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创设情境以激趣 身临其境以导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设情境以激趣 身临其境以导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章主要围绕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进行了相关探讨,用实例印证了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化学课堂中产生的实效。

关键词:情境;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1-0067-02

情以激趣,境以辅学,适度得法,事半功倍。基于此,本文拟就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常见情境创设的方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点体会,仅供参考。

一、创设生活情境,唤起求知欲

教师在结合相应课题设计情境时,应避免那些脱离现实的、不真实的情境;另一方面,教育的传承性、学校教育班级授课制,决定了我们不可能让学生在绝对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所谓的自主学习。例如,在“钠的性质和应用”教学中,笔者引用了网络上《广州日报》2001年7月8日报“广州市珠江河段上惊现神秘‘水雷’”素材:6个装满金属钠的铁皮桶漂浮在水面上,其中3个发生剧烈爆炸,桶内突然冒起一股白烟,从漂在水面上的一个铁桶内窜出亮红色的火苗,紧接着一声巨响,蘑菇状的水柱冲天而起……这是一个真实的社会化学情境,如果看了这个情境之后教师就将其抛在一边,直接进入传统知识教学,介绍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等,那就没有充分发挥情境的功能。学生看了“金属钠水雷惊现珠江”之后,感觉身临其境,教师抓住这个契机,始终围绕这个素材,设计出六个问题,配套“钠与水的反应”、“加酚酞证明NaOH存在”两个实验。

问题1:钠是什么样的物质?能与水反应吗?问题2: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问题3:演示实验中没有爆炸,但新闻中却发生了爆炸,为什么?问题4:如何防止爆炸?问题5:如何储存?问题6:钠水雷是怎么来的?

六个问题环环相扣,把本节课的知识点都融入情境中,这样整节课都是围绕“钠水雷”案例展开,学生在课堂演示实验和现实场景中自由切换,学习积极性高涨,参与度高,不会对学习感到厌倦,而是在愉快的课堂中收获了知识,对化学的实用性也有很深刻的体会。创设情境源自生活,指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类似问题,学生肯定有兴趣。

二、创设共鸣情境,增强学习信心

高中课改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一个情感共鸣的情境,可以使学生在强烈感情的推动下学习探求,不断地维持、强化和调整学习动力,对教学过程起导引、定向、支持、调节和控制作用。如在“分析空气污染的成因”课堂教学中,结合校园周边小化工厂扰民问题,又从网上下载了有关环保的影视片,设置了诸多讨论,其中一项是周边小工厂刺鼻气味成因及解决办法的讨论,整个活动中学生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反感情绪,对环境污染深恶痛绝,非常希望通过自己对有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改变这种状况,学习变得更主动、更认真。能知其所以然,能体验到成功感,能将直接兴趣转化为持久的间接兴趣。

三、创设疑惑情境,引发探究兴趣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充满疑惑、迷茫的情境能使学生产生疑问和惊奇。学生有了疑问,就不再依赖于既有方法和答案,而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发现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比如,在讲“原电池的原理和形成条件”时,首先利用铜锌原电池和生日贺卡组成闭合电路,贺卡响起了生日歌,学生会产生疑问:①没有电池怎么会有音乐呢?②电是怎么来的?③构成这样一个能够产生电能的装置,需要具备什么条件?这一悬念式的情境使学生感到惊讶,从而引发了他们探究学习的兴趣,并迫切希望找到问题的答案,使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探究,提出各自的假设,然后再通过实验探究理论假设的科学性及正确性。通过演示实验:将铜锌插入稀硫酸中,发现铜片上产生气泡,而锌片上无气泡,不符合金属活动性的顺序规律,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把锌片换成铜片,把硫酸换成酒精,等等。通过探究这一系列问题,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理解了原电池的原理,而且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欲望,训练了思维的深刻性。

四、创设悬念情境,满足发现需要

悬念是学习中期待的放大,好的情境能产生悬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开启思路,活跃思维,使学生主动去探索。如在学习“盐类水解”时,给学生播放消防员手持泡沫灭火器扑灭火灾的片段,使学生顿生悬念:灭火器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灭火器内部盛放的物质是什么?怎么会产生大量的泡沫与白色浑浊呢?激发学生主动去探究泡沫灭火器的构造和产生CO2气体、白色沉淀的原理。

五、创设挑战情境,培养合作能力

一个隐含挑战性问题的情境,能激发学生以小组或伙伴形式进行协作学习,通过生生、师生间的讨论、学习、交流、共同总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问题的结论,既能让学生体会到群体中自己、他人独立存在的价值,同时又能认识到群体协作的意义,利于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如学生在探究了铜和浓硝酸、稀硝酸的反应后,可提出如下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在实验室如何用这两个反应制备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实验、评价、发现新问题、再讨论、再交流、再实验、再评价”,设计出了颇具创新意识且简单可行的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

化学情境创设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常见的还有:通过实验产生奇特现象创设情境,通过介绍科学发现史创设情境,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创设情境,通过旧知识的拓展引出“错误”创设情境,通过突发性化学事件创设情境,通过打比方、类比等方法创设情境,等等。一个好的情境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促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或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但要注意不能把情境仅作为一个引入、或仅是一个点缀、或仅是调节教学气氛、或学生沉醉于那魔术般的情境而难以自拔,如果创设的情境不与知识探究过程挂钩,就失去了创设情境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盛国定,吴思杰著.中学化学新课程与教学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柳世明.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是过程教学的关键[J].化学教育,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