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问题意识与创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问题意识与创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伴随着世纪之交的社会转型,中国新诗在对传统的承嗣和新变中呈现出一片纷繁复杂的景象。相对于前沿诗写的超前发展、变幻莫测,诗歌研究却因种种原因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其中,诗歌研究对象复杂多变导致的自身的不确定性,让研究工作颇显费力,踌躇不前。目前学术界对前沿诗学的研究存在某些亟待纠正的偏向。一是不太认可前沿研究,认为那些变动中的研究难免存在根基不牢,判断失准的症结。研究者对新诗前沿地带的这种漠视造成了研究的失语;一是在展开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有意“盲视”造成了研究的偏斜。陈仲义的诗歌研究新著《中国前沿诗歌聚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针对前沿研究中的这些问题,以新诗现代性为轴心,对近二十年中国前沿诗歌做了一次较完整的考察梳理,为中国新诗的前沿发展,提供了一份有效的参照。

《中国前沿诗歌聚焦》共六章三十四节,对当下诗歌的格局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发。第一章聚焦急剧变化的诗歌生态,综合考察了新世纪诗歌生态的宏观景象;针对多元诗歌流向导致的弊端,论著对诗歌的接受标准进行了积极的探寻与追索,提出了诗歌审美的“四动”标准。第二章从历史的角度,聚焦了四种更迭的先锋诗歌时序,包括“民间写作”与“知识分子”写作的混战,“中间代”的诗学特征,以及70后、80后具有代际特征的诗歌风貌。此外,论著对两岸的后现代诗歌进行了横向比较,较全面地展现了前沿诗歌中的后现代性。第三章考察了网络诗歌的新景、乱象与论争,由此概括了网络体诗的主要诗学特征,为网络诗学的建设提供了初步的考察窗口。第四章结合丰富的诗写文本,剖析了新世纪之交的肉身化诗写、荒诞诗写、“新死亡”诗歌等八种主要的新锐诗写形态。第五章聚焦标记性诗人,以于坚、王小妮、陈先发等诗人为例,从美学角度出发,“索解”了近二十年来带有标志性色彩的诗人的“写作范式”,借以窥探他们为新诗带来的有益启示。最后一章探讨了前沿诗学的重要节点。考察了中国新诗前沿的诗学研究成果,鲜明地提出新诗研究的前沿任务在与“新诗的现代性转型”,提倡用“个人眼光”来书写新诗史,并对新诗形式建构朝向发表了深刻的见解。

该书带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极富创见。在诗学理论普遍滞后于诗歌创作的窘境下,作者不回避问题和矛盾,摒弃“鸵鸟政策”,以前瞻性的引领眼光,以极强的超前意识和探索精神,把目光聚焦于变动不居的“前沿诗学”这块为众多论者视为“心病”、难以下手的领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学术研究。作者凭借对当下诗歌创作的敏锐感受,对前沿诗歌在现象问题、脉络理路等诸多方面做出了具有独立性、原创性的勘探和论述。如他针对当前存在的诗写偏执化、神秘化、私语化等倾向,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好诗的“四动”标准,即感动、撼动、挑动、惊动,就是极为有益的纠偏。又如他在诗学意义上考察了网络诗歌中出现的一种“数位诗”这一新景观,辩证地肯定了这一在大陆还鲜为人知的诗歌新品种,预见了它将对诗歌的多元发展带来新的形势冲击。这些或逆于时流的剖析,或先我着鞭的引介,体现了作者宽阔的学术视野和深刻的学术洞察力。 该书的另一大特点是论证严密、资料丰赡。作者采用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作为分析对象,在宏观概括诗学景观的同时,又充分结合微观的文本解读,点面结合,使得立论颇为稳健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