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纺织云”大有可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纺织云”大有可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作为具体措施,国务院今年1月6日了《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提出了到2020年要实现云计算应用的基本普及。由国务院统筹某项技术和某个产业发展的情况并不多见,表明了云计算对于形成新消费热点,对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云计算具备创新发展大环境

云计算是虚拟化、分布计算、并行计算、网格计算、SaaS(软件即服务)等一系列广为人知的技术的组合,是在这些技术基础上的集成创新,是实实在在的计算技术,并非一度渲染的“云山雾罩”。更重要的,云计算又是一种新的服务模式,通过基础设施服务(IaaS)、云平台服务(PaaS)和云应用服务(SaaS)等方式 直接提供用户应用软件服务。随着技术的逐步成熟、国家的产业政策支持,云计算产业迎来了飞速发展阶段。据计世资讯的报告,2014年中国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达到1646亿元,同比增长38%。“十二五”期间,云计算整个产业链规模预计超过7500亿元。

云计算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早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就已得到明确,在未来几年将得到国家的有力支持。加强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是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能否获得快速发展,市场需求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认真分析制造业的各个行业对云计算的需求和应用前景,既有利于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提升,也有利于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

云计算推动纺织信息化水平提高

我国纺织工业当前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行业信息化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整个行业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而言,在制造业中处于中等水平。但是由于我国纺织业存在地域、行业、企业的差异性,发展不平衡性,从而决定了信息化目标需求的多样性、推进步骤的渐进性和实施过程的艰巨性,存在诸多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云计算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势必给解决这些问题带来新的思路和新的路径。另一方面,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智能制造等与纺织信息化密切相关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中,云计算定位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有产业支撑,有应用基础,有条件率先突破应用瓶颈,在行业得到大范围推广。

与其他制造业行业一样,云计算在纺织行业的落地就是深化应用。纺织企业主要使用电信等服务商的通用基础设施,连接的云平台可以由主流供应商或专业供应商构建,也有一定的通用性。其重点是直接面向用户的云服务。

云计算依托强大的高性能计算基础结构,能够同时满足大量个人和商业需求。云服务的资源可以无限扩展,随时获取,按需使用,按使用付费。其目的首先要能够为用户(这里指纺织企业)接受,满足他们的需求,才能达到按需购买服务、资源优化共享、使用安全可靠的目的,从而缓解纺织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低水平重复建设、系统维护升级成本高、专业人员匮乏等长期存在的问题。

云服务的难点在于,服务的提供不像水、电、煤气那样简单,基础设施服务、平台服务具有一定的通用性,而软件服务则复杂得多,要满足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的多样性需求。

云计算要适应行业需求的多样性

我国纺织行业的特点之一是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对于他们来说,人才匮乏,需求多样,资金不足,管理基础薄弱,自己建立信息系统存在困难。为他们提供公共的、专业化的信息技术服务,形成信息化服务平台,是解决他们的当务之急。由第三方机构建设的公有云是他们尽快实现企业信息化的理想方式,用户不用再购买软件,改用支付服务费的形式使用软件,能够有效地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升,为他们提供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会。

对于纺织行业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信息系统建设都有了较好的基础。其主要目的是加强企业内控,降低成本,就可以按需要构建私有云,提供对数据、安全性和服务质量的最有效控制,既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软硬件资源,又不影响现有IT管理的流程。

纺织行业的另一个特点是细分为多个子行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纺织产业链由原料到最终消费品,包括化纤、纺织、印染、针织、服装等行业。对于信息化建设,每一个行业特点不同,行业的需求差异性明显。如上游的化纤行业,面向纺织企业,客户相对固定,重点是管控一体化;产业链中端的印染行业着重提高纺织品面料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关注其清洁生产、绿色纺织品、环境保护;而下游的服装业则直接面向消费市场,产品种类越来越多,使用周期越来越短,市场变化越来越快,更重视运销网络。云服务要适应这些差别,行业化势在必行。将原本分散的行业资源聚集起来,再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相关企业,如实现行业内数据共享,行业化软件租用,提升业务价值,“行业云”就是一个很好的概念。

面向中小企业的云平台是重点

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一直是纺织行业信息化的重点,经过多年的建设在产业集群地区已初见成效。如浙江绍兴、湖州、海宁、诸暨,广东东莞、西樵、开平,福建石狮这样的服务平台,都起到了很好的辐射作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推进的“中国纺织产业网联盟建设”项目是纺织行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示范工程,得到国家发改委的支持。

在《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中,将“纺织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列为重点推广的技术。其主要内容是以典型产业集群地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按照企业业务分为若干类型,开发能够满足企业管理需求的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系统,并与网络服务商合作实现系统的部署和运行。推广服务的对象是产业集群的广大中小企业。

公共平台要进一步扩大服务的能力,往往受限于自身的资源。要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需求,必须获得新的技术和运营模式的支撑。云计算的兴起,相关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必将会提供新型的运营平台和更多、更灵活的资源。云计算将大量IT资源整合在一起,提供各种服务,实现服务的开放协作、社会资源的高度共享,从而解决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另一方面,这些平台的众多客户使得云计算有了更多的应用和内容。

行业化云服务是发展方向

满足不同细分行业的信息化需求一直是纺织信息化的难点问题。开发适合纺织行业应用、具有行业特点的各类软件成为许多行业“十二五”规划中需要攻关的关键技术,也是推进行业信息化的重要途径。如武汉纺织大学建立了联合实验室,搭建“纺织云”,整合多种纺织行业的信息资源,供纺织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共享。还将以微信和手机APP等多种形式,使“纺织云”落地。

近年来,软件服务模式SaaS在纺织行业开始出现,如杭州爱科公司面向服装企业的综合服务平台,开发了服装行业专业软件,启用的“在线超级排料服务”,同类软件要15万元左右,而会员网上使用只要一次十几元,充分发挥了SaaS的优越性。

随着SaaS软件客户的增长,网络存储和带宽等基础资源就会逐步成为发展的瓶颈,对软件服务提供商来说,自身计算机设备的性能要不断扩充升级,云计算的出现,为他们提供了新的选择。提供商如果基于云计算架构进行开发,就可以不在服务器和带宽等基础设施上耗费自己的资源,而更加专注于软件开发和应用,为大量的用户群提供更为稳定、快速、安全的应用和服务,从而达到最终用户、SaaS服务商、云计算平台三方的共赢。

加强各类服务机构的合作

要加快面向纺织行业的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突破行业化软件服务的难题,在“十二五”形成覆盖面较大的行业云,就必须采取多种推进措施。其中,加强各类服务机构的合作值得关注。

目前纺织行业信息化服务市场上,活跃着许多面向特定行业的专业化服务提供商,通过对行业需求的了解和熟悉,与用户企业联系密切,提供信息服务、软件服务和行业解决方案,也具有应用云计算技术的基础和愿望。如福建睿能公司致力于针织横机的云服务平台建设,为具有相关设备的企业提供远程服务。另一方面,国内外云计算提供商在加紧技术开发和平台建设的同时,正在努力开拓市场。不仅将云计算架构用在自身的研发平台中,还进一步通过软件研发,将云计算与用户系统结合起来。如德国英特斯公司专门开发商品化纺织企业管理软件,也在其系统中新配备了云平台和移动终端应用。因此,专业化的服务机构与云计算提供商开展合作是明智的选择。双方不仅是市场宣传层面的伙伴关系,而是有实质内容的技术合作,切实发挥各自的特长,优势互补,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的行业化产品和服务。

关注云制造的发展趋势

纺织服装作为制造业行业,在深化云计算应用的同时,必然关注到云制造。云制造是一种面向服务的、高效低耗、基于知识的网络化新型制造模式,是在云计算提供服务基础上面向制造业的延伸和发展。它融合了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制造、高性能计算等技术,将各类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虚拟化、服务化,并进行统一的智能化管理和调度,实现一种高效的共享和协同,将革命性地提升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并逐步实现制造业服务化。

云制造与云计算的区别在于,其共享的资源除信息和计算资源外,还有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包括机床、加工中心、计算设备、试验设备等硬制造资源,各种模型、数据、软件、知识等软制造资源,和制造过程中有关的论证、设计、生产、实验、管理、集成等制造能力,因而实施的难度比云计算大得多,应用的过程也复杂得多。

推进云计算应用

纺织行业云计算应用模式与石化、电力等行业有很大差异,要根据行业特点,从应用需求的角度出发,进行深入调研,制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

选择比较成熟的领域,以形成行业云目标,开展企业应用试点,并争取列入国家重点支持项目和示范工程项目,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鼓励支持专业化服务机构和云计算提供商提供行业化服务,逐步形成产业化,促进纺织产业的服务化转型。

我认为,云计算当前在纺织行业的应用已经具备一定基础,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的不断扩大,与其他应用系统的融合日益密切,必将在纺织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着越来越乐观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