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三种折射静校正方法原理的比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三种折射静校正方法原理的比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折射静校正在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中的作用日显重要,需要对基本的折射静校正方法进行归纳与分析。为此,本文介绍了三种常见的折射校正方法原理及计算步骤,比较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对充分理解每种方法的实质大有帮助。

关键词:折射静校正 加减法 扩展广义互换法 合成延迟时法

中图分类号:O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016-02

要获得准确的静校正量,重要的是搞清近地表结构,建立准确的近地表模型,即把近地表地层的速度和厚度求准确[1]。在地震勘探中,反射记录上存在初至折射波,并且每一炮都有初至折射波,它可为建立近地表模型提供所需的资料,而不增加额外的工作。所以,利用初至波求取近地表结构,估算静校正量便成了主要且有效的途径。这一类方法统称为折射静校正。

一般情况下,近地表模型包括3个参数,分别为风化层速度、折射层速度和折射界面深度。根据折射波基本理论,利用初至波的时距曲线可知,折射波对应的时间斜率的倒数等于折射层速度,直达波对应的时间斜率的倒数等于风化层速度,同时还可求出截距时间(折射波时距曲线延长后与时间轴交点的时间值)。由此可得到折射界面深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1)

这样求取近地表模型就转化为求取风化层速度、折射层速度和截距时间。

然而,利用初至估算风化层和折射层的速度以及截距时间并不容易。这主要是因为风化层基底通常是起伏不平,旅行时距曲线也受到高程变化的严重影响,使得时距曲线不易解释[2]。这样迫切需要一些特殊方法来求取近地表模型。下面介绍的加减法、扩展广义互换法和合成延迟时法就是这类特殊方法。

1 加减法[3]

加减法是由Hagedoorn(1959)首先提出来,它是一种间接计算截距时间和折射界面速度的方法,图1是加减法原理示意图。

定义加减时间值为:

(2)

(3)

方程右边所给的时间是从图1的三条射线路径的初至上读出来的时间值,由射线路径可知:

(4)

可以看出方程(4)中的加时间值与截距时间是相同的,所以,不是直接从炮记录测量截距时间,而是采用方程(2)求出截距时间。

应用代数的方法,可以得到减时间与折射层速度有如下的关系式:

(5)

式中,x为炮检距AD。

所以,加减法的计算步骤可归纳为:(1)拾取初至时间;(2)计算加减时间(式(2)和式(3));(3)由加减时间求出截距时间和折射层速度(式(5));(4)用扫描法比较叠加剖面的效果来确定风化层速度,或者假设一个合理的速度值;(5)用式(1)计算在D点以下的折射界面深度;(6)根据前面求取的折射层速度、风化层速度、折射界面深度以及野外测量的高程信息等参数,建立近地表模型,从而计算静校正量。

2 扩展广义互换法

扩展广义互换法(EGRM)是在广义互换法(GRM)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使之适用于野外各种不规则的观测系统采集的数据,例如弯线排列接收,炮点偏离排列位置。这种方法应用比较广泛,很多大型的地震资料处理软件都采用了该方法,如Omega软件的折射波静校正和绿山软件的折射波静校正[4]。该方法应用效果的好坏不仅与选取的折射层有关,而且和选定的风化层的平均速度有关。因此在使用该方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所有测线均选择本地区稳定的同一折射层的折射波进行初至拾取;(2)调查风化层速度变化范围,合理选择高速层顶界面以上地层的平均速度,最好是结合野外微测井和小折射资料;(3)静校正计算过程中,采用统一的替换速度和基准面高程。

2.1 延迟时定义

假设地下有一水平折射界面,如图1所示,A点激发D点接收,初至折射时间可以表示成:

(6)

我们把式(6)中的第一项定义为A点的延迟时,即

(7)

由上式可知,A点下的折射界面深度为:

(8)

因此,求取近地表模型就转化为求取风化层速度、折射层速度和延迟时。其中,一般用扫描法比较叠加剖面的效果来确定;可以通过初至波的斜率来估算,当折射界面水平时,一般可满足精度的要求,另外也可以用五点插值法求取折射层速度;延迟时则由下面介绍的互换法求取。比较式(8)和式(1)可以发现,一个点上的延迟时数值上等于截距时间的一半。

2.2 互换法求取延迟时

如图1所示的几何路径关系,并结合式(6)、式(7),可得D点延迟时

(9)

由此可见,利用、和,就可以确定D点的延迟时。这种方法称为互换法。在多次覆盖观测系统中,很容易得到、和的值。

如果D点不在接收点上,如图2所示。x,y点为接收点,采用与上面方法相同的推导方式,即可得到D点的延迟时计算公式,即

(9)

式中右边第一项为基本项,第二项为补偿项,是由于x,y两点与D点不重合所产生的。它比互换法的适用范围更广,故称为广义互换法(GRM)。但其有限制条件,要求为直测线,规则观测系统。

更为一般的情况是弯曲测线,道间隔不等或炮点偏离测线。这时,式(9)就变为更一般的公式:

(10)

式中第一项仍为基本项,包括三个初至旅行时,第二项称为炮检距剩余项,包含了每个初至时间所对应的真实炮检距,它用来补偿测线弯曲或观测系统不规则时所产生的差异。它代表了更为一般的情况,故被称为扩展广义互换法(EGRM)。

EGRM方法是对GRM方法的扩展,它适用于弯线或三维施工情况,即A,G,x,y四个点不在一条直线上,而要计算延迟时点处也没有接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