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虚实论治乳腺增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实践,认为乳腺增生是虚实夹杂,标本同病的疾病,虚以肾虚、脾虚多见;实以肝郁气滞、血瘀痰凝多见,中医辨证应以“虚实”为切人点,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应标本兼顾,攻补兼施,在疏肝理气、化痰祛瘀的基础上采用健脾益肾治法,使“邪去而正安”。
【关键词】 乳腺增生;虚实夹杂;中医论治
【中图分类号】R271.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2-0154-02
乳腺增生病又称为乳腺结构不良,是乳腺主质与间质不同程度增生与复旧不全所致乳腺结构在数量和形态上的异常,既非炎症,也非肿瘤,属中医学中“乳癖”范畴[1]。虽然中医古代文献对乳腺增生病早有详细的记载和论述,当代医家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乳腺增生病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的论述和探讨,但对于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依然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在具体的发病机理及标本虚实的认识上仍有较大的差异,在中医辨证治疗上仍没有统一的标准。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实践,认为乳腺增生是虚实夹杂,标本同病的疾病,虚以肾虚、脾虚多见;实以肝郁气滞、血瘀痰凝多见,中医辨证应以“虚实”为切入点,健脾益肾以补虚,疏肝理气、化痰祛瘀以去实,现报道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肾脾亏虚 肾脾亏虚为病机之本。中医认为冲任下起胞宫上连,任脉之气布膻中,冲脉之气散于胸中,共司之发育、衰萎,的生理、病理直接受冲任二脉经气盈亏的调节。《十四经发挥》云:“ 冲任为妇人生养之本。”冲任为气血之海,上荣为乳汁,下行为经血,冲任血海在脏腑功能协调作用下由盛而满,由满而溢,由溢而渐虚,由虚而渐复旧,具有先充盈而后疏泄的特点,冲任的生理变化直接影响着,使具有在月经周期中表现为经前充盈和经后疏泄的特点,冲任气血充盈运行通畅则丰盈不生他病,若冲任气血亏虚或运行不畅,则易生疾病,薛已《外科发挥・疽》云:“夫乳汁及气血所化,在上为乳在下为经,若冲任之脉盛、脾胃之合壮,则乳汁多而浓,衰则少而淡” [2]。因此,病的病因首责于冲任失调,《圣济总录》云:“妇人以冲任为本,若失于调理,冲任不和,或风邪所客,则气壅不散,结聚乳间,或硬或肿,疼痛有核。”指出了“冲任不和”是乳腺增生的基本病机。
然而冲任二脉属奇经八脉,无本脏,不能独行经,乃受盛于脾(胃)、肾两脏而灌养胞宫,冲任二脉要发挥其灌养胞宫的生理功能,必须依赖于肾所藏之精、脾胃化生之气血,当脾、肾任何一脏出现功能紊乱,都可以导致冲任失调而生疾病。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胞脉系于肾,冲脉与肾脉相并而行,与阳明脉相通,肾气化生天癸,天癸激发冲任二脉,使之通盛;肾气不足,则天癸不充,冲任二脉不盛,冲任血海空虚,不能滋养,因虚而致乳腺增生,正如先贤所云:“乳中结核,虽云肝病,其本在肾”。中医认为足太阴脾经络胃上膈,布于胸中,足阳明胃经行贯乳中,冲任隶于阳明,女子以血为本,以气为用,脾胃健运,气血生化有源,则冲任二脉气血充盈调和,得以滋养而功能正常不生他病,若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冲任二脉气血亏虚,失养而出现乳腺增生。此外,脾主运化水湿,肾主水,脾肾不足,水液代谢障碍,内生水湿痰浊,水湿痰浊为阴邪,易阻滞气机,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出现气滞血瘀,气滞痰湿,瘀血阻滞乳络,又终致冲任气血运行不畅而出现虚实夹杂的复杂病变。
1.2 肝郁气滞,血瘀痰凝 肝郁气滞,血瘀痰凝为病机之标。中医认为足厥阴肝经上膈,布胸胁绕而行,女子属肝,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宜升发而疏散,肝气既恶抑郁,也忌过亢,肝藏血,主疏泄,可直接调节冲任气血之盈亏通调,肝气调达,气血运行通畅,则冲任调和,气血运行条达而不郁,所以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一旦情志不遂,忧郁不解,则肝气郁滞,疏泄失常,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而成瘀血;气行则津行,气滞则津停而成痰浊;气滞、瘀血、痰浊交互凝聚,致冲任气血运行不畅而出现乳腺增生。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重坠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在实验研究中,杨晓菲等[3]对350名乳腺增生患者进行抽样调查,结果65.4%的患者属于肝郁型或兼有肝郁者。此外气滞、瘀血、痰浊阻滞经络,耗伤气血津液,湿阻而阳气不宣,“久病必虚”,日久而致脾肾亏虚,继而形成虚实夹杂之证。
2 治疗
乳腺增生属虚实夹杂,标本同病的疾病,其临床特征是以脾肾两虚为本,肝郁气滞、血瘀痰凝为标,中医辨证应遵从《黄帝内经》“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的治疗原则,虚多实少,扶正为主,祛邪为辅,随证治之;实多虚少,攻补并施,祛邪不忘扶正[4]。通过健脾益肾,调摄冲任,恢复冲任的正常生理功能。以滋养以治本,疏肝理气,化痰通络,活血祛瘀以治标,使“邪去而正安”。
3 病案举例
钟某,女,41岁,G1P1。2012年4月5日初诊。诉双乳胀痛反复发作1年,在市区多家医院服中药治疗均无明显疗效,胀痛,偶有刺痛,经前明显加重,经后稍有缓解,时有头昏,口淡,月经周期及经期正常,末次月经:2012年3月12日,经量少,色黯红夹血块,经行腹胀,腰骶部酸痛,白带多而稠,色白无异味,大便溏,一日一次,小便正常。见其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眉头紧锁,舌淡暗边有齿痕,苔白而厚,脉弦重按无力。专科检查:双乳紧绷,无抬起或凹陷,经挤压无溢液,右乳外上、左乳上方可扪及团块状增厚结节,触痛,未扪及孤立性包块,两侧腋下未扪及肿大淋巴结。酒窝征(-)。彩超及高频X线检查均提示乳腺囊性增生。四诊合参,当属脾肾两虚,气滞血瘀证,适逢经前气血相对旺盛,以瘀滞邪实为主,治以行气活血祛瘀为主,健脾补肾为辅,拟方:柴胡12g,青皮10g,香附15g,郁金15g,延胡索15g,丹参15g,乳香10g,藿香15g,浙贝15g,白术15g,桑寄生15,菟丝子15g,益母草30g,连服七剂,并嘱患者若月经提前来潮,经期仍可继续服药。2012年4月11日复诊,患者诉服至第二剂疼痛已明显减轻,服至第四剂已无明显疼痛。月经于4月10日来潮,量较前明显增多,仍有血块,无腹痛腹胀,仍有少许腰酸,大便转正常。时正值经期去乳香加当归10g,鸡血藤30g,以养血通经。患者于2012年4月14日第三次就诊,时胀痛已完全消失。检查示:双乳柔软,原团块状结节明显变小,无触痛。舌稍淡苔薄白,脉弱,经后冲任气血亏虚,以健脾补肾治本为主,疏肝理气祛邪为辅,拟方:桑寄生15g,续断15g,菟丝子15g,白芍10g,柴胡6g,青皮10g,香附15g,郁金15g,延胡索15g,丹参15g,白术15,炙甘草5。嘱患者连服七剂后停药,下次月经来潮前一周复诊,月经前后服药各七天,经期停药,连续治疗三个月经周期后患者复诊诉疼痛未再发作,嘱患者停药观察,平素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随访半年后复诊双乳团块状结节均已消散。
4 结语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呈低龄化趋势[5],且乳腺增生有转变为乳腺癌的可能[6]。因此,研究临床有效、值得推广应用而无明显毒副作用的治疗方法尤为迫切。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着独特的优势,而且复发率低,远期疗效较佳,经治疗患者的体质情况亦有增强。笔者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观察,认为乳腺增生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因虚致实、因实而虚、虚实夹杂的复杂过程,其本虚而标实,肾气不足、脾虚冲任亏虚为发病之本,肝郁气滞、痰凝血瘀为发病之标,治疗当谨守病机,审时度势,辨明虚实,做到补虚不忘祛邪,泻实不忘补虚,在疏肝理气、化痰祛瘀的基础上采用健脾益肾的治法,使“邪去而正安”,在健脾益肾的同时兼顾理气化痰祛瘀以避免“闭门留寇”。
参考文献
[1]林毅,唐汉均.现代中医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2
[2] 薛己.明.外科发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6.
[3] 杨晓菲.乳腺增生患者情志变化与甘于的关系探讨[J].中华新医学,2003,4(5):437.
[4] 缪雪影.浅谈《傅青主女科》之扶正祛邪观[J].光明中医,2007,22(1):9-11.
[5] 姜小卓.王艳春. 中草药乳癖消汤剂治疗乳腺增生临床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2):180.
[6] 王桂玲.任连成.刘春香. 乳腺增生与乳腺癌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6):972-973.
(收稿日期:2015.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