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为人作嫁”忠于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为人作嫁”忠于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981年10月,我参加新民晚报招聘考试后正式调入副刊部工作。复刊伊始,指定我负责群众来稿和“灯花”专栏,从此开始了二十多年的副刊编辑生涯。

复刊之初,夜光杯的群众投稿每日高达200至300篇,8小时不停地“手不释卷”,地板上摞起厚厚的一大叠。但当时来稿质量不高,每日能选出的仅一两篇而已。后些年,媒体日多,群众来稿呈减少之势,至今百篇左右(现开电子信箱,各版面信箱中的来稿未计此数)。但今非昔比,如今因群众文化水平的提高,来稿质量大增,每日里选出五六篇已是常事,所以已“不患寡”,而合格的稿件要排长队了。

复刊筹备期间,老报人指点我们每日里翻阅“”前的新民晚报副刊版面,以了解晚报的“路子”。那时我第一次听到一个词:生活散文。在此之前,我所知道的散文只是那种“文艺散文”,是文学作家的大手笔,当然也有文学爱好者的习作。它们刊于各大报文艺副刊或文学期刊之上,算是文学的殿堂之作。晚报的生活散文则不同,它不那么“文学”,只是平民生活的散记,就像平民饭桌上的普通瓷碗,没有精致的花纹和镶边,家常饭菜一般的文章。

我们的版面开始出现这样的文章,它亲切的风格立刻受到了读者的喜爱。人们发现,原来自己身边的事也能写成文章啊!记得复刊之初,一位幼儿园教师写来一篇文章,诉说当时幼儿教师地位的低下,连教师的名份都没有,市民只称呼她们为阿姨,连找对象都困难。我修改了文章,以“爱的呼唤”为题刊发。文章刊登后竟反响热烈,读者来信像雪片般飞来。那天因要将一大摞来信交给作者,我打电话请作者来报社。作者来报社时,消息不胫而走,报社同事也有特意来看看这位“白蔚”(作者化名)的。当然,现在这样的文章早已不稀奇了。社会进步了,媒体发达了,百姓的生活散文早已遍布大小各报,反映着老百姓的生活和心愿。生活散文是新民晚报副刊的一大特色,如今,它仍在夜光杯的版面上唱着主角。

夜光杯的版面吸引了众多的作者投稿,我们当然是按质取文的。一些作家和文化界的人士以普通投稿者的身份投稿于夜光杯,他们通常也并不作“自我介绍”;而我们在当时那个文化经““毁灭后刚刚复兴的年代,对他们常常也并不知晓。但他们以文章的质量登上了夜光杯的版面,以后往往就成了夜光杯的常客。一些青年作者,也由于夜光杯的舞台,得以历练身手,很多人因此开始了文字生涯。

做了多年的副刊编辑,我有时问自己,什么才是一个优秀编辑的基本素质呢?

我想,首要的一条,应该是“喜欢文章”。

什么叫“喜欢文章”?比如《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曹操有头疯病,一病发就要命。有一次他头疯又犯,正难忍之时,有人送给他看袁绍讨伐他的檄文。檄文为陈琳所写,把曹操骂得狗血淋头。不料曹操一读此文,头疯病霍然而愈,此文虽骂他至祖宗三代,他却连连称赞。文章写得好啊,身为文学家的曹操识文。作为编辑,喜欢文章就不要光喜欢自己的文章,更要喜欢别人的文章;不要老把自己的文章在版面上放一大块,还做头条,要把作者的好文章放一大块,做头条,这才叫“喜欢文章”。

我不善写作,却常面对作者的好文章欣欣然而有喜色。年纪也一把了,已不会每读妙文拍案叫绝,但在心中常会叹一声:“好文章啊!”有的来稿之好文章,因夜光杯版面太挤,一直排不上去,以至于稿库到期自动删除了,我常心不忍之。以后就留下底样,一年后甚至两年后重新上版的不少啊。有的连作者自己都忘记了,我对他们说:“好文章我是不会忘记的!”

“喜欢文章”当然要以识文为前提。老报人沈毓刚先生在复刊之初曾对我说:“做编辑要能包容各种文章。版面是给读者看的,不是给自己看的。”一个合格的编辑,要能够识别各类文体的文章,识别各类文体中又千变万化的文章。说理的、叙事的、寓言的、抒情的,张扬的、含蓄的、浓美的、雅淡的……等等。编辑对文章常常有个人的偏好,这很难免,但如果你想更合格一些,那就应该把自己的胃口调整得更健全。文章之事是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了,但万事万物自有客观规律,文章其实也有客观的标准,只是人们因学识所限难以客观罢了。文章是生活的写照,对它的评价,不因官,不因势,只因真善美而已。还要说一点的是:识文与写文是两种能力,尽管它们有一定关联。识文是一种鉴赏力,它常常“胃口”更广泛。写文是一种创造力,它常常偏于某些擅长的题材或文体。作为编辑,应该同时具备这两种能力,而以识文为前提。

为什么要具备这两种能力?因为做编辑的,面对的并不都是现成文章,也许大量的文章倒是不现成的,是需要你倾心倾力修改的。当然,要说起来,修改文章与写文章也不是一回事。修改文章不是“原创”,它不像写文章那样具有独创性,但如对原文进行大的修改,它也可算一种“再创作”。而且,编辑要对文章进行修改,那就必须在见识和技巧上比原作高明一些才行。修改文章对编辑是一种很大的磨练,对编辑素养的提高极其重要。

我每月总要修改出几十篇文章送进稿库。对这些文章,有大改、中改、小改的。大改到整篇重写、改写,中改在原稿上改得密密麻麻,小改则作一些词句的改动修饰。虽是小改,有时也不可小觑,因为它往往能“画龙点睛”,一下子提升稿子的质量。修改的内容从主题、结构、段落、词句,最后是标题,一一改定。

修改文章是一篇大文章。文章之道,大可经国,小可说性,其中之妙,说千变万化而不为过。因篇幅所限,我不可能举例详述,只能一言以蔽之:两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作者加编辑,好文章常常是这样出来的。

多年的读文改文,使我获益匪浅。文章如建筑,当你游心于五光十色的各类“文章建筑”之中,了知它们千变万化的结构和装饰,欣赏它们的美妙韵律之时,工作着是幸福的。“改稿要不遗余力”,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因为这个能力是夜光杯和广大读者赐予你的―――人们说编辑是“为人作嫁衣裳”,其实这只说对了一半。常常,因一篇文章的编发,一些发表过许多文字的人跟你交上了朋友―――他们认同你作为编辑的能力。有些从未写过文章的作者,第一次写文章就发了一大版(去年我开始编“百姓纪事”版),其间几易其稿,当文章终于发表时,他们表示感谢,但我说:“应该谢谢你!”这不是假谦虚的虚应之词,理由上面已经说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读者和晚报为编辑搭建了工作的平台,既然“为人作嫁衣裳”,受此重托,能不忠于其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