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比较中发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比较中发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师:同学们,谁能简单地概括一下《东郭先生和狼》这则寓言故事呢?

生:东郭先生路遇一头被人追赶的受伤的狼,这头狼可怜巴巴地向东郭先生求救。东郭先生虽然知道狼很凶恶,但见它可怜,就动了恻隐之心,将狼藏在书袋里,使狼躲过了一劫。等追赶的人远去后,狼从袋子里出来,却向东郭先生扑去。幸好一个智慧老人及时出现,设计杀死了恶狼,东郭先生这才保住了性命。

师:你记得真清楚。同学们看这个故事中一共有三个形象――东郭先生、狼和智慧老人。你能不能分别从这三个角度说说从这个故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生:从东郭先生的角度看,兼爱也要分对象,不能善恶不分;从狼的角度看,我们不能像狼那样恩将仇报、忘恩负义;从智慧老人的角度看,我们应该像智慧老人那样学会智慧地解决问题。

师:你说得很好。这则寓言故事提醒我们不能像东郭先生那样善恶不分、滥施同情心,而应该像智慧老人那样机智勇敢。

师:你们从这则寓言故事中还能获得哪些启示呢?

(学生沉默)

师: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先来看美国版的《东郭先生和狼》。(屏显)

东郭先生和狼(美国版)

狼咬了一口东郭先生,东郭先生流下了眼泪,说:“如果你真的要吃我,我就让你吃吧,你这种以怨报德的行为是不对的,但是我不后悔救了你。”于是,奇迹发生了,狼飞也似的跑了。东郭先生摇摇头,忍着剧痛包扎伤口。一会儿,狼又戏剧般地回来,并且用嘴叼来了止血、消毒的草药。东郭先生的伤渐渐好了,准备将狼赶走,狼恳求道:“就让我永远留在你身边吧,我的同类都吃人,我可以保护你。”自此,狼一直留在东郭先生身边,直到他老死。

师:比较中美两个版本的《东郭先生和狼》,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觉得中国的这则寓言更加现实,而美国版本更合适小孩子看。

师:你是从对儿童影响的角度来比较。还有其他的看法吗?

生:在中国寓言中,东郭先生对狼的态度很凶恶;在美国版本中,东郭先生对狼的态度很温和,而且狼最终转变过来了。

师:你说得很好。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同样对待恶人,中国寓言的倾向是以恶制恶,而美国寓言宣扬的是以善化恶。在这种比较中,我们会对中国寓言所体现的人性观、教育观有新的认识。

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就事论事固然是一种方法,但如果能结合另一个事物来进行比较分析,往往会有新的发现。这堂课,我们一起研究这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在比较中发现”。(板书课题)

师:下面,请同学们就“东郭先生和狼”这则寓言,展开联想,从你的生活经历和阅读积累中,去寻找可比较的事物、现象,分析两者的异同处,并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思考、交流,约三分钟。)

师:现在,同学们可将自己的思考与全班同学交流。谁来说?

生:我想起了一件事。一只蝎子掉在水中,一位高僧伸手去救它,谁知却被蝎子蜇了一口,但高僧还是忍着痛继续救它。旁边有人觉得很奇怪,高僧说:“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而爱是我的天性,我怎么会因为蝎子有蜇人的天性而放弃我爱的天性呢?”这位高僧和东郭先生连恶人都去救,我觉得这种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师:你再想想,这位高僧和东郭先生之间有不同吗?

生:东郭先生在狼要吃自己后,猛然醒悟,和智慧老人一同将狼打死。而这位高僧被蝎子蜇了以后,仍继续去救它。

师:你说得不错。东郭先生和高僧在被反咬一口的情况下的反应可以说是两种极端,一是将狼打死,一是牺牲自己。如果在现实中,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办?

生:我可能做不到高僧那样的境界,但也不会像东郭先生那样将狼打死,我会选择折中的做法,将狼交给司法部门解决。(学生笑)

师:你很诚实。还有其他同学愿意交流吗?

生:我想起了《农夫与蛇》的故事。蛇和狼有着共同点,它们恶的本性是难以改变的。因此,如果要以善化恶的话,善要足够强大才行。

师:你说得不错。找到了这两则故事的相同处,那你能不能发现这两则寓言故事的不同之处呢?

生:两则故事的结局不一样。农夫最终是被蛇咬死了,而东郭先生却因为有智慧老人的帮助而没有被狼吃掉。

师:你知道《农夫与蛇》是谁创作的?

生:伊索。

师:他是古希腊著名的寓言家。东西方这两则古老的寓言各自折射出怎样的观念?

生:西方人更加理性,而中国人更喜欢一个喜剧性的大团圆结局。

师:这里涉及到文化观念的差异,如有兴趣,课后可以继续研究。我在课前也就这个寓言进行了联想,还写了两则提纲。我们一起来看。(屏显)

“撑腰体”走红,闪了谁的腰?(提纲一)

“校长撑腰体”红极微博。北大副校长说:“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

智慧老人设计除掉恶狼,救了东郭先生。

虽然这两件事一实一虚,一古一今,但北大副校长和智慧老人为正义“撑腰”都是作为民间力量出场的,而正义方又都处于弱势地位。

“撑腰体”的走红,折射出的是法律的局限与道德的无奈。

东郭先生和贾赦(提纲二)

东郭先生虽然知道狼是害人的,但看到它可怜,还是救下了它,谁知却差点送命。

孙绍祖在街上调戏一女子,谁知那女子竟是忠顺王宠妾。孙绍祖向贾赦求救。贾赦在孙绍祖写下五千两银子的欠条后,才出面化解此事。后来,贾赦将女儿迎春许配给孙绍祖。迎春嫁去后横遭摧残,最终凄惨死去。

宝玉说“大老爷也真有点像东郭先生了”,是被贾赦愚弱伪善的外表欺骗了。其一,东郭先生救狼,仅为救狼,没有其他企图;而贾赦救孙绍祖,却是为五千两白银。其二,东郭先生面临恶狼的迫害时,仅是一味苦求,并未想到拉别人替自己垫背;而贾赦为了与虎谋皮,不惜牺牲亲身女儿。

因此,最该提防和打击的倒是那些披着善良外衣的“伪东郭”。

师:这两则提纲的部分(下划线)都是比较分析的文字,你发现它们在思维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生:提纲一先说不同再说相同,提纲二先说相同再说不同。

师:你很聪明。如果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就是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

(板书: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师:提纲的最后一节都是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的观点。你们发现这两个观点句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都写得比较精辟。

师:是的,最后提炼的观点应该有一定的深度和新颖度。

(板书:深、新)

师:现在,同学们对“在比较中发现”这种方法应该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了吧?我们可以先以参照物为圆点进行发散联想,寻找有可比性的事物、现象,然后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提炼出有普遍意义的观点来。

下面请同学们仍然就《东郭先生和狼》这则寓言,在刚才交流的基础上,选好比较对象,再度思考,写一段比较分析的议论性文字,不少于100字。

(学生写作片段,写完后与周围同学交流。)

师:现在,我们全班交流。有愿意读自己的作品的人吗?

生:我觉得东郭先生是有爱心的,但他的自我安全意识不够强烈。而智慧老人就不一样,他能运用自己的智慧,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除去恶狼,保护了自己和东郭先生。所以,我认为,救人是好事,但我们必须在救人的同时保护好自己。

(学生鼓掌)

师:大家都鼓掌了,说明都很认同。我请一位同学来评价一下。

生:她的见解很独到。

师:她的见解是什么?

生:救人的时候也要增强安全意识。

生:将东郭先生与智慧老人进行比较。

师:回答正确,说明你刚才听得很认真。

师:这位女同学的发言是在这个寓言内部找出对象进行比较,这倒是我上课前没有想到的。谢谢你!

生:我是将狼与马加爵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他们其实都是受害者,狼是想去害人然后自己受害,而马加爵是自己受害然后去害人。我觉得不仅是需要感化狼,而是应该从源头上去思考,去感化那些使马加爵变成狼的人。(学生鼓掌)只有这样,整个社会才能向善的方面发展。

师:同学们都鼓掌了,谁来说说好在哪里?

生:他的观点很新颖。我们都没有想到从“是什么使人变成恶狼”这个角度去思考。

师:我也认可你的评价。刚才这位同学的比较角度很新,观点也很独到。

生:我想起了社会上经常发生的一些“彭宇案“。比如南通大巴司机救老太却被老人反咬一口,幸亏车上的摄像头还了司机一个清白。所以,现在很多人在面临摔倒的老人需要被搀扶时,往往选择明哲保身,大家都不愿成为东郭先生。

师:其实,东郭先生在救狼的时候倒没有想得太多。而我们现在面临需要帮助的对象时,往往要三思而后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生:主要是担心被讹诈。

师: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一些老人会成为恶狼,竟然反咬恩人?

生:可能是担心医药费太贵,家庭负担增加。

师:的确,老人难扶是一个需要我们正视的社会问题。而在一个良好的社会里,面临需要帮助的对象,我们不应该一思再思三思,最后,还是不行动。还有一些同学想发言,可惜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同学们可以课后继续交流。

比较思维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思维,我们在写作中,尤其是议论文写作中,也应该有意识地运用这种思维方法。这堂课,我们以一则寓言为原点进行了联想和比较,其实,大千世界任何事物都是有联系的,只要我们找到事物间的可比性,善作比较,就一定会有独到的发现。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215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