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百货店的高价之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百货店的高价之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热热闹闹的11.11单身网购狂欢节又过去了,今年和往年一样,淘宝、天猫占有网购的大部分份额,网店扩张的速度快得超乎想象。价格优势成为网店蚕食实体店份额的重要利器,无论百货店采取什么买送、立减还是折扣等促销方式,最终的价格总比网店高。百货店的高成本运作模式正在把自身变成为网店服务的商品展览体验馆。

光棍节网购热和商场冷反差强烈

光棍节一个“全场5折”的口号就吸引了许多买家为之疯狂,预售期间就呈现火爆现象。而百货商场的5折甚至更低折扣却无人问津,顾客对“百货店打完折还是贵”的观念根深蒂固。天猫告诉顾客,入驻天猫商城的都是和入驻百货店一样的商品,他们欢迎顾客去百货店试穿,然后回网上购买,因为网上的价格更优于百货店价格。事实上,百货店的促销价格的确高于网店:比如同样品牌的一双皮靴,百货店打5折的售价仍要750元左右,若缺货还要顾客自己出送货到家的邮资,而双十一品牌直销网店的价格仅为599元,还包邮,并可使用百元抵用券......对于完全一模一样的商品来说,百货店提供的附加值显然很难等同于这样大额的价差。

百货店价格的演变

人们不得不承认,百货店一开始就是高价货和奢侈品的交易场所,但它同时也是高品质和优质服务的代名词。然而,在商业经营面积已经明显供大于求的今天,百货店经营的商品并没有因竞争而降价,反而年年高涨,商品定价明显偏离了供求理论,那么是什么因素推高定价的呢?

计划经济时期——物以稀为贵。那时,商品供不应求,百货店商品的价格一般都是计划价格,利润率由于短缺和计划经济的影响一直处于6%—7%的较高水平。

改革开放时期——商品不断丰富,需求呈现多样化。为满足先富裕起来人们的需求,赛特、燕莎这类以经营进口商品为主的高档百货店出现,商品的价格基本与其品质和附加价值成正比,“一分价钱一分货”是当时市场的一个写照。

零售业发展阶段——竞争加剧,门店竞相促销,促使初始定价被拔高。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传统百货在零售市场中的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于竞争加剧,百货店开始进行各种形式的促销活动,但这类活动往往把促销成本转嫁给供应商,所以供应商不得不把这部分成本体现在价格中,随着折扣力度的不断加大,初始定价也被不断推高,而产品的品质和服务等并没有明显变化。

零售业饱和阶段——供大于求,人工物流铺货成本上升。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外资商业的进入和商业地产开发热潮,商业布点越来越密集,导致了网点间的商圈互相重叠。品牌公司为了占有更大市场,不得不在同一商圈中设立多家店铺,从而又增加了人工成本、物流成本、铺货成本以及管理成本,而百货店的扣点水平仍然较高,这类成本再一次转嫁到消费者身上。顾客在百货店购物时往往感觉到价格在节节攀升,而品质和服务的提升却十分有限。网购正是抓住了这一切入口,将这些原不必要的成本都从售价中剥离,从而在保证利润的同时获得了低价优势,顾客在大额差价面前往往会忽略服务和环境上的差异。

探寻实价销售之路

法律监管——迫使商家和百货店都做好成本管理,获取合理利润。由于百货店的过度竞争已进入焦灼状态,任何一家百货店都不可能率先采用实价销售的定价策略,而所有百货店也不可能达成这样的实价策略同盟。所以,只有在政策、法规以及城市发展规划层面加以合理的约束,才能改变百货店的虚价竞争状态,促使百货店和供应商谨慎扩张并有效控制各自的成本。

供应商——注意线上线下结合。事实上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销售,货品的所有权和定价权都在品牌公司手中,所以采用线上线下两套定价方案对于品牌公司而言就是自己在抢自己的生意。目前,知名品牌公司在其官方网店内售卖的商品并不会定价过低,只在双十一、双十二期间给予网店更低价格以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其实,对于品牌公司而言最佳的策略可能是线上线下采用不同货品、不同定价或是线上线下统一价格。

百货店——注重单品管理、环境形象管理以及精准营销。如今百货店都宣称提供购物体验以应对网购的低价冲击,但事实上,百货店更应强化的是基础管理:比如单品的进销存管理,购物环境的气氛和形象的亲和力,以及对每位顾客的精准营销,为顾客提供最大化的便利,给顾客更多所需的商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