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腹部影像诊断中采用CT灌注成像的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腹部影像诊断中采用CT灌注成像的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3-0-01

CT灌注成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器官、组织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具有检查时间短、空间分辨率高、操作简单易行等优势,在腹部影像诊断中显示出了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1]。本文以胰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CT灌注成像在该病腹部影像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诊治的20例胰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符合胰腺癌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25~69岁,平均(50.6±3.8)岁。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 检查前4h禁食,在肘正中静脉留置浅静脉穿刺管,留置后用肝素盐水封管。选用Philips256层iCT进行常规腹部CT平扫,明确灌注扫描层面,扫描时的电压为120kV,电流230mA;矩阵为512×512,螺距1.25,像素大小1.25×1.25mm,层厚8mm。增强扫描的灌注成像电影模式扫描时的电压为120kV,电流120mA,层厚5mm×4i,延t8s,数据采集时间约为30s,经高压注射器注入碘海醇350mgI/ml,流速为4ml/s。灌注扫描完成后5min性双期增强扫描,造影剂流速为3ml/s,注入量为60ml,双期增强扫描者胰腺期延迟约40s,门脉期延迟约65s,各期扫描均于一次屏气中完成,扫描参数与平扫一致。

1.2.2 图像处理方法

应用PhilipsEBW工作站进行原始灌注图像处理,应用星云IntelliSpacePortal进行胰腺灌注分析。输入动脉为腹主动脉,阀值为0~200HU,参考图像为解剖图像,将其与灌注图像有效结合。胰腺实质区为感兴趣区,在感兴趣区选取体素灌注参数的样本均值,计算整个胰腺灌注参数的样本均值。对照组的感兴趣区应避开胰腺边缘、血管、胰管、胆管等部位,研究组的感兴趣区应避开肿瘤中心。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各项CT灌注参数的测量结果,观察指标包括血流量、血流容积、灌注起始时间、达峰时间、渗透性、patlak血流容积。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以(±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对比两组各项ct灌注参数的测量结果,研究组的血流量、血流容积、patlak血流容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渗透性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

胰腺癌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该病的初期症状较不明显,初期诊断存在较大的难度[2]。胰腺血供丰富,分支较多,胰腺病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胰腺实质的血流灌注。测定胰腺血流灌注,有助于了解胰腺内、外分泌情况以及胰腺的病理变化,可为胰腺癌的诊断与治疗效果评估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依据[3]。

CT灌注成像技术不易受呼吸运动影响,可用于胰腺、脾脏、肾脏等腹部实质性脏器的循环评价中,不仅能反映腹部实体肿瘤的大致形态学特征,且可进一步了解肿瘤的血供状况、血管分布、血管通透性等,在肿瘤的鉴别与诊断中均可发挥重要作用[4]。本研究以胰腺为例,发现CT灌注成像可区分胰组织及其邻近血管结构,可有效结合功能信息及空间分辨力。对比健康者的CT灌注参数的测量结果,发现胰腺癌患者的血流量、血流容积、patlak血流容积明显降低,且渗透性明显升高,提示胰腺癌患者的血流灌注量明显少于健康者,且渗透性明显高于健康者,由此证实了胰腺癌是低血供肿瘤这一特征。

综上所述,CT灌注成像在腹部影像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丰平.胰腺癌CT灌注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5(21):74-75.

[2]杨莉,崔志洁,刘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影像技术,2016,28(3):49-50..

[3]周伟强,何桃.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胰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文摘版:医药卫生,2015(11):266-266.

[4]毛景松.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早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3):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