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观鸟少年 广州113号鸟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观鸟少年 广州113号鸟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时间定格在2012年1月15日上午10:30。参加2012年度东洞庭冬令营的72位学生、老师及家长此时集结在高铁长沙南站的候车大厅里,准备转乘开往岳阳东的高铁。各组组长正在点名。组织者之一、广州市113中学的生物老师陆穗军却在接电话。两分钟后,还没挂电话的陆老师突然兴高采烈地大喊:“大家听着,高碧兰和她爸爸他们已经到达君山,说那里下大雪了!”70多号人顿时齐声欢呼起来。这些岭南人很少见过真正的雪,对于雪他们有许多的想象,正如对那些不可能出现在岭南的大雁、天鹅和优雅的鹤充满期待一样,大家对离广州近千公里的东洞庭湖保护区充满着期待。

这是自2008年1月以来,“广州113号鸟舍”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以观鸟为主题的第十五次冬(夏)令营活动。这些活动把学生们的足迹带至福建厦门、河南董寨、陕西洋县、台湾甚至马来西亚等地。如果加上每年2~5月份观鸟季节组织师生到深圳、香港、从化、南海、肇庆等地的观鸟活动,以及利用周末组织的市内公园、校园观鸟活动,次数已达百次以上,参加人数近千人。作为一个发起于广州市天河区的普通中学广州市113中学的观鸟社团,发展壮大至今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如果再考虑到国内真正意义的观鸟活动伊始至今仅仅16年不到,现今观鸟活动的蓬勃发展,相信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民间观鸟的老前辈们开始做观鸟推广时是无法想象的。

广东教育界观鸟潮

与全世界其他国家观鸟活动发展的道路相比,中国走的是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广东教育界观鸟活动可以追溯到1997年,位于广州市南郊的番禺师范学校。当时在这个学校任教的廖晓东老师带着20多个学生,把他们的目光从黑板引向窗外,带领着他们从教室出发走向旷野,使他们的心灵从书本的束缚中解脱,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2002年,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与世界自然香港基金会(WWF-HK)发起“新世纪环境教育行动”,廖老师在深圳福田区举办的一次面对中学生物教师的观鸟讲座催生了深圳观鸟活动的起始,现今在国内观鸟界闻名遐迩的天涯游侠等人正是台下的听众。翌年,深圳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在民政部门登记在册的民间观鸟协会――深圳观鸟会。2003年,深圳再次走在最前面,开创了第一个面向中小学的观鸟赛事――深圳福田区红树林观鸟大赛,并延续至今。

2007年,廖老师受广州市教育局生物专委的邀请面对全市500多名生物教师进行了一次非常精彩的介绍观鸟活动的演讲,掀起了一次对现今生物科教学现状的重新思考,并提出了到野外去实践的方向性指导――“我们应该把学生带到野外去,那里才是真正的生物课堂。”现今活跃在中小学观鸟推广领域的教师:3中梁旭明、杨俊,113中吴碧云、广雅中学吴坎宋、仲元实验学校卜标,4中江涛等都是当时的听众。

在讲座中,廖老师讲了一个他亲身经历的故事。几年前,有一个在中国的高校当外教的老外,上课时突然听到鸟叫,随即询问学生们听到悦耳鸟声的感觉,大家一时间静了下来,不知所措。班里的学习委员是个学习优异的女孩,看到如此冷场,举手回答道:“It’s Delicious(它很美味)。”老外顿时脸色苍白,下课直奔系主任的办公室,非常遗憾地说道:“想不到中国的大学生对鸟类的认识只停留在舌头这样的层次。”廖老师讲的这个事例折射出中小学环境教育的严重缺失,在场的听众无不震撼,使命感油然而生。

如果能通过推广观鸟活动改变当时流于形式的课堂说教式环保宣传,使广大的中小学师生通过观鸟活动体会野生鸟类的灵动、体会大自然的魅力,人们或许才会理智地看待保护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真正懂得为什么要爱护自己的家园,怎样做才是科学地保护环境。

此次演讲又导致珠三角有了第二个面向基础教育的观鸟赛事――广州市中学生户外观鸟大赛,参与人数从2008年的108个参赛队500多人,发展到2011年的147个队伍近800人。

2011年,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所有小学科学教师进行观鸟培训,先后有培训了近千名小学教师,并甄选出200多名教师参加了第一届广州市小学教师观鸟大赛。

由于中小学观鸟活动在广东的蓬勃发展,2011年9月,广州爱鸟人士创建了以中小学观鸟推广为目标的菜鸟网(www.省略 )。网络突破了地域的限制,使各地有志于这项事业的人们联合在一起。同时,各地的热心人士也在中小学致力推广观鸟。如武汉的湖北大学附属小学依靠当地湖泊众多的有利资源大力开展观鸟活动;北京的北大附中在北京鸟会成员的帮助下于2011年7月组织了60多名师生到了秦岭南麓的长青保护区进行观鸟活动;厦门鸟会、深圳鸟会多年来坚持到各中小学进行观鸟活动宣讲;在广东佛山市,顺德一中、德胜学校的观鸟社推动了顺德观鸟协会的成立。这些学校和地区的观鸟活动发展或许速度不一,却如中华大地的星星之火,终有一天可以燎原。

4年过去了,观鸟活动在各地的发展趋势使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观鸟活动将为推动中小学生走向户外、健康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当今中国的教育理念全面与世界接轨的新形势下,中小学观鸟活动的推广将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设想那位当年在中国任教的老外,再次来到广州周末逛公园时,看到一群群的中小学生举镜四望,一定会惊讶无比。

年轻的观鸟者

话题回到东洞庭湖的冬令营。当天中午,冬令营的76人全部到齐,家长们分别来自广州各行各业。

下午3时,顾不上旅途劳顿带来的疲乏,学生们来到了笼罩在茫茫雪雾中的君山岛。他们相互投掷冰渣,不亦乐乎。随着陆老师标志性高亢的嗓音,大家随即安静了下来:

“有3点必须注意的事项请大家留意:

1.今天下午我们只有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5:30集中,请大家自觉守时。

2.路面有雪霜,较滑,各组负责人及组员注意自身安全及器材的安全,特别是赞助的单筒望远镜。

3.进入园区后请严格按照我们一贯的观鸟守则行事,不要给鸟舍丢脸。”

活动随即在几乎无其他游人的君山岛展开,棕头鸦雀、黄腹山雀、领雀嘴鹎、灰喜鹊、雉鸡(环颈雉)、红胁蓝尾鸲等相续引入眼帘。天空不时有雁群低空鸣叫飞过,这是鸟人们最幸福的时刻。忘却了疲乏,忘却了寒冷,心中期待的火苗温暖着每个鸟人的心。

看到现今的活动顺利而又有效果,回想当初遇到的困难、关键时候得到的帮助,非常感慨。

在中小学生中开展观鸟活动,初期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如活动资金匮乏、专业器材紧缺、缺少有经验的观鸟活动指导者、活动时间与学校正常教学活动冲突严重、各级行政部门最担心的安全问题难以保障、缺乏合适的活动基地等。以上的每个问题都会使整个活动搁浅。实践证明,这些问题并非不可以解决。

广州 113号鸟舍在实践中采用了一系列的方法逐步解决了这些问题,包括以下6个方面:

1.活动费用、低端观鸟器材、观鸟书籍由参与者自理;

2.积极联系多个望远镜生产商提供价格较昂贵单筒望远镜的使用权;

3.吸引有社会责任感的环保组织及私人企业提供资金为鸟舍印制教材、观鸟图谱、期刊等;

4.向社会及各地鸟会招募众多观鸟志愿者作为鸟舍课外辅导教师以解决师资的问题,并积极创设条件迅速提高本校老师的观鸟水平;

5.将活动时间安排至周末、假日、寒暑假等以避免与学校的基础教学活动产生太大的冲突;

6.发动各地热心的鸟友共同寻找比较安全、适合中小学生集体观鸟的地方,并与一些地方和单位逐渐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了一批适合学生进行观鸟实践活动的基地。

但在开展活动中最大的障碍并非这些,教育理念的冲突才是最难解决的。长期以来,学校在评价学生时一般围绕着考试成绩和竞赛获奖情况来进行,限制了观鸟这类活动的开展。近年来素质教育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教育部于2001年提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和不断落实,使观鸟这些与实践相关的活动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正是在这样的新形势下,2010年7月,广州113号鸟舍接到台北鸟会的邀请,邀请鸟舍师生参与当年11月在台北市举办的国际赏鸟博览会。由于时间紧、手续多,经历了一些波折,但从学校到区教育局到各级台办一路绿灯,并得到施华洛世奇育雏基金的帮助,7名师生顺利到达博览会现场,与台湾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观鸟者进行了交流。在交流中,师生们了解到中国内地观鸟者的平均年龄大大低于台湾、香港以及国外的观鸟者,这与内地教育部门重视观鸟活动在校园推广有着直接关系。

大自然面前探索者平等

1月份的洞庭湖已经没有了传说中的烟波浩渺,由于三峡大坝的蓄水水位越来越高,加上冬季枯水期的综合因素,湖面只剩下被分割的小块。大片的湖底出来,形成湿润的草甸。冬令营的第三天,鸟舍师生来到东洞庭保护区采桑湖保护站东边干枯的湖底。已经不再下雪,浓雾也消散了,但厚厚的云层还是使人们感觉阴沉沉的。

广雅中学的彭韶冲老师在用单筒望远镜扫描湖面时突然发现极目之处有几只毛色偏浅的大鸟,初步判断是雁、鹅一类,大喊起来:“最远的地方可能有雪雁!”这可是一颗重磅炸弹,雪雁在洞庭湖区已经消失多年,今年早些时候,有鸟友在湖区无意中发现了一只,难道大家竟有如此好的鸟运看到一小群雪雁?

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个猜测,5分钟之内,各小组把这次活动所带来的11只单筒全部指向极目之处的那几只疑似雪雁。经师生们仔细比对,对照鸟书上的图谱与文字描述后,否定了彭韶冲老师的最初猜测,最后确定是小天鹅。这是大多数营员第一次看到在野外自由自在于湖面游弋的野生天鹅,虽然很远很模糊,但是其优雅的姿态还是征服了大家。相信见过此情此景的人们,不会愿意再看到那些动物园里被特殊手段留在人工湖里悲鸣的各种水鸟。

这样的探究场景经常在活动中发生,在大自然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被严重淡化,无论是怎样的教育背景、年龄如何,人们在大自然面前都是平等的探索者――这才是活动组织者希望达到的目的,而不仅仅是让大家认识几种鸟而已。

在高考、中考指挥棒的指引下,把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情感的灌输等各项教育目标都局限在课室这样的方寸空间内。简单的说教、缺乏实践的填鸭式教学未能使学生们体会到获取知识的快乐,因此,学生们极度缺乏学习的动力。

在观鸟活动中,观鸟者通过认真观察鸟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接着仔细比对《手册》,再综合考虑地理位置、季节、生态环境、过往记录等因素,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通常,小组中的结论不统一时,争论就会产生。激烈的辩论是必不可少的。在广东中小学观鸟活动发展过程中,中山大学校园内关于棕腹仙和棕腹大仙的争论、香港嘉道理研究所的宿舍内关于游隼与燕隼的争论都是耳熟能详的案例,并多次出现学生战胜教师的经典战例。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及发现的。

鸟舍活动历史上,第一个在香港原湿地找到四声杜鹃的、第一个在从化市等到中华鹧鸪的都是学生。学生们从等待老师找鸟指给他们看,迅速发展到自己发现鸟后自行辨认。这种学习方法的学习才是活动的主要目的。

观鸟不只是观鸟

冬夜总是来得特别早,吃完晚餐,仅过下午6时,天色就暗了起来。这是冬令营在君山的最后一个夜晚,参加冬令营的全部学生以及绝大部分教师及家长齐聚酒店的一楼会议室。这里正在进行本次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综合测试。

这次的题目由广雅中学的生物教师吴坎宋、113中的地理老师毕映红、语文老师李颖宜、生物教师陆穗军共同完成,内容涉及鸟种知识、洞庭湖区的历史沿革、文化传承、地理及气候特点,以及保护区内的其他物种,甚至当地的饮食特色也涵盖其中。

会议室内的气氛十分诡异,几位组织者神情严肃,注视着会议室的师生们,师生们拿着笔抬头看着投影屏幕上的题目,大多数参与考试的人员还准备了双筒望远镜,以避免看不清题目。

屏幕上打出一张斑嘴鸭的照片,问题是――“这是什么鸟?”

学生们微微地松一口气,随即在试卷上奋笔疾书。

紧接着,屏幕上出现一只猛禽的背影,问题还是――“这是什么鸟?”

大家开始抓狂起来,随即用歇斯底里的眼神寻找着出题的吴坎宋老师。出这种“难题”是有道理的,在野外观鸟可能会碰到各种情况,如飞行中、有遮挡、仅见腹部等,掌握在各种角度辨认鸟种很重要。

十几张鸟图过后,测试到了第三部分。屏幕打出了宋代陈与义的诗《登岳阳楼》: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问题是――“请将该诗后四句补充完整”。

学生们开始边作打油诗边捂嘴作狂笑状。

但是,当屏幕上的问题变为“请问岳阳传统名菜三套鸡的做法”时,抑制多时的情绪彻底地爆发出来,笑声、叫骂声、敲桌子声此起彼伏。组织者不得不待大家的情绪抒发了一阵后,才进行安抚。

如此严肃认真且快乐有趣的考试自2008年7月从化夏令营举办以来成为了鸟舍活动中的一项传统项目,内容从最初仅仅关于鸟的知识,到去年包括蝴蝶、植物,今年更是加入了地理、人文、其他动植物等内容。

人们从大自然中获取知识绝对不仅仅只与鸟类有关,应该是多方面的、综合的。在鸟舍活动的初期,组织者们就意识到学生们在活动过程中留下文字记录的重要性,并要求学生们把活动的感受、收获、得失进行及时的总结,大量的语文教师加入到鸟舍的队伍中;许多著名的观鸟点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地理等文化资源,在观鸟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当地的文化特点,使他们的眼界会更开阔,历史老师、地理老师也顺理成章地加入进来。到如今,经常参与鸟舍活动的老师当中涉及生物、地理、语文、历史、体育、数学、英语、物理等众多科目,在发展兴趣的同时大家相互交流,共同成长。

不可否认观鸟活动是中小学生接触大自然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鸟的羽毛色彩斑斓、身段流线型等特点非常符合人类的审美,悦耳的声音令人心旷神怡,好动的特性使人们更容易观察,在天空肆意地翱翔引发人类无数的梦想。这些都是人们走进大自然后首先关注鸟的原因。随着学生们对自然界更深入的了解,他们注意到了色彩更加绚烂的蝴蝶,灵动的松鼠,水中的生灵,与动物的生存息息相关、形态各异的植物和真菌同样令人神往。鸟舍在组织活动中,发现不少观鸟点不仅鸟类资源丰富,其他生物资源也相当丰富。因此,从2011年7月的从化夏令营起,由于广州市少年宫的蝴蝶大王陈锡昌老师的参与,增加了赏蝶和植物辨认的内容,使活动内容更丰富,也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

鸟舍得心有多大?

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再精彩的活动也有结束的时候。经过短短4日的密集行程,冬令营已接近尾声。1月18日晚,在岳阳站候车室,冬令营的全体成员即将要乘车回广州,许多人并未在候车室里虚耗光阴:学生们忙着整理当天在岳阳楼游览时顺便目击的鸟种;组长们在整理小组观鸟记录的同时,还要对组员的表现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陆穗军老师正在与一位相熟的家长交流着本次活动的经验教训。这位家长是陆老师的大学生物系师兄,交流起来有许多共同的语言。

师兄问:“来之前,我一直很想看看鸟舍是怎样搞这么复杂的活动的,特别是如何组织学生活动。那天在君山岛进门的地方看到大斑啄木鸟,所有人都安静地仔细观看,70多人竟然没有惊动它,这么自觉的纪律性你们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陆老师回答:“很简单,这些学生都有过太吵把鸟吓走的经历,好不容易看到啄木鸟,你说他们会这么笨吓走它吗?让他们亲身经历比在课堂上说10次、100次要有效得多。”

在一旁的李颖宜老师说:“经常有家长与我们交流时说道,子女参加鸟舍后强烈反对家里点菜吃野味的事例。其实鸟舍从来没有专门讲不要做这类事情,但是,当他们欣赏过这些野生动物的美,自然而然会形成保护野生动物的观念。鸟舍的活动多次证明在活动中灌输情感会更有效。”

师兄继续说道:“儿子2009年就参加了鸟舍,一直非常感兴趣,我从来没见过儿子对一件事情的兴趣持续时间之长可以与对电脑的兴趣相比的,这次来参加活动,我理解了,因为我也被活动深深吸引了,估计跟儿子一块去观鸟会成为今后我的目标。”

到底是活动的什么“东西”吸引了这么多人参与鸟舍的活动,是知识的获得?是美好的回忆?还是纯真的情感?或者都是。

或许正是这些难以用定义和概念描述的“东西”导致这些孩子们为什么明知道跟着鸟舍活动就等于风餐露宿、忍饥挨困,也每每相随;去了香港米埔湿地保护区后的学生不用提醒也不会乱扔垃圾。为什么那些睡觉没有空调只有蚊子、飞蛾和大蜘蛛,晚上没有电脑只有星星和月亮,洗澡没有热水,没有汽车只能走路的僻静乡村,不少学生去了三四次还要再去?因为他们知道美就在那些不经意的周围,美就在那些住着精灵的地方。这些在森林中、在沙滩上、在泥泞的滩涂中用全身肌肉、骨骼的酸痛,用眼睛、耳朵以及存在于全身各处的各种感受器汇集来的东西,在师生们的大脑皮层中将难以磨灭。

一位学生在旁边等了很久,终于忍不住插话进来:

“老师,打扰了。想问一下,鸟舍暑假真的要组织去云南吗?”

陆老师笑了笑,肯定地回答道:“是!带学生到大西南的云贵高原观鸟是鸟舍一直想做的。”

“老师,我想先报名。”

“具体的计划还没出来,到时再说吧。”

学生执拗地说:“不管计划出来了没,我就是想先报名,占个位子。”

陆老师和家长会心地笑了起来,最后只能承诺等计划出来后会第一时间通知这位学生,才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

这位学生离开后,相续又有不少学生来问及3月份深圳红树林的活动、4月份香港观鸟活动以及7月下旬马来西亚沙巴州的观鸟计划。在一旁的家长问陆老师:“鸟舍的心有多大?还要把大家带到哪里?”

陆老师一时语塞,不知道如何作答,两人相视一笑。

这个问题确实不易回答。中小学观鸟推广的道路应走向何方,这实际上是对当今教育体制下,如何有效实施素质教育,如何真正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做些事情等方面的思考。不仅仅是观鸟,也不仅是生物学科,各个学科都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这些问题需要更多的人对此进行认真的思考,那些战斗在第一线的教师、教育的管理部门、掌管着全国大大小小近万个自然保护区的各级林业部门、家长、学生、全社会的人们都有权利和义务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在国外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非政府组织经过多年发展,在多个领域影响巨大,个别鸟会的社会影响力堪比当地主要政党,如美国的奥杜邦协会,英国的皇家鸟类协会、国际鸟盟,台湾的台北鸟会等。因此,观鸟活动的推广主要依靠各地鸟会来进行,这也是国外观鸟者以中老年人居多的原因。

由于体制不同,国内观鸟活动推广的方式与国外大不相同。虽然近年来国内多个地方成立鸟会,但由于发展的时间较短,在青少年中的影响非常有限。因此,在中小学的校园中推广观鸟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在教育、林业等各级行政部门的支持下,让更多的青少年在节假日走到户外认识自然,建立更多适合青少年进行各项户外活动的基地,或许我们能走出一条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