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提高传统教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提高传统教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结合教学实际,阐述传统教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调查,分析了传统教具在教学实践中的使用现状,提出了提高传统教具应用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传统教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问题;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9-0078-02

一、前言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参与数学交流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作为一线教师,应该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充分发挥传统教具的作用,积极为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促进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加深理解,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进行探究,实现有效学习。

二、传统教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传统教具形象具体,使用方便,具体说来,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教具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能够同时激活学生大脑的两个半球,使左右两半球的功能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有利于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动手动脑能力。例如,在教学“米的认识”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利用米尺,测量课桌、椅子以及讲台、黑板等这些身边物体的高度和长度;在教学“秒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记录跑10米距离所用的秒数等。这样,通过设计一些简单的数学活动,不但能给学生测量物体长度和体验时间长短的机会,而且能使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理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因而非常符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

2. 有利于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加深学生的理解

心理学认为,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认识事物首先是从形象感知开始,然后转化为抽象认识。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具直观、形象的作用,帮助学生进行认识和理解。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可以利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模型进行对比教学。第一,让学生观察二者的区别和联系;第二,根据观察的结果,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做出底边上的高;第三,用剪刀沿平行四边形的高裁剪,得到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第四,把得出的图形进行拼凑,观察能拼成什么图形,结果是拼成了长方形;第五,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长×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如此设计,步步推进,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动脑,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轻松地理解了知识的形成过程,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3.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过程。教具的利用,能有效贯彻和落实数学课程改革的精神。

一是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观察和思考。观察是学习的第一步,只有集中精力进行观察,才能发现问题,积极思考。例如,在教学“认识长方体”时,可以先出示长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等概念: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而且相对面的面积相等;有12条棱,相对棱的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3条棱相交于1个顶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明确“相交于一点的三条棱,即是长方体的长、宽、高”的知识内容。

二是有利于动手实践,促进自主探究。探究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而教具的\用,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探究。例如,在学习“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将6个苹果分给两个人,有几种不同的分法”,然后让学生利用小棒进行操作。通过摆和看,得出三种结果:第一,一人1个,另一人5个;第二,一人2个,另一人4个;第三,每人各3个。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第三种分法与前两种分法的不同之处。学生通过交流和比较,得出第三种分法的结果是每份“同样多”,从而引出“平均分”的概念。最后再通过“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概括出“平均分”的概念就是把物品分成几份,每份的数量相同。这样,就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平均分”的本质就是“同样多”的抽象认识。

4. 有利于师生之间开展合作与交流

一方面,教具的操作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而增强了师生的合作。另一方面,在教具的操作过程中,需要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增强了生生合作。第三方面,有时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需要自制教具。而在制作教具时又需要师生共同参与才能完成,这又密切了师生的感情,培养了合作精神。例如,教学“认识时间”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可让学生自制钟面。由于钟面的知识比较多,学生很难自己完成,这就需要师生共同进行。为了使制作趋于完美,可发挥学生的特长,有的制作钟面,把钟面上的1~12 个数及刻度等都刻画清楚;有的制作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合作精神,而且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提高传统教具应用效率的途径

1. 明确应用目的

教具的运用目的是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效率。因此,要提高教具的运用效率,首先要明确运用的目的。

一是做好操作准备。教具本身也是一种学具,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在应用时容易出现丢三落四的现象。因此,教师在进课堂之前需要认真考虑该用什么教具和怎么操作教具,为教学做好准备。如实物、教学挂图、卡片、尺子、幻灯等。

二是合理选用教具。在上课时,选择哪种教具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例如,在进行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几何图形的教学时,可选用实物教具,学生通过看和摸,从而有直观的感受,引发学生的思考,启发学生总结出各种图形的特点。

三是注重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学生在操作时,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把从操作中获得的感受,尽快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将操作活动的技能与数学思维的方法结合在一起,动口表述出来,以加深对操作和知识的理解。

2. 加强操作指导

理想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自然和谐的互动过程,是教师有效指导下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小学生的自控力较差,在操作时容易出现乱抓一气的现象。因此必须加强对操作活动的控制,指导学生按要求操作,以确保操作活动按照一定的顺序顺利进行。

一是教师演示法。即教师进行操作示范,通过学生观看,了解操作的重点、方法、顺序和要领。

二是指导操作法。即学生的操作由老师设计,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操作活动,特别注重对学困生的指导。例如,学习了米、厘米等测量单位之后,可指导各学习小组对教室的门窗进行测量,以加深对厘米和米的实际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三是自主操作法。即学生的操作活动,由学生自己设计和完成,老师不加干涉。仍以米和厘米的教学为例,学习以后,可以让学生相互测量身高、手臂的长度。

四是合作操作法。即操作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通过相互讨论和配合,共同完成操作任务。这种操作有利于发挥集体的力量,培养合作精神。

总之,传统教具具有自己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只要从思想上重视、方法上加强指导和运用时机上准确把握,就一定能够提高应用效率,为数学教学增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