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20世纪上半叶苏(俄)钢琴教学对中国钢琴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20世纪上半叶苏(俄)钢琴教学对中国钢琴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20世纪上半叶苏(俄)钢琴专家的教学与演奏为中国钢琴民族化提供了基础,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音乐风格和苏联革命现实主义的美学观点在其中的影响深远,在俄罗斯美学观点的影响下,中国在这个时期的钢琴创作空前繁荣,这些帮助对我国钢琴界具有非常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巨大价值。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钢琴教学;影响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130-01

一、苏(俄)钢琴专家的教学与演奏为中国钢琴民族化提供了基础

在我国20世纪的2O、3O年代左右,先后有三十多位苏联专家在我国的音乐团体和专业音乐院校中进行音乐方面的教学工作,钢琴方面最重要的就是三位专家:迪米特里·谢洛夫、阿拉姆·塔图良、塔基亚娜·彼得罗夫娜·克拉夫琴科。

在钢琴教学与演奏上,我们从克拉夫琴科的教学中就可以感受到。她在课堂上把俄罗斯钢琴学派的所有细微处的特征充分的展示出来,同时注重作曲家的思想意识形态的介绍。大致分三个方面:第一,俄罗斯民歌与钢琴音乐之间的重要联系;第二,大多数的俄罗斯民歌都有很强的可唱性、音律感,因而改编的钢琴曲也有很好的歌唱性;第三,普通大众都比较喜欢和接纳钢琴作品体现出的自由性和民主性。这些看法都为我们在建国初期探索中国钢琴民族化的道路上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上的支持。

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音乐风格和苏联革命现实主义的美学观点在其中的影响

特别是在创作方面。该时期我国的钢琴作品创作,突出表现为通过对民族音乐和声、复调、节奏等元素的改编而实现该领域的音乐创作。具体而言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充分发挥钢琴自身的特性,使传统音乐具备钢琴化特征。其次是对传统音乐旋律特点加以继承,使创作出的音乐即具备横向单一的旋律线条,又具备纵向的多声部、多层次的和声叠置效果。最后表现为秉承音乐创作内容决定形式的特点,使得作品结构上不拘一格。针对该时期我国钢琴作品的创作特点,在创作题材方面,呈现统一的趋势,即均来源于民歌、舞蹈音乐、戏曲音乐与民间民俗文化等民族传统文化。在作品方面,突出表现为以下三类:首先是许多作品是对原有曲名、原音乐主题的创作改编,如钢琴协奏曲《黄河》、《百鸟朝凤》、《家住安源》等。其次是对于一些没有标题的作品,以曲体命名的方式对标题及中间乐段进行命名,如《三首序曲与赋格》就采用了这样的命名形式。最后是采用无标题性、标题性相结合命名方法,在汪立三的著名作品《小奏鸣曲》中,其三个乐章即被加以不同的标题,分别为“在阳光下”、“新雨后”和“山里人的舞蹈”。综合可知,这些作品均可以看到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音乐风格和苏联革命现实主义的美学观点在其中的影响。

三、在俄罗斯美学观点的影响下,中国的钢琴创作空前繁荣

在这一时期美学观点的影响下,钢琴创作空前繁荣,重要的钢琴作品大致有七十多首。代表性的作品如:丁善德的《第一新疆舞曲》(1950年)、《第二新疆舞曲》(1953年);陈培勋的《卖杂货》、《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1952年);桑桐的《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1952年);吴祖强、杜明心的《鱼美人组曲》(1959年);储望华《翻身的日子》(1964年)等等。

尤其是《牧童短笛》的诞生,在中国钢琴音乐发展史上的意义更是重大。在该曲的创作过程中,以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为 基础,同时又将欧洲西洋作曲技法融入其中。乐曲不仅很好地表现了中国音乐的民族特色,更是把中国的审美取向 “天人合一”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尤如一首精美的田园诗。这部音乐作品无论是在我国钢琴音乐发展史上,还是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发展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该作品也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钢琴作品,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在当时的中国钢琴界,面对刚传播到中国不久的欧洲音乐理论和音乐展现工具所引发的问题,实际上认识并不是很清晰,例如:欧洲音乐理论能否与中国音乐传统相结合?如何结合?钢琴是否能表现中国风味?如何现?……恰恰是《牧童短笛》这部作品,以其隽秀、柔美的音符,第一次给出了简短有力的答案。那就是欧洲音乐理论可以实现同中国音乐实践的融合。但是要有选择性的吸收,以中国审美方式去接收和容纳只适合中国本土音乐艺术特质的部分。而合理巧妙改造过的外国技巧,同样可以焕发出中国式的生机。并且中西结合是中国音乐发展的新方向。乐器仅仅是一种音乐工具,不同的使用方法赋予了它不同的生命。因此,《牧童短笛》这部作品的诞生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同时也为中国的钢琴创作空前繁荣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历史上的各种原因,中苏关系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各个领域的苏联专家纷纷撤回,在中国的苏联钢琴专家和学者也踏上了回国之路,自此我国钢琴事业步入了独立发展的新阶段。但此时的中国钢琴界已是步履从容,并有法可依,苏联钢琴界的 专家学者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这些帮助对我国钢琴界具有非常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巨大价值。

本文为2012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立项,项目编号:12B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