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考自测题(一)――语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考自测题(一)――语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A卷(共100分)

一、基础知识:(共9分,每小题3分)

1.根据语境,下面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火却悄(qiǎo)然潜(qián)行在地下,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B.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zǎo)饰太盛则矫(jiǎo),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C.有一些农妇听了死讯一时性起,咬牙切齿地憎(zēng)恨城市,憎恨外出,连带也憎恨信客,把他当成死神冤鬼,大声呵(hē)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

D.我瞰(kān)望尼罗河,在河畔(pàn)建造了金字塔。

2.下面语句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轻飞漫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B.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C.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怒了那烦人的恬恬!

D.他知道,这是头年的芦苇旧茬儿戮了他的脚。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颗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

B.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C.这批无恶不作的法官,他们作威作福,俯伏于国王之前,凌驾于人民之上。

D.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垣。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共9分,每小题3分)

五柳先生传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亦不详其姓字 不详:不知道

B.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造:酿造

C.或置酒而招之 或:有时

D.箪瓢屡空,晏如也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他项的是( )

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6.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

B.本文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C.文末的赞中称五柳先生好像是上古的无怀氏、葛天氏之民,是对他高洁人格的再度赞扬。

D.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多用双重否定句,作者言“不”,突出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被别人排挤的痛苦。

三、(共10分)

7.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课文原句填空。(任选六句填写)(6分)

(1)_____________,各领数百年。(赵翼《论诗》)

(2)_____________,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

(3)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4)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5)_______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6)____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7)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8)_________________,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2题。(每题3分,共12分)

幸福没有榜样

赵亚兴

有时,我们总是感到自己的生活不够幸福,不如人家的日子过得那样滋润甜美,还常常拿别人家的幸福作榜样,去寻找自己的幸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是,到头来,我们会发现,唯独这人追人寻、人见人爱的幸福,没有榜样,常常是求而不得,甚至徒生烦恼。

幸福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答案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但是,同样的“境遇和生活”,不同人却有不同的感觉。乞丐得到一顿饱饭,心情会很舒畅,感到幸福的降临;不说一顿饱饭,就是一桌山珍海味,在大款大腕那里,大概也激不起一点快乐的心情吧。作家史铁生的境遇,很让我们同情,他不幸患有尿毒症,但他说:“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并说:“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我们身体还算健康的人,能体验到不发烧也是一种幸福吗?会把幸福的底线放得这样低吗?

其实,词典给出的幸福答案是不大准确的。即使同一境遇,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的。生活在大体相似的环境里,一百个人眼中的幸福观,或许还不止一百呢,有时同一个人,不同的时期就有不同的幸福观。幸福观的模糊,对幸福理解的个性化,这大概也告诉我们:幸福,没有模式;幸福,没有榜样。

幸福,没有榜样。梁实秋也这样说,“幸福与快乐,是在心里,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一位远房的侄女,日子本来过得很快活。一次同学聚会,看一位当处长的同学,居有豪宅,出有宝马,很是羡慕人家的幸福生活,抱怨自己的男人只会教书,不会捞钱。原有的快乐也因寻找幸福的榜样,而逃之夭夭。

还有,我们眼中的别人的幸福,有时并不是那么一回事。我们常常喜欢用世俗的眼光看别人的幸福,常常认为有权势,有财富,有显赫的名声,有骄人的业绩,就会有幸福,有舒心的日子。其实,幸福有时恰恰与权势、与财富离得很远,与名声、与业绩也并不怎么亲近。侄女那个同学,近日,婚外恋闹得沸沸扬扬,幸福显然并不在她家。孟德斯鸠好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仅仅希冀幸福,这不难做到;但期望像别人那样幸福,这总是难以做到,因为我们认为别人会比实际更幸福。“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然而,每个人对幸福的感悟又各有各的不同。这大概与人们的不同追求有关。勇敢的人,追求刺激,冒着生命危险或是攀登高山,或是漂游湍流,感到是种幸福;沉静的人,喜欢安闲,甘愿生活寂寞,或是一部《庄子》,或是一首古曲,也会心中溢满快乐。伟大的哲学家康德,把人生的追求归结为:“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如何去干?”幸福大概就是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能行风行风,能行雨行雨;能运筹帷幄,可当经理;有一身力气,蹬起三轮车也有歌声相伴。幸福,其实只是一种感觉,自己做了自己能做的事,感到活着是多么有意思,人生是多么美好,你感觉到了,你便拥有幸福,这和他人的评论毫不相干。

幸福,完全在于自己。自己有个真实的人生,对自己的人生尽力了、负责了,对得起社会、对得起父母与妻子儿女,就是充实的人生、快乐的人生。心存快乐,就是幸福。

幸福,在自己的心中;幸福,没有榜样,也无需榜样。

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二段中举“乞丐”“大款大腕”吃饭的例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在文中引用了梁实秋、孟德斯鸠等名人关于幸福的论述。你能另外写出一条有关幸福的名人名言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有很多关于“幸福”的人生哲理,哪一句给你的感受最深?请找出来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共60分)

13.请在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1)请以“留些 ____________在心中”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选填:“快乐”“希望”“回忆”……),使标题完整。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电视剧《西游记》的主题歌里唱道:“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其实,不同的路就是不同的人生,有的路通向庸俗,有的路通向高尚,有的路通向平凡,有的路通向辉煌。想要走好人生之路,需要你的勇气,需要你的智慧,需要你的实干,需要你的创新,需要你把握机遇……怎样走好人生之路,彰显个性,实现价值?答案就像歌中唱到的那样“路在脚下”。

请以“路在脚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根据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B卷(共50分)

一、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2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①,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②。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③,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王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汉王使人间问之,乃项王也。汉王大惊。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汉王不听,项王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走入成皋。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去:放弃,丢下。②罢转漕:由于水陆运输而疲惫。“转”,车运。“漕”,船运。③匈匈:动乱,纷扰。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毋妄言,族矣 同族人 B.项羽乃悉引兵渡河 全部

C.汉王使人间问之 私下 D.九战,绝其甬道 断绝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出自选文的成语并解释。选文为我们塑造出一个怎样的项羽?(4分)

答:成语并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羽的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共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原本以为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实现他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他一次次与命运抗争,却以惨败告终。

(1)请问祥子最大的梦想是什么?(2分)

(2)梦想破灭后,他最终变成一个怎样的人?(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完成7~11题。(18分)

永不录用

朱晖

已是凌晨三点,当他从网吧里出来时,满脑子仍然充满游戏里的刀光剑影。他如网游中的大侠般麻利地翻过校园墙头,突然一个黑影横亘眼前,他意识到:这次真要挂了。

班主任只冷冷地丢下一句话:回去收拾收拾,准备卷铺盖回家吧。

他慌了:“再给我一次机会吧,我保证今后改。”班主任冷笑:“你还好意思求我,这已经是第11次了,上次我已经在全班面前宣布你只有最后一次机会。”

父亲来了,穿着布满灰尘的破棉袄,在充满现代气息的校园里显得分外扎眼。父亲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哀求道:“农村孩子考上重点中学不容易,如果被开除了,他一辈子就完了。”

“给他机会够多了,而且我不希望班里有个害群之马。”班主任断然拒绝。

父亲踉跄了一下,“扑通”跪倒在地,所有人都惊呆了。他心如刀割,仿佛在滴血,终于爆发了,一把扶起父亲,口气凛然地说:“爸,别求了,我们走。”

班主任轻蔑地说:“对,回你的乡下撒网吧,只要有我在,就永不录用你这个无可救药的人。”

回到家,他躺在床上睡了三天,感觉前途渺茫,世界一片灰暗。可怜的父亲,仍不愿放弃,又出去四处求人,希望能有个学校接受他。他心里更加难受,一个被开除的学生,哪个学校还愿意要呀。

但父亲却真办到了。父亲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告诉他,镇中学同意让他插班旁听了。他顿时泪眼滂沱,可以想象,这些天父亲低三下四地四处求过多少人呀!他哽咽地说:“爸,您受苦了,都是儿子不孝。”父亲憨憨地笑:“只要你能改就好。”他下跪起誓:“一定痛改前非,考上大学。”

毕竟底子不错,加上刻苦攻读,他的成绩进步很快。转眼一年过去了,他已升至高三,书本和大学占据了他所有的心灵空间,偶尔想到曾经的网游岁月,恍若隔世。

一天晚上,父亲突然对他说:“告诉你个好消息,你以前的那个班主任调到省附中了。”他毫无兴趣:“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孩子,你不知道,你还保留了学籍,就是因为他你才回不去的。”停顿了片刻,父亲又说:“我今天又到学校去求校长,他答应让你回去读书。”

一切简直难以置信,但当他重新跨入那个熟悉而陌生的校门时,他狠狠地对自己说:“我不仅要从这里爬起来,还要从这里起飞,证明给那个家伙看看我是否无可救药。”

转眼一年过去了,他实现了诺言,考上了省里的重点大学。上学前的那个夜晚,父亲拿出珍藏多年的老酒。

他恭敬地敬了父亲一杯,又敬了母亲一杯,然后父亲为他斟满第三杯,说:“孩子,这杯你该敬敬当年的那个班主任。”

他不可思议地望着父亲,父亲回忆起三件事。

那天,父亲跟班主任去办理相关手续。班主任悄悄告诉他:“老大哥,学校那晚查到了您儿子又去上网,因屡教不改,要强行开除他。我做得绝情,一是迫于学校的制度,二是想让他的心灵有所触动,真正地戒掉网瘾。更重要的是,我先以他主动休学的名义上报校方,可以为他保留学籍。”父亲似懂非懂,但隐隐约约感到,儿子还有希望。

几天后,父亲接到班主任的电话:“镇中学的校长是我的老同学,我和他说过了,让您的儿子暂时先到那儿插班。”父亲连连道谢,班主任又嘱咐:“暂时不要告诉他我做的事,这对激励他有好处。”父亲不是很明白,但相信老师的话必然有道理。

后来,班主任来到家里。“我就快调到省里了,走之前我会做通校方工作,让您儿子高三一开学就回来。”父亲感激涕零,班主任又掏出五百块钱,说:“知道你们家庭困难,这点钱给他买点学习资料。另外,还是让他继续恨我吧,因为现在他那口气还没下去呢,就让他一鼓作气考上大学吧。”

听到这,他的眼泪如洪水般倾泻而下。

火车到达省城的时候,接站的同学问他是否是某某大学的。他说是的,但是我要先去趟附中。

7.通读全文,将故事的主要情节填写完整。(3分)

①沉迷网游,遣返回家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⑤省城上学,先访恩师

8.联系上下文,揣摩下面句子中人物的心理活动。(4分)

(1)他顿时泪眼滂沱,可以想象,这些天父亲低三下四地四处求过多少人呀!

(2)听到这,他的眼泪如洪水般倾泻而下。

9.文章结尾写道:“他说是的,但是我要先去趟附中。”请你写出这样结尾的好处。(3分)

10.文中班主任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请结合文章内容举例分析。(4分)

11.甘作红烛的苦心人,回头是岸的有志者,共同演绎一段感人故事。这样的故事给你怎样的启迪?请你谈谈阅读后的感受和收获,不少于50字。(4分)

四、语言运用(共12分)

12.【临别赠言】即将告别三年来一如父母的老师,某同学眼含热泪在给老师的留言中深情写道:

“分别在即,老师,我们如何才能报答你呢?我们原想收获一缕春风,您却给了我们整个春天;我们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仿照原句的格式将语段补充完整。(4分)

13.在“寻成都‘名片’”活动中,同学们发现不少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都可以作为代表成都、宣传成都的“名片”,例如“赛龙舟”“都江堰放水节”“放河灯”……请你以成都某一传统民俗为对象,填写“名片”内容。(4分)

成都名片

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程(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为“名片”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特定的时间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6月21日晚8∶30―9∶30,亚洲多个城市的地域标志性建筑将熄灯一小时。围绕这项倡议,请你为你所在的社区写一条宣传语,唤起社区居民加入这一活动。(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