。

1回归大众数学,使数学成为学生的有用的工具

上世纪国际数学教育掀起了提高数学水平的热潮,各国设计的数学教学多偏向于纯数学方向,好象数学是为了培养未来的数学家。经各国数学教学教育工作者的实践,尽管各国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背景,但在小学数学教育方面都面临着一些共性的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致使许多儿童在学习中感觉困难。1984年第五届国际数学教育会议上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数学教育应改变方向,使数学为所有的人,成为大多数学生的有用的工具。这是上世纪九十代以来国际教育数学教育工作者一直在考虑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当然,解决这个问题,有各国的国情和学校制度不同。但是,人类生存的需要是共同的。所以,教育工作者要研究什么样的课程更适合大多数的需要,要找出能使大多数学生掌握数学的有效方法。这一点更应该引起我国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不要片面的追求升学率、重视尖子生、注重奥数的培训,因为我们面对的学生不都是未来大学教授,过分重视数学水平的提高,而忽视了如何使数学为所有学生的有用的工具。结果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这不利于大多数学生个体的发展。

要使数学成为学生的有用的工具,必须删减那些用处不大的内容,而增加或加强一些实际中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内容。教师在不违背“教育大纲”的原则下,完全可以增减教学内容,来达到数学基础教育《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例如: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下载、云计算。我们就没必要再让学生花很多的时间去练习数位较大,步数较多的运算,而应加强一般的口算和数位不大的笔算及运算技巧。应用题也不要设计重重陷阱来增加难度,这不但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还会降低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他们未来生存的需要。数学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成为每位数学教师注重的问题。

2.1引导学生敢疑、敢问。

要使学生敢疑、敢问,教师首先要放弃“师尊、师严”,走下讲台,做学生学习的导师、合作者,而不做“讲台上的圣人”。例如:当我们走进教室把微笑带进来;讲课之前先招呼一下“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这样,同学们对老师的恐惧心理就解除了;压力放下了,就能带着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参与这一节课。

学会提问是学习方法中极其重要的一种方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巴普洛夫也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究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显然,思维活动产生于问题。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不断出疑、质疑、释疑。如:教学讲完课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提问:同学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还想到什么?这一问,学生的思维就被激活,提出一连串的问题:

为什么一天是24小时?

为什么1小时是60分钟,1分钟是60秒?

能不能一天只有20小时?

能不能1分钟只有40秒?那我们就能早点下课(全班大笑)。

师:(面带微笑)很好,谁能回答这些问题呢?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由生疑到释疑,提高了思维水平。不过,教师在引导学生提问,同时应注意鼓励和启发,把问题集中到重要而难懂的层面上,再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不难看出,没有质疑,很难激起求知欲,学生就不会深入的思考。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从小的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使学生把学习的过程养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的习惯。

2.2鼓励学生敢想、敢创。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显然,问题是创造的起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