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留学生使用量词“对”、“双”、“副”的偏误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留学生使用量词“对”、“双”、“副”的偏误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量词运用的普遍性是汉语的一大特点。量词中名量词的使用频率较高,留学生对近义名量词的学习和使用容易出错。本文通过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相关语料进行整理,搜集了大量关于近义名量词“对”、“双”、“副”的偏误语料,对相关语料进行梳理,划分出偏误的类型,分析造成偏误的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留学生的学习提出教学方法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量词 对 双 副 偏误分析

一、汉语量词“对”、“双”、“副”概述

1.“对”的词义和用法

“对”,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释义为:量词,双。如:一~鹦鹉,一~儿椅子,一~模范夫妻。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释义为:(1)用于性别、左右、正反等配合的两个人、动物或事物,有时可儿化。如:一~夫妇,一~男女,一~鸳鸯(鹦鹉、鸽子、喜鹊),一~金鱼(大虾、石狮子),一~翅膀,桌上摆着一~花瓶,买了两~枕头,一~矛盾;(2)有时只是两个在一起的同类人或事物。如:一~电池,他俩是一~活宝。

根据上述释义,“对”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两个事物的匹配性,由此可以归纳出量词“对”用于修饰的名词分为以下几类:①用于按性别配合的两个同类的人或物:一对情侣,一对石狮子;②用于与生命体相关,相互对称、相互统一的事物:一对眼睛,一对耳环;③用于对立统一的两个事物:一对矛盾,一对选手;④用于在行动或特性上相互配合:一对活宝,一对好朋友。前三种侧重于“对”的对立性,第四种则侧重于配合性。

2.“双”的词义和用法

“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释义为:量词,用于成对的东西。如:一~鞋,一~手,买~袜子。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释义为:量词,用于左右对称的某些肢体、器官或成对使用的东西(多半是穿戴在肢体上的)。如:一~手(脚、耳朵、眼睛),一~鞋,两~袜子,三~手套。

根据上述释义,“双”最突出的特点是与生命体或与器官、肢体相关,由此可以归纳出“双”有以下用法:①用于人或动物对称的独立存在的肢体或器官:一双手,一双脚,一双眼睛,一双翅膀;②用于人的穿戴品或使用的配件:一双袜子,一双鞋,一双手套,一双筷子。

3.“副”的词义和用法

“副”,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释义为:量词,用于成对成套的东西。一~手套,一~对联,一~象棋。《现代汉语八百词》:两~手套,一~对联,一~象棋(扑克牌),四~碗筷,一~眼镜。

根据上述释义,“副”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功能的整体性。吕叔湘认为“副”有两种用法:一是用于成对配套的东西;二是用于面部表情等。“副”的用法可以分为:①用于两个对称组合的事物:一副手套,一副对联,一副耳环,一副眼镜;②用于成套出现或使用的事物:一副象棋,一副扑克,一副餐具,一副嘴脸。

“对、双、副”在使用过程中,在搭配不同名词的时候,其中两个量词会出现交叉。例如:“对”和“双”+“眼睛,耳朵,翅膀”;“对”和“副”+“耳环、手镯”;“双”和“副”+“手套,筷子”。“对”侧重于对称性,在语体色彩上更通俗活泼,尤其是加儿化音,显得俏皮可爱,“双”侧重生命体的肢体器官,“副”更侧重事物的整体和装饰作用。

二、偏误类型

1.遗漏

遗漏,也称缺失或缺省,是指在词语或句中缺少了某些该用的成分。在“对、双、副”的语料中可以看出留学生使用时常常有遗漏的现象。例如:①“桌子上有一(副)耳环”。②“她有一(双)漂亮的眼睛”。③“所以大家觉得‘绿色食品和饥饿’是一(对)矛盾”。这时我们会发现句中缺少量词“副”、“双”、“对”,因此不能准确表达句子的意思。因为①和②表示“处所+数量+人/物”,属于存现句中的存在句,这种存在句中的数量词组必不可少,并且一般都是数词“一”,整个数量词组描写的作用远远大于表示数量的作用。对于留学生来说,复杂的句型难以掌握。这类偏误是经常出现的,所以在此特别提出。

2.误代

误代,也称误用,是指由于从两个或几个形式中选用了不适合于特定语言环境的而造成的偏误。这两个或几个形式在意义、用法或者形式上有所关联,容易使学习者产生混淆。例如:①“饭桌上摆了一对(双/副)筷子”。②“她穿著一对(双)时尚的高跟鞋”。③“过春节时,家家户户都喜欢在门上贴一对(副)对联”。④“妈妈有一双(副)手镯,那是外婆留给她的遗产”。对于近义名量词“对、双、副”来说,主要是意义相近,都表示数量“二”,在搭配部分名词时可以替换使用,在搭配比较固定的名词时就不能代替。在前面的概述中,已经对“对、双、副”的用法做了系统的对比分析。

3.误加

误加,也称多余,是指在不应该使用某一词语或某种句法成分时使用了该词语或成分。比如说需要用到“对”、“双”、“副”其中某个量词时,出现并列使用。例如:①“那儿卖的一对副耳环很漂亮”。②“天鹅长着一对双漂亮的翅膀”。③“魔术师从一双副手套中变出一束鲜花”。在例句中,我们知道“对”和“副”都可以与名词耳环搭配,“对”和“双”可以和翅膀搭配,“双”和“副”可以和手套搭配,但是在使用时应选其中一个。

还有一种误加的情况就是在量词“双”、“副”后加儿化。例如:④“一双双儿情侣在公园散步”。⑤“地摊上摆着一副副儿对联”。在一些句子中,量词“对”、“双”、“副”可以说一对对、一双双、一幅幅表示“每一”、“逐一”和“多”的意思。在加儿化时,只能与“对”搭配。

4.错位

错位又称错序,是指句中的词语或成分位置不当。语序是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也是汉语与其他语言有较大差异之处,因此学习者的错序偏误非常普遍,常常出现以下情况。例如:①“那儿有眼镜一副在桌子上”。②“小芳穿了黑色高跟鞋一双”。③“波斯猫有美丽的大眼睛一对”。④“我们都知道权利和义务是对一矛盾”。⑤“他给姐姐买了双两袜子”。⑥“他们想下象棋,找遍了所有店都没有,结果买了副一扑克牌”。在例句①②③中,量词和名词错位,“一副”、“一双”、“一对”应放在名词之前,在例句④⑤⑥中,数词和量词错位,准确的语法应组成“数+量+名”的结构。

三、偏误原因

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偏误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通常归纳为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文化因素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学习环境的影响等五个方面。本文针对分析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留学生在使用“对、双、副”时产生的偏误,归纳出以下造成偏误的原因。

1.母语负迁移

主要指学习者不熟悉目的语规则的情况下,只能依赖母语知识,因而对同一母语背景的学习者来说,这是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第一语言是英语的留学生来说,“对、双、副”都有一个共同的解释“pair”或搭配部分名词时直接用“a”或“an”代替。学习汉语时不自觉地就出现遗漏量词“对、双、副”,或三者间相互替换,或用“个”来代替。由于各国说话的语序都存在差异,对目的语知识不熟悉的学生来说,就容易造成语法结构的位置错序。

2.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学习者把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用类推的办法不适当地套用在目的语新的语言现象上,造成了偏误,也称过度概括或过度泛化。这类偏误一般在母语中找不到根源,而且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常常出现同样的偏误。在学习量词“对、双、副”时也不例外,比如容易混淆“对、双、副”,或者该单独使用时出现并列,或者不该加儿化的地方加儿化,或者常用“个”泛化。初学者接触的汉语量词比较少,在潜意识里“个”可以“替代”其他量词。在之后学习“对、双、副”的时候,如果没有很大的把握,就常常用“个”来代替。

3.学习环境的影响

除了上面所谈的属于学习者方面的因素外,外部因素也是学习者产生偏误的原因之一。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老师往往会根据自己所了解的知识给学生讲解,学生就按照老师讲解的学习。如果老师讲解错误或没有讲清楚,就会误导学生。另外,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依据的材料,在教学环节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对外汉语教材对量词的处理较为简单,一般都是列举词性,用法也很简单;或直接出现在句子、课文中,没有任何介绍,练习方式较为单一。因此,留学生就不能熟练运用,是导致偏误产生的原因之一。

四、教学建议

1.加强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对对外汉语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量词“对、双、副”的本体进行全面研究,并对其搭配方式和规律、语法顺序、学习策略、偏误分析等多个方面进行不断深入的了解和探讨,才能有效地促进近义名量词“对、双、副”教学和学生的正确使用。汉语量词的搭配虽然形式简练,但内涵丰富,其中包含独特的语用色彩,并涉及汉语的结构形式、句法、语义及中国人的思维习惯等多方面因素。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备关于名量词的基本语法理论知识,还对名量词的历史演变和文化意蕴有一定的理解。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分析,总结量词教学规律,提高对外汉语量词教学质量。

2.增加量词释义和复现率

对近义名量词“对、双、副”,应有专门的对比辨析,对释义的内容要简洁概括,列举的例子要突出各词使用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某个量词与物体的形态及该量词的原意相联系,同时挖掘此量词的文化内涵,达到增加学习乐趣,加深理解和记忆的作用。针对前文留学生出现的偏误,大多是对“对、双、副”的掌握不够熟练,要熟练运用这些词就不能缺少练习。练习要做到新旧结合,不断复现,加深学生的印象,避免学生学完后就慢慢遗忘。

五、结语

汉语量词丰富多彩,如果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表达就会更加准确生动。在对外汉语名量词“对、双、副”的教学中,准确地进行释义,着重介绍易混淆量词的使用规则并结合相关的文化知识,结合语境不断复现地练习,有利于学生对量词的深刻理解,会使外国学生在学习量词时能够触类旁通,轻松掌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吕叔湘,丁声树.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3]刘.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

[4]齐沪扬.对外汉语教学语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5]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