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体态语和负语用迁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体态语是人们交流思想、表明态度、表达感情的信息载体,研究和使用体态语有助于我们进行跨文化交际。通过比较中英走姿、日语、体触行为的差异,分析讨论了由此产生的负语用迁移情况,试图找出跨文化交际中减少体态语负语用迁移的对策,从而促使交际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体态语;负语用迁移;跨文化交际
美国语言教学专家罗立言(JohnRassian)创立的“罗立言教学技巧”中有一项“框子法”(voice,snap,point,look)教学方法,它试图以手势代表语言,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加快练习节奏的效果。在使用“榧子法”时,教师边打榧子,边说出操练内容,紧接着手指甲生,目视乙生,并在甲生开始日头操练时将目光转向他。高一虹曾在其开设的应用语言学课上示范了“榧子法”,并表演了“罗立言教学技巧”中的其他几个技巧。其中包括拥抱、亲吻、装哭、下跪等动作,然而收到的学生反馈却一点不令人乐观,这项在罗先生的美国课堂中非常受欢迎的方法,在中国教室却引起轩然大波。
甚至学生做了这样的描述:老师用手一指,动作突兀,让人猛然一惊,而且里面包含着一些的成分,你死盯着前面惊惶不定之人,感觉你的眼睛胀裂,流出鲜血。
“打榧予(snap)在英语中是指“快”、“干脆”。罗立言利用“榧子法”这一动作,加快课堂节奏,提高学生联系英语的速度。然而,在中国,打榧子往往和那些不良青年结合在一起,或是出现在歌舞厅里,协助创造一种气氛。这在传统的中国学生眼里显然是不合适的,即便该榧子法实验教学在改革开放热潮的今天,恐怕也难以被大部分学生接受。(高一虹,2000)
在“榧子法”中,教师除了:使用有声语言外,还使用了手势等体态语。教师体态语与有声语言互为补充,使表达更为简洁,信息传递意义更加明确。“榧子法”等教学方法的效果在中美两国有如此大的差异,与两国的体态语差异有着密切的关系。体态语是_个符号系统,是人们交流思想、表明态度、表达感情的信息载体,它常常伴随并辅助语言传达信息。为了交际的顺利进行,人们经常借助体态语手段来表达所思所想。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的过程中,会出现语用迁移的现象。这种迁移有可能帮助交际的进行也有可能阻碍交流。在前人的研究中人们多注重用语言手段进行交际时语用迁移的情况,注重利用语言交际产生语用失误的研究,极少关注非语言手段,特别是体态语的语用迁移情况。有鉴于此,本文将讨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试图分析跨文化交际中产生体态语负语用迁移的原因,以期能辅助交际的顺利进行。
一体态语的理论渊源
1体态语的定义及分类
英语中与体态语相关的词有bodylanguage、bodymove-ments、gesture、bodybehavior、kinesics等;汉语有体态语、身体语言、态势语、手势语、体语、体语学、身势学、身动学等。有人干脆用nonverbCommunication(非言语交际)或paralanguage(副语言)、kinesiea(身势学)代替体态语,在讨论具体内容时也往往不加区分。严格地说上述术语分为两类:一类是体语(body:lan),包括英语中的bodylangugae、bodymovements、bodybehavior和汉语中的身体语言、手势语、态势语和体语;另一类是身势学或体语学(klnesic)
法斯特认为:“体态语是用以同外界交流感情的全身或部分身体的反射性或非反射性动作。”(Fast,1970)伯德惠斯特尔创造了kinesics一词用以指研究体语的学科。《韦氏新大学词典》将之定义为:“系统研究非语言身体动作(如脸红、眼睛动作等)和交际之间关系的学科。”萨莫瓦等说:“kineaics就是对身势动作进行的系统研究,通过研究将这些动作行为形式化和代码化。”
《现代语言学词典》中kinesics的定义为:“符号学用来指系统地使用脸部表情和身体姿势来传递意义,特别是与语言的结合使用(例如是微笑还是皱眉都会改变一个句子的理解)。
胡文仲在《英美文化辞典中》说:“体态语指的是传递交际信息的表情和动作。”总而言之,体态语是通过人体各部分发出的动作来传情达意的,如眼神、手势、表情、神态、姿势等等传达丰富而微妙的情感信息和文化信息。。从广义上讲,体态语包括姿态动作、手势,面部表情、身体距离、嗓子的音质、谈话人选择衣着打扮的方法所传递的信息、说话人判断接话的时机的方法等。(孙瑞梅1998)Ekman和Friesen把交际中的身体动作分为符号势、图解势、调节势、心情展开势和适应势五大类。(Ekman&Friesen,W.V.1984)也有学者把它分为面部表情、目光语、姿态动作、身体距离、手势等几个方面。体态语可分为先天习得和后天习得两类,也可以分为动态体态语和静态体态语。动态体态语指我们提到的脸部表情、目光交流、身体距离、姿态动作,手势等。静态体态语,包括身体的静态、穿着打扮、装饰,以及某人的在抽烟或使用香水等上的爱好等等。
2体态语的交际功能及语用特征
体态语按整体的交际功能可分为:表情功能、认识功能、指示功能、模仿功能、礼仪功能、替代功能、表露或掩饰功能、暗示功能。(胡德清,2002)体态语在交际中有五种基本功能:重复、补充、替代言语行为、调节和否认交际事件的真实性。按其具体表现可分为替代功能、补充功能、强调重复功能、调节功能、否定功能。(李玲,2006)
从话语意义的研究角度看,体态语的语用特征主要有五个方面:象征性动作、情绪表露动作、说明性动作、调节性动作和适应性动作。适应性动作又分为自我适应动作、变换式适应动作和客体适应动作。(Ekman&Friesen,W.V.1984)象征性动作常常代替言语行为,并且有很明显的文化特性。例如,表示自杀的动作,在日本是用手模仿匕首刺向腹部的动作,在美国是用手握着手枪对准太阳穴。情绪表露动作主要是通过面部表情表露感情或情绪。调节性动作用在面对面交谈中维持或调节谈话,可以暗示讲话人继续讲下去,再重复一次等。适应性动作主要指交际中主体的反应方式等。
3体态语的差异性
体态语的差异性是指动作姿态的不同而表意不同,也指相同的体态语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示的意思不同。。从会话含意方面讲,体态语的特性主要有:社会性、民族性和模糊性。(程千山,2002)体态语和有声语言一样,也是文化的载体,在跨文化交际中会因文化差异而引起误解。文化不同,其表示的含义也不同。许多体态语都是某一文化所特有的,它因国家、民族甚至地区的不同而不同,人们用体态语进行交际的方式和含义也相差很远。:当然,体态语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是,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造成交际障碍的差异性,对体态语差异性的理解错误,将直接导致信息传递的失败。
二负语用迁移
“迁移”原指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面:将一种问题情景中的知识或技能转移到另一种情景中去的载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用某种语言进行交际,常常会理所当然地以本民族的文化准则和社会规约作为解释和评价别人行为的标准。这就是学者们所说的语用迁移现象”(冯少芬,2000)。“语用迁移指的是外语使用者在使用目的语时受母语和母语文化的影响而套用母语的语用规则的现象。”(何兆熊,2002:265)
根据对交际的作用。语用迁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外语学习者在用目的语进行交际时套用母语规则获得成功,而负迁移则相反。语用迁移也可按照语用学研究的两个侧面分为语用语言迁移和社会语用迁移。话用语言迁移主要是指外语学习者在使用目的语时套用母语的语言形式。社会语用迁移指的主要是外语学习者在使用目的语时套用母语文化中的语用规则以及语用参数的判断。
根据迁移对获得新语用知识和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影响,语用迁移通常分为:正语用迁移,即已有的语用知识对新语用知识的获得和跨文化交际的进行起促进作用的影响;负语用迁移,即已有的语用知识对新语用知识的获得和跨文化交际的进行起干扰作用的影响。
由于诸多文化因素的影响,人们在交际中常负面地迁移他们现有的文化和语言知识,导致了交际的失败,信息的误传。人们在交际中虽然能容忍一些语音及句法方面的错误,但是“违反交际规则却视为无礼(badInatLrte)的表现。”(wolfson,1983)因此,有必要关注人们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手段之一——体态语的语用迁移研究。
三体态语的负语用迁移
据估计,人体可以做出多达27万种姿势和动作,比人体所能发出的声音都要多。人体各种姿势和动作所表示的含义是复杂的。体态语就像语言一样,是在某种文化内部形成的自身的一整套清晰、明确、模式化的符号,它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语言不通、地域不同、文化相异的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对体态语的了解了出错,就会产生体态语的负语用迁移,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
1手势语
布罗斯纳安说“手部动作实际上是身势语的核心。”(毕继万译,1991:115)由于文化的差异,将适用于英语国家国情的“打榧子”教学法移用到中国学生身上,难以被学生接受,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招呼别人过来,中国人手心向下勾动是招呼成年人,手心向上是招呼幼儿和动物。而在英语国家手掌朝下向自己,方向勾动是招呼幼儿和动物过来;用手掌向上或向左朝自己方向勾动是招呼成年人过来。如果把对中国手势的理解,移用到英语国家人身上,势必会产生误解,甚至会令人有被轻视、侮辱之感。导致交际的中断。
2目语
目语就是通过视线来传递信息。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神是人类深层心理情感的一种自然流露,目光的微妙变化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人际间的交往有时用简单的目光交流就可以传递。英语国家的人与中国人相比,目光交流的时间更长,更频繁。英语国家的人认为缺乏目光交流就是缺乏诚意、为人不诚实或者逃避推托,也可能表示羞怯。而中国人却为了表示礼貌、尊敬或者服从而避免一直直视对方。(毕继万,1999:26-27)如在英格兰地区,礼貌的倾听者要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对方,并不时地眨眼以表示他对谈话内容很感兴趣;回避对方的视线,是不愿意对方看到自己的心理活动。在中英交往中,英语国家的人若以其本族人眼神交流的特点来移用到中国人身上,会为中国人回看时间太短而反感,认为他们看不起自己,或者认为中国人表情羞羞答答。目光多躲躲闪闪;而中国以本国眼神交流来衡量英语国家人士,则会感到英语国家的人在交谈过程中总爱死盯着别人。产生负语用迁移,影响交际的进行。
3走姿
前苏联曾流传过一个笑话,说美国人走路的样子就像脚下的土地都归他们所有,英国人走路的样子就像是不屑于理睬谁是他脚下土地的主人。布罗斯纳安在中国调查发现,中国人也普遍感到英语国家的人走路时“傲气十足”。他说“在中国人看来,英语国家的人自由自在地行走时,神气活现,贪得无厌,垄断独霸,专横跋扈,盛气凌人。”英语国家的人则“可能将中国人的走路姿势看成是畏畏缩缩,羞羞答答,或者怕出风头。”因此,在中英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以本族人走姿的习惯特点去要求对方,就会产生上述的误解,导致负语用迁移,成为交际的绊脚石。
布罗斯纳安曾问一名中国学生,他对英语国家的人行为举止最反感的是什么,这名学生感情冲动的说,他最为气愤的是英语国家的人走路时胸腹高挺,大摇大摆,“好像整个世界都归他所有一样”。这名学生会有如此激烈的反应,显然是将他对中国人走路的姿势的理解和认识,移用到了英语国家人身上,因而产生了错误的观念。
4体触行为
体触是借身体间接触来传达或交流信息的交际行为。有的国家体触频繁,有的则较少。有学者根据这一差别,区分了体触文化和非体触文化。布罗斯纳安认为:“人们倾向性的看法是;中国人的特点是体触频繁,而英语国家的人的体触却较为少见。”他的依据是:“两种人初临对方环境时所遇到的强烈文化休克证实了这种看法:中国人感到孤独和隔离,而英语国家的人感到摩肩接踵,拥挤不堪。”
在英语国家,同性之间,尤其是同性青年之间的体触行为,如手拉手、勾肩搭背、搂腰,被视为禁忌,一般人认为这是同性恋行为,但在一般的异性朋友中间却是容许的。中国异性朋友之间却只能握手,身体其它处不可触碰。
这样一种现象在中国很常见:在公开场合,关系密切的同性青年男女常常体触频繁,女性挎着胳膊或搂着腰,男性互相搂着肩膀。英语国家的人见此情景常十分震惊,以为这是公然的“同性恋”行为。英语国家人将本族人体触的文化准则和社会规约移用到中国人身上,因此他们不能理解该行为。
英语国家的人在通过拥挤的人群时,爱用双手触碰别人的身、手、肘或肩部,分开一条路。因此他们认为中国人不用手分路,而用身体躯干挤过人群是很不礼貌的。反之,中国人对英语国家这种体触行为也是极为反感的。中英国家人士在此出现的分歧同样在于他们各自移用了本族体触的规范与文化,去套用到对方身上,因此导致了。误解。产生负语用迁移。
四结语
阿伯罗·比亚说,“我们以我们的发声器官发声,却以我们的整个身体交谈”体态语在人际交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要求我们加强体态语知识学习。要求我们克服对不同文化体态语的误解,避免冲突和误用,避免产生体态语的负语用迁移,避免信息交流的失败,才能促使交际顺利进行。目前,我们对体态语的认识和研究还不够完善。本文仅就不同文化上体态语产生的负语用迁移进行了探讨,该领域仍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进—步探讨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