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音乐欣赏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音乐欣赏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音乐是人类文化中最美好的部分。音乐艺术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人文情怀,音乐作品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关注社会和谐,关注人与自然,关注人类灵魂的呼声。

关键词:音乐欣赏;美感;音乐作品;人文内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0-0272-02

传统的音乐教育,多数是重技能轻文化,音乐专业的本体教育,只让学生获得音乐的知识和技巧,却忽视了音乐教育中的美感、兴趣和人文内涵。音乐作品不仅反映社会现实,具有时代性与社会性,而且,音乐与文化紧密相连,音乐与历史紧密相连,中国音乐的发展,就是一部人类文化文明的进步史。

一、音乐欣赏及欣赏方式

(一)什么是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是倾听的过程,应当是从感知音乐作品算起,是以直接的感知方式去感知对象的声音状态,运用听觉感官作为审美感官,也就是“感受音乐的耳朵”。音乐是诉诸听觉的时间艺术,它是以时间上流动的音响为物质手段,按一定的乐音规律构成“音乐语言”,利用特定的音响变化,通过调动欣赏者的审美感受力,从音乐中获得精神愉悦和美的享受。当人们从音乐中受到某种情感感召时,会促使大脑处于活跃状态,进而引发多种心理活动,如悲痛、忧伤、欢乐、愉快等,尽管欣赏者对音乐旋律、调性、和声、织体、曲式、体裁和风格,对作品内容表现的意象、情志、意境等还没有完整深入的理解与体验,但欣赏者能初步感受到音乐好听与否,能否带来愉悦、感动、激情等,虽然这些愉悦、激动之情仅仅是生理感官上的,但却是感受音乐美的出发点。正如19世纪奥地利自律音乐美学家汉斯立克所言:“优美悦耳的音响之间的巧妙关系,它们之间的协调对抗、追逐和遇合、飞跃和消逝,这些东西的自由的形态呈现在我们直观的心灵面前,并且使我们感到美的愉快。”

(二)音乐欣赏的基本方式

首先,音乐是诉诸听觉的艺术,用听的方式体验音乐自身的美感是音乐欣赏最基础、最重要的方式。其次,音乐是最情感的艺术,人们无法用言语和文字表达的情感,可以通过音乐表达出来,音乐直接带给人们的只是富有一定节奏、旋律、强度和音乐的声音状态,以旋律的起伏、力度的强弱、节奏的张弛、音响音色的变化等多种方式,来表达人们的喜、怒、哀、乐等深刻细腻的内心情感。体验感受这种微妙的情绪,就是音乐欣赏的关键性心理活动,这种感受是音乐欣赏中必然要发生的情感体验。黑格尔曾指出:“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正如德国作曲家瓦格纳所说:“音乐是心灵的语言。”第三,音乐也是最擅长联想、想象的艺术。音乐带给人们的感受很多,想象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能力,音乐艺术并不以单纯模仿自然音响为主要任务,而是要通过对乐音有组织的排列、有规律的旋律流动,给接受者以无限的想象的空间,开拓出一个想象无比自由的充满灵性的世界,音乐还可以激活广泛的联想,唤醒听众相应的经验回忆与思想认识,使主体与客体产生共鸣,从而带来更深刻的哲理感悟,更广泛的内心体验,进而强化了音乐欣赏过程中的审美体验。音乐是一种抽象艺术,无法在人们心中形成固定的映象,但它却能调动欣赏者的情绪和全部想象力,通过饱含联想的音乐形象,突破声音范围,提高人对现实生活的认知能力。音乐带给人的感受绝不是听觉性的,那些神奇的、不可捉摸的音符敲击着欣赏者的心灵,诉说着人世间的喜怒哀乐,欣赏者与音乐涕泣难离、同欢共喜,广泛的联想、想象,深刻的理解,强化了音乐审美体验,深化了音乐艺术的价值。

二、音乐作品之美感及人文素质培养

(一)音乐作品之美感

美感作为一种美的欣赏活动,在社会生活中大量存在,美感的活动即审美活动,也就是心灵的自由创作活动,在这种自由创作活动中,人的精神得到鼓舞和感染,心灵得到陶冶和净化,使人们热爱美、追求美、欣赏美,美感不仅能使人认识到生活的本质、真理,而且能够给人精神上的享受,影响人的整个精神,震撼人的整个心灵,使人的心灵更高尚、更完美,使人的精神世界更纯洁、更宽广、更丰富。

音乐作为人的思维活动的产物,以相对独特的专业技术,特殊地反映现实生活,反映时代、历史、社会、文化生活等多个层面,表达人的精神生活。音乐的本质是表达人类的思想感情,是人类抒感的一种高层次活动。任何一部音乐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反映时代气息,无论它表现什么,只要能在作者与欣赏者之间产生共鸣,就能起到审美作用,音乐作用于欣赏者的审美心理结构,激发感受中的情感功能。优秀的音乐作品或是蕴含着一个好的寓意,或是展现一片炽热的情怀,或是抒发一种情感心曲,只有作者和欣赏者之间产生共鸣,就能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由于审美感受的差异,一个人的人生经历、生活环境、学识修养、知识结构、对人生的感悟不同,音乐带个他的联想、想象就不同,音乐展示给他的内涵也就不同,即使对同一音乐作品的感受也会同中有异。作为听觉艺术的音乐,它是通过美的旋律来表达感觉心灵状态的,音乐不仅给人以悦耳的美感,还能把音乐美升华为间接的空间感受,以一种特殊的艺术美感撞击着人的心灵。音乐是人类文化中最美好的部分,音乐艺术与政治、经济、历史、文学、时代、宗教、哲学、伦理、道德有密切关系,音乐文化是一门多元文化。

(二)人文素质培养

人文素质,从广义上讲是指一个人内在的精神品质,体现在人的气质、价值取向中。从狭以上讲,是指文史哲艺知识和技能的内化。人文素质教育的根本就是“学会做人”,做一个聪明、智慧、有修养的人。人文素质培养,应注重以人为本,用真情实感陶冶人的灵魂,唤醒人的心灵自悟。良好的人文素质应该是科学严谨的学习精神、健全完美的人格,优秀的道德情操,儒雅的风度气质,追求人生理想的精神。

音乐艺术教育,既属于审美教育范畴,也属于音乐文化教育范畴。好的音乐作品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极富人文关怀,呈现出绝美的人类灵魂的声音。音乐欣赏是审美再创造活动,音乐所激发的情感是一种高级的审美情感,它可以升华为思维和理智,音乐欣赏可以提高人的文化水准和文化心态,在欣赏中所感知理解的时代、历史、风俗人情、价值观念、道德标准、人生态度、思维方式等,经过长期反复的熏陶和感染,可内化为个人的品格、气质和修养。音乐作品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关注社会和谐,关注人与自然,关注人生,关注人类灵魂的呼声。经典的音乐作品,向人们传递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感动,一种情怀,展示给人们的是深邃的思想,丰富的情感,无尽的人性之美和发自心灵深处的呼唤,充分显示了鲜明的人文内涵。

音乐艺术是多元文化,在音乐欣赏中可选择的范围很广泛,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内在情感和思想内涵,拓展听觉感受领域,良好的听觉经验,丰富的听觉体验,才能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作品的内容美、形式美、情感美、表现美,进而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如:气势宏伟、光辉热烈的《红旗颂》;热烈欢腾、旋律优美明快的《春节序曲》;热情乐观的《喜洋洋》《金蛇狂舞》等,这些音乐可以使性格内向孤僻的学生,积极向上,热爱生活,敞开心扉,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古筝曲《战台风》等,能够召唤学生的心灵,增强他们的勇气和信心;古曲《胡笳十八拍》《苏武牧羊》,可以让学生了解那个时代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主人公对祖国、故土的思念,体现了强烈的民族气节和民族情感;琵琶曲《十面埋伏》,气势雄伟,艺术形象鲜明,展现了闻名古今的楚汉之战;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流露出一位饱尝人间心酸的盲艺人如泣如诉、忧伤悲愤的情感,具有深邃的意境,独特的魅力;器乐曲《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典雅优美的抒情曲,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大自然迷人的景象,一幕幕的展现在我们眼前,《渔舟唱晚》《彩云追月》等等,经典的作品和少数民族音乐举不胜举,是我们国家民族音乐的精髓,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通过欣赏可以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心,通过欣赏,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长此以往的熏陶和感染,可内化为个人的品质、气质和修养,可升华为思维和理智,久而久之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审美功效。

著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美妙的音乐旋律和音响是人们道德和智慧培养的重要手段,是人们形成美好心灵和纯洁精神的来源。”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曾说过:“音乐不但可以使灵魂高尚,而且可以使行为优美。”音乐具有道德力,能引人向善。音乐欣赏是听觉的艺术,通过听觉感知、情感体验、联想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来完成审美实践活动。音乐艺术是最能影响人的心灵艺术,是心灵的语言。法国作家圣桑说:“音乐不是生理满足的工具,音乐是人精神的最精致的产物之一。”通过音乐欣赏活动,理解音乐,感知自己,每个人都可以把音乐世界和自己的内心世界加以对比,寻找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精神和情感,使它净化、升华和提高,在欣赏活动中,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可以使学生的人格缺陷、心理素质、个人修养等非智力因素得到弥补和修复,在传播音乐艺术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历久弥香的人文气息,在充满人文精神的艺术环境里,受到感染,得到净化。音乐欣赏是培养个人健康审美情趣的良好手段,也是提升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2〕张前.音乐美学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3〕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