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研究和启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研究和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萧友梅先生是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先驱,其在教学实践中所提出的一系列主张,如弘扬传统音乐、学习西方音乐、重视师资建设和教材编写等,不但在当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今天也有着广泛的启示。鉴于此,本文简要介绍了萧友梅的音乐活动经历,对其音乐教育主张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研究启示

一、萧友梅及其音乐活动概述

萧友梅(1884—1940),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音乐理论家、作曲家。1912年考入莱比锡音乐学院,系统学习了配器、作曲、指挥等西方音乐理论。归国后大力推广和普及音乐教育,曾在北大音乐传习所担任负责人和乐队指挥。1927年,在蔡元培的大力支持下,萧友梅着手创立国立音乐学院,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中国第一所专业高等音乐学院宣告成立,也就是今天的上海音乐学院。自担任校长之后,其按照自己的理念全力推动学校的发展,不但制订了详细的教学规划,而且还广泛邀请名师名家来学校任教,并亲自编写教材。经过多年的努力之后,培养出了冼星海、贺绿汀、江定仙、李焕之等一大批杰出的音乐人才,使国立音乐学院成为了当时在中国乃至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音乐学府。而且除了投身于音乐教育之外,萧友梅还十分重视音乐创作和音乐理论研究,先后创作了《秋思》、《哀悼引》、《新霓裳羽衣舞》等100多首作品,并出版了《和声学》、《普通乐学》、《中西音乐比较研究》、《古今中西音阶概说》等专著。其为近代中国音乐事业奉献了毕生的心血和经历,是当之无愧的近代音乐教育领军者。

二、萧友梅音乐教育理念分析

1.弘扬传统音乐

对中国传统音乐的肯定和继承,是萧友梅整个音乐教育思想体系的基础,其曾在多种场合,以多种形式系统阐述了传统音乐的价值和意义,并号召全体国人予以继承和发扬。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则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开始理论课程,在国立音乐学院成立之初,萧友梅就开设了《国乐概论》等课程,并亲自编写了《旧乐沿革》等教材,系统阐述了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其次是教授民族乐器,除了理论学习之外,萧友梅还要求学生每人都要学习一门民族乐器,无论是选修还是必修都有着较为严格的考核。再次是聘请名家名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传统音乐,萧友梅先后邀请了王露、刘天华、朱英等名家来校担任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学习机会。可以看出,萧友梅对传统音乐的态度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继承和弘扬传统音乐,使之成为中国音乐发展的根基。他的主张和一系列实践活动,都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传统音乐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2.倡导音乐救国

自1840年的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就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古老的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每一个有着民族责任感的中国人都为此痛心不已,并积极探寻富国强兵的方式和途径。作为音乐家的萧友梅来说,早在日本留学时期,就将教育救国视为是自己的崇高理想,并先后谱写了《问》、《国土》、《中华好》等爱国歌曲。归国后在北大音乐传习所担任负责人时,他也多次向学生强调,要通过对音乐的学习发展个性、培育情操、净化心灵,通过个人民族意识和素质的提升来富国安邦。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侵略者已经侵占了大半个中国,而萧友梅音乐救国的思想也迅速进行了调整。首先,他大力呼吁音乐工作者要尽力创国歌曲,以激励军民士气,并身体力行,创作出了《何日醒》、《国耻》、《从军歌》等。其次,他亲自率领在校师生前往军营演出,并为抗日志士募捐。在当时水深火热的时代,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萧友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出了一个中国音乐家所特有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3.积极学习西方

海外的求学经历,使萧友梅对西方音乐教育有了深刻的认识。归国后,他系统提出了学习西方来推动中国音乐教育发展的主张。首先是建立专业音乐学院。萧友梅认为,在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中,理应有一所或多所专业音乐学院,并成为全国音乐发展在创作、教育、演出方面的基地。对此他排除种种困难,在当时各种支持十分有限的条件下,创立了国立音乐学院,其所产生的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都是难以估量的。其次是学习西方的教学体系。多年的国外音乐学院留学经历,使萧友梅对整个教学体系了如指掌,而且他还系统考察了法国、意大利、匈牙利等国的高等音乐教育,并以此为参照,详细制订了国立音乐学院的学科设置、教学规划等整个教学体系,使国立音乐学院的教学迅速走上了正轨。现在回头来看,半个多世纪之前,萧友梅和他的同事们,通过对西方的学习和借鉴,率先建立起了中国的专业高等音乐教育体系,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音乐人才,为当时和后世中国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4.重视师资建设

在德国和日本留学期间,萧友梅曾得到了当时很多名师的关照,并获益匪浅。所以在其音乐教育生涯中,一直都十分重视师资建设。在他看来,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引领者,没有优秀的教师,即便是学生基础再好,各种教学设施再完善也是枉然。在执掌国立音乐学院时期,他先是不顾办学经费之紧张,广泛邀请全国的名家名师来校任教,一时间中国有名望的音乐家都云集在学校。这些名师的到来,极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几乎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有针对性的巨大提升。而且在邀请国内名家的同时,萧友梅还眼光外放,主动邀请前苏联的钢琴家、歌唱家来校任教。如查哈罗夫、佘甫磋夫、苏石林等,这些外籍教师的到来,一方面带来了国外音乐教育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另一方面则是扩宽了学校的发展空间,在这几位教师的帮助下,如斯义桂、沈湘等中国学子也得到了海外留学的机会,这些留学生学成归来后,又都起到了相应的带动作用,由此走上了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后来中国高等音乐教育名师辈出,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因于萧友梅在学院创作之初对师资建设的重视。

5.积极编写教材

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中国只有寥寥几本外国的音乐教科书,所选用的也都是西方或日本曲目。针对这一情况,萧友梅号召同时代的音乐家积极进行教材的编写。1924年,他编写的《新学制唱歌教科书》正式出版并使用,其中的所有曲目都是由他亲自作曲。同年,他又撰写了《新学制乐理教科书》,结束了乐理教学一直采用外国教材的局面。此后,他又陆续编写了《新学制风琴教科书》、《普通乐学》、《近代西洋音乐史纲》等。而且值得充分肯定的是,虽然这些教材都是在短时间内编写完成的,但是却都有着极高的质量,民族性、时代性、科学性俱佳。如他在教材中加入了大量中国传统音乐曲目,同时结合时展特点,将一些爱国类歌曲列为必唱曲目,并配以钢琴伴奏,在这当时都具有首创性意义。也正是在他的带动下,丰子恺、黄自、刘质平等一些有名望的音乐家,也纷纷加入到教材编写的队伍中来,摆脱了中国高等音乐教育一味依靠外国教材的尴尬局面,也为整个音乐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根基。综上所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这个特殊的时代,以萧友梅为代表的多位音乐家,充分认识到了发展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并身体力行,积极投身于各种音乐教育活动中去,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发展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所以这些先驱音乐家们的主张和理念,都是应该为我们所充分继承的,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音乐教育的实际予以运用和发扬,这不但有着多方面的现实积极意义,同时也是当代音乐工作者对先驱们的最好纪念。

[参考文献]

[1]秦太明.浅说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的前瞻性———兼谈高校音乐专业的素质教育[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05).

[2]刘嵬.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开拓者———萧友梅[J].音乐生活,2010(01).

作者:何文静 单位:北京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