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专业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临床康复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目的:探讨专业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脑梗死且有肢体偏瘫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受试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在常规药物及康复训练基础上,观察组由专业护师进行专业心理护理,对照纽只采用常规护理。两纽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NIHSS评分),评估两组存在心理问题的转归。结果:①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NlHSS评分(8.6±4.8)低于对照组(12.8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245,P=0.000)②治疗前存在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观察组有37例,对照组35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一0.146,P=0.702);治疗2个后仍然存在心里问题,观察组有5例,对照组20例,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73,P一0.001)结论:专业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临床康复能产生有利影响。
【关键词】脑梗塞;护理;脑梗塞;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277―01
脑卒中患者在最初“立即”痊愈的希望破灭后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情感障碍,如焦虑、悲观、依赖、急躁易怒,甚至陷入绝望,产生自杀念头[1],行为上表现为寡言少语,缺乏主动性,在生活上依赖别人,对治疗和训练持怀疑态度,这些低落悲观的情绪容易使大脑皮层的功能受到抑制,从而严重影响病情的康复。因此,脑卒中后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
使其消除低落的情绪,是病情康复的基础和保证。本研究通过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专业心理护理,探讨专业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临床康复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16例(男58例,女5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略)。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发病后24~48 h内人院,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梗死标准。均经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及头颅CT和(或)MRI等检查确诊。排除标准:①出血性卒中,梗死后脑出血;②有意识障碍的脑梗死患者;③l临床及生化资料不完善者。
1.3方法
1.3.1 治疗康复两组治疗康复方法相同,均予以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治疗,对伴有颅高压的患者同时采用甘露醇或甘油果糖脱水治疗。两组均早期采用康复治疗,进行肢体被动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1.3.2 专业心理护理 观察组由专业护士进行专业心理护理:①心理接受法:耐心、无条件地接受患者对疾病的各种痛苦体验,以获得患者的信任使其主动配合治疗。②同情和理解病人: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了解病人需求,谅解病人的言行,用和蔼的语言与病人交谈,耐心细致地劝慰。③做好心理安抚,消除自卑心理,加强早期语言锻炼[2],护士不厌其烦地对病人进行语言训练,像和正常人交谈一样进行,语速要慢,语句短。当病人发出语言时给予鼓励,激发其积极性,使其主动配合治疗。④解除其思想顾虑,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并指导患者进行主动和被动锻炼。对照组按常规护理,由家属进行心理疏导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l7.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z土s)表示,采用1一Sample K―S、Levene检验分别进行正态性、方差齐性检验。两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构成比的比较采用NIHSS评分将两组分为轻型梗死组、中型梗死组、重型梗死组。两组病情严重程度即轻、中、重型梗死组的构成比经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25,P=0.850)。
2.2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NlH―SS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o.572,P一0.566);治疗1个月两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尸
2.3 两组存在心理问题治疗前、后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均存在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观察组有37例(63.79%),对照组35例(60.3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46,P=0.702);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有5例(8.62%),对照组20例(34.48%),观察组患者存在心里问题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73,P=0.001)。
3 讨论
脑梗死是突发性疾病,患者毫无思想预备,且此病变化多端,病程长,恢复慢,预后差,多数患者均有不同的心理变化。在急性期后约3/4的患者丧失生活劳动能力,需人照顾,因此神志清醒者产生一种惧怕心理;患者瘫痪在床[3],活动受限,要人服侍,担心久之遭家人嫌弃,产生悲观消极心态;由于病程长,恢复慢,对恢复期的语言及肢体练习有急躁心态。由于恢复慢,预后差,少数患者表现闷闷不乐,对四周反应冷漠,对治疗缺乏信心,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存在这些情绪会导致复杂的心理应激反应,不仅通过生物机制影响个体的生理平衡,而且会使个体产生负性心理,而致患者在康复训练时主动性差,影响肢体功能锻炼的顺应性和效果,延长肢体功能恢复时间甚至达不到满意的恢复。因此心理护理对于脑梗死患者的全面康复有莺要的作用。本资料中,60%以上患者治疗前存在心里问题,提示脑梗死后心理障碍发生的比率高。治疗一个月后,实施专业护理组的患者心理问题较常规护理组显著减少。结果提示,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预后起着重要的影响,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训练中,心理护理对康复训练具有正相协同作用,能调动患者的情绪,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加病人对医务工作者的信任度,使病人心情舒畅的接受各种治疗及功能恢复的训练,促进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康复。
参考文献:
[1] 王月娥.脑卒中患者的心理评定及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4,(09):26―27.
[2] 曾少端.脑梗死患者的心理特征及相关护理[J].中医药导报,2008,(11):45―46.
[3] Francesca Romana Pezzella。0rietta Picconi,Assunta De Lu―ca.d a1.Lyden.and Marco Fiorelli Development of the hal―Jan Version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hh Stroke Scale[J].丘一NIHSS Stroke。2009,10.1161/sTR()KEAHA,108(3).534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