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探析农业产业链形成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的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析农业产业链形成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的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十二五”时期,我国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历史阶段。农业产业化发展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对诸多的风险挑战。我国农业产业链存在科技薄弱、融资难、农户与龙头企业利益失衡、农业链短等问题。文章分析农业在形成产业链中的现状、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农业产业链;策略

一、中国农业产业链现状

农业产业链是指农产品从原料、加工、生产到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关联,其实质是一种与农产品初级加工有密切联系的产业群之间的供需关系所构成的网络结构,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并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以来,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业产业链这一理论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但是,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低,长期以来,我国传统农业产业链过窄过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限制了农产品的获利空间;农业产业链各个主体间协调效率低、质量差,推进农业产业链发展势在必行。

二、中国农业产业链形成中在的问题

(一)科技薄弱,技术应用滞后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无论在任何产业中都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而在中国农业中,科技是最薄弱的一根链条。农业产业链包括从原材料、加工、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以科技做支撑。从各国农业先进的经验来看,越是现代化的农业,在农业产业链的前期对科研的投入比重越大,科研的贡献率越高。农产品中以果蔬为例,在运输储存方面,冷冻、保鲜科技尤为重要。国内的果蔬流通90%以上,基本是常温运输,至多上面盖一块帆布或塑料布,有时候,棉被成了最好的保温材料。每年国家在农业科技方面投入了人力和资金,产出的优秀科技成果普遍处于中心城市,脱离了科技成果转化及应用的大环境,科研成果堆积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导致了科技成果产出率高,实际转化率低的情况。同时,新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缺乏知识型人才指导,高科技科研成果难以在农民中难以广泛推广。

(二)融资困难

要发展农业产业链,资金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国近些年所提出的有关扶农,惠农政策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不少资助,同时国家设置的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也更是加强了农业发展的保障。但是农业发展不能仅仅只依靠国家,更需要自身的转型发展。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中,必然要投入更多的生产要素,由此需要更多的资金做推助。目前已形成农业产业链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链,由于形成时间短,且无其他借鉴经验,具体来说,农业处于低收入状态,交易量小,风险大,收成不确定的不利条件,使得其融资风险较大,提供贷款的投资者也少。银行也无与其配套的银行金融机构产品,因此,资金是其面临的又一大问题。

(三)农户与企业利益失衡,龙头企业尚在发展中

农业产业链是在借鉴供应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供应链与农业产业链均将上下游客户有机结合,并以核心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核心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1(核心企业)+N(中小企业)”的供应链思想同样应用于农业产业链,即“1(龙头企业)+N(农户)”。从全国来看,龙头企业在数量、规模和实力上与农业产业化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在企业总体规模偏小,生产集中度不高。由于科技和投入等多方原因,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一致性难以保证,龙头企业发展受到限制。龙头企业控制着加工和销售环节,最终完成农产品的价值实现。农业产业链最底端的农户由于农户经营分散、规模小、商品化和专业化程度很低,以及农产品的买方市场结构和信息的不对称,导致龙头企业掌握着实际的定价权。龙头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常常会压价,导致农户利益受损。农户未获得公平利益,也会调整其行为,如主动违约等,导致龙头企业的原材料来源失去稳定的保障。

(四)产业链短,后期加工企业力量薄弱

我国农业生产的后向产业即农产品加工业领域一直以来相对滞后,加工企业的规模技术、设备等原因,精深加工能力较差。农业产业链中各主体创新能力不强,资金短缺,这是导致农业产业链窄短不能形成完整产业链的原因之一;其二,行政性区域市场分割和行业分割,导致信息流的滞缓偏差、信息不对称,使得在生产组织、质量监控、信息传输、价格协商等方面难度较大。在我国,由于农业的分散性和规模特点,大多数农户处于分散经营的状态,市场成本高昂,难以完成产业链的延伸,产业链环节的交易费用增高,阻碍了农产品的顺畅流通,使得后期精深加工企业难以扩大规模。

三、中国农业产业链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产业链

加大建立良种选育基地和新品种繁育基地的支持力度,提高品种繁育和种、养植技术的创新能力;依托高校和农业科研院所研发中心,切实运用生物技术和其他新技术;同时,建立农村科技培训体系,促进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传播应用,着力保障现代农业产业链前端的技术需求。基础农科所是农民最直接的知识来源,建设好基层农科所对推进新科研成果在农民中广泛得到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产、学、研”联合开展,加快产、运、加、销一体化的技术研究,促进科研、推广、生产等部门共同协作,使产业链在现代技术基础上高效运作。同时,要加强产业链科研平台建设,每一家龙头企业要培育一个省级创新平台,依托平台,引进和培养科技领军人才,整合科技资源,加强对产业链重大技术的联合攻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现代农业产业链运行效率,降低农产品产业链交易成本,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二)为农业产业链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制定向农业产业链组织倾斜的相关信贷政策。农民、农业企业和农业关联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一直是困挠我国农业及其关联产业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其分散、规范小、效益不高等都是银行惜贷的重要原因。商业银行因有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经营风险考虑,对其信贷不可强求。而作为国家农业发展银行,应留出专项信贷资金,对农业产业链组织和经营的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和政策倾斜。鼓励商业银行向一些经济效益好的农业产业链组织提供信贷。

变单独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的政策为既支持“龙头企业”又支持整个农业产业链协调发展的政策。目前,政府已梳理出若干国家级、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给予了特殊支持。无论是从量上还是代表方面上,这类农业龙头企业还很少,今后还应多多发展。另一方面,仅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是不够的,一条农产品链的竞争实力还表现在农业产业链内部的协调性如何及产业链内部各环节的配合度如何。因而,国家还应选择一些典型农业产业链组织,分层次、分力度对其进行支持。

(三)农民入股,参与龙头企业

美国绝大多数农户就是企业,其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是“企业+企业+企业”。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农业产业链管理的主体。由于我国现阶段农民与龙头企业的利润收入极度分配不均,龙头企业占大头,农民占小份,必然会激化两者的矛盾,进而一个完整、有效的产业链无法形成。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从农户入手,鼓励参与龙头企业的管理,这一做法不仅加强了自身利益的合法化、保障化,更是为龙头企业的原材料等材料的选择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另一方面,龙头企业可适度降低收购等价钱,以保证稳定、优良的原材料,这样既稳固资源,又增强与农民之间的沟通,增强合作,为企业长远利益打下基础。

(四)大力拓宽产业链

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比例,提升农产品价值;应尽可能提高综合利用程度,使得各个产业链环节发挥其功能;壮大农业产业链的规模,只有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链,才能产生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不仅对大宗农产品仍需进行基地规划和建设,更需要对非大宗农产品进行规模拓展,特种稀少的种养业其加工产品往往更具市场前景。

(五)加强对外交流,学习先进经验

作为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美国农业已实现了高度的产业化。它的每一方面都有具体的国家政策为其做参照。针对我国目前这种状态,可借鉴美国冷藏、保鲜、运输等物流配送方面的经验。首先,建设发达而完善的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要想富,先修路。”美国的交通运输设施,呈网状分布,四通八达,每一条路可以直接通往每一个家庭,新鲜的农产品在如此便利的条件下,可直接运往生产商,加工商手中,甚至客户手中,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其次,健全农业信息。信息引导是一种事前控制,美国的计算机在农业领域已广泛普及,各种农产品信息会及时更新在网络中,农场主也能熟练的运用这些知识为自己的生产、种植做出及时的应对措施,使自身的损失最小化。

参考文献:

1.赵绪福,王雅鹏.产业化经营需要看中国农业产业链的构建[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8).

2.丁慧媛.我国农业产业链主体协调的现状与整合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9).

3.王士勇.农业产业链融资障碍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23).

4.宋燕萍.农业产业链的技术创新特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8).

5.我国果蔬冷链物流发展对策分析[DB/OL].现代商贸工业,2010-08-02.

6.吴琪.中国农业产业安全探究[EB/OL].,2011-09-03.

(作者单位:武汉东湖学院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