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地方高校“大四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地方高校“大四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大四现象”是指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压力下,大四学生大量群体性逃课或变相逃课,毕业设计及毕业实习等重要学习环节质量难以得到保证①,大四学生提前进入就业状态,出现了“就业”挑战“学业”的新局面,从而使大四教育也出现了明显的“缩水”现象。社会严峻的就业压力、学校形式化的管理制度、个人薄弱的自制力以及对专业前景的迷茫等因素是造成“大四现象”的主要原因。本文将结合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对“大四现象”的形成原因做深层次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大四现象” 成因 心理学 认知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8-0068-02

目前,高等院校四年级教育普遍面临的一个共同性问题是:大四第一学期的专业课程到课率普遍低下,甚至有些院校反映其大四学生的到课率仅有30%,更有过一堂课只有三五名学生的情况。②大量学生以考研究生、考公务员、求职就业为由而群体性厌学、逃课,这一现象的出现已严重影响并冲击了高等教育质量以及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

纵观前人的研究,国内外研究者对“大四现象”社会学和教育学方面的因素研究较多,而忽视了心理方面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人类的行为是由心理作用而产生的,因此,研究心理因素是非常有必要的,也将避免陷入治标不治本的误区。

一 “大四现象”的成因

1.课程设置不合理

大四阶段本应是作为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总结、升华和应用阶段,但如今各大高校都将一些不太重要的专业选修课及附加课程安排在四年级的课程表中,教学方式上存在着严重的理论脱离实践的弊病,从而加重了学校一直担心的“大四现象”。大四学生认为学校都不重视大四时期,自己也就无须重视,因此逃课、厌学的现象也就随之产生,周而复始,恶性循环,大学本科四年的学习时间逐渐缩水为三年。

2.教学管理、考试过于宽松

据了解,大量地方高校教学考试都是在考试前两周就给学生划分好考试重点,考试内容一缩再缩,甚至有的专业选修课程干脆就把考试题目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私下做好再上交,这样,学生不去上课也能够高分通过考试。到了大四时期,院系为了保证学生的就业率和升学率,提高院系知名度,对大四准备考研和找工作的学生放宽政策,每学期只要到课率达到一定数量就能够顺利通过考试,有的学生甚至连极少的到课率都无法保证,但出于对毕业率的考虑,院系还是会让他们通过考试,这也是产生“大四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3.行为即时后效大于延迟后效

在心理学上,即时后效是指对做出行为的即刻内心情感体验。据笔者了解,大量学生逃课的原因有沉溺于网络游戏、爱睡懒觉、谈恋爱等。大四是学生时代的最后一年,抓住最后的机会去好好享受游戏、睡觉、谈恋爱带来的快乐体验,否则步入社会就再也没有机会去享受了。例如:学生选择逃课去打游戏,这一行为的即时后效就是享受游戏所带来的暂时性娱乐体验,而长时间逃课沉溺于网络游戏,这一行为的延迟后效则既不利于自己的学业,也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然而,即使他们知道逃课打游戏这一行为延迟后效的大危害要比即时后效的小娱乐严重很多,他们也宁愿选择享受暂时的小娱乐,而去承受长远的大危害,其原因就是行为的延迟后效不敌即时后效。

4.从众心理,认知偏差

在大学,逃课现象已屡见不鲜、不足为奇,但在大四课堂上却是大量学生群体性逃课。虽说大四学生大多有自己的事情要忙,但也有一部分人其实也没有事情可忙,但如果同学都不去上课,自己去了就显得很孤立。“没有哪一滴水认为洪水是自己引起的”,因此,在逃课的人群当中,没有哪一名学生认识到自己应该对逃课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负责任,于是,大四逃课、厌学现象也就应运而生了。

5.企业过早的招聘,严峻的就业压力

近年随着高校的持续扩招,经济体制的转变,大学生就业已由原来的定向分配转变为自主择业和市场双向选择的新局面。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挖掘优秀毕业生,就过早进入校园进行招聘,同时,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学生也不得不提前为毕业后的工作做准备。因此,企业过早的招聘、严峻的就业压力直接导致了“大四现象”的产生和蔓延。

6.家庭环境的影响

有些同学需要考虑家庭的经济条件,家里人希望他们能够尽快工作,尽早为家庭分担重任。因此当校园有招聘会时,他们就会逃课,牺牲上课时间去面试求职。另外,也有大量家长对孩子期望较高,希望孩子能够顺利考上研究生,而学生害怕辜负父母的期望,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备考,就顾不得日常的课堂学习了。

7.学生缺乏自制力

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学生的学习都是由班主任管理的。而到了大学,学习任务变得相对轻松、自由了许多,这时的学习就要靠学生的自制力了。然而对于即将从学校走向社会的特殊群体来说,外界诱惑、干扰及需要考虑的事情相对较多,则很容易影响学生的自制力,使其不能够安心听讲,甚至找理由回避上课。

二 解决“大四现象”的对策

1.学校应该调整课程设置,改进教学考试、管理,完善学士学位管理制度

学校将一些并不太重要的课程安排在第四学年,无疑助长了学生的逃课行为,因为他们并不会因此而感受到损失。所以,分散重要课程的学习,使每一学年都有相对重要的课程,学生如果逃课,就将错过与自己将来工作相关的课程,这样就能够减少大四学生的逃课行为。上课期间,老师应该严格考勤,不以得过且过的态度对待逃课行为。同时,考前不向学生划分考试内容、考试重点,平时所讲的课程内容就是考试内容,这样学生害怕挂科,就不会选择逃课。此外,由于我国学士学位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以及文化传统中“面子”“人情”的负面影响,都有碍于学士学位论文的评阅、答辩及淘汰。因此,学位论文的评审邀请校外专家加入,进行匿名评阅是相当有必要的,对达不到相关学术标准的论文坚决予以淘汰③。这样大四学生就不致以消极、怠慢、被动的心态对待学位论文的设计,反能激起学生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2.实行弹性学分制

地方高校应积极落实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管理规定》中自主规定学习年限的政策,实行弹性学分制,即不限制学习年限,只要修完相应学分、完成相应学习环节,学生任何时候都可以毕业。这样既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分散了学生的就业周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保证了教育的质量,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主转换专业,挖掘个性潜能。

3.改变学生的认知偏差

当代大学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只是暂时的,并不是没有能力的表现;成功找到工作靠的是真才实学,而非靠其他方式就可以顺利实现的;并非大学刚读完找到的工作就是最理想的。家庭方面也是一样,提前一两个月根本无法为家庭解决燃眉之急;考研早准备不错,但这里的早并不是指利用上课时间,上课并不会耽误复习时间,反而会有触类旁通的效果。

4.培养学生自控力,避免随波逐流

充分利用好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当身边有同学出现“大四现象”时,应立即劝阻并晓之以理,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根据行为主义的治疗技术,对类似于“大四现象”这样的负,学生应该从自身角度出发,采取代币法来应对,即出现合理行为时自行给予奖励,反之则给予惩罚,从而达到自我矫治的效果。

注 释

①杨远芬、郭元锋.“大四现象”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1):170~171

②毕廷延.“大四现象”与大学生心理焦虑及其心理调适[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1)

③党亭军.我国学士学位的时代内涵、本土缺失及弥补措施[J].江苏高教,2008(5):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