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大学生生命观调研与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大学生生命观调研与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社会环境不断改变,外来文化思潮不断冲击大学生原有的思想道德观念,这给当前高校学生的道德理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生命观现状,探索如何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生命观教育,纠正新媒体平台的不良风气,引导大学生珍视、理解、尊重生命,树立正确的生活理念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大学生;生命观

一、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分析

1.生命观与生命概念界定

生命观可以侧面反映社会的文明程度和人类对当前物质的认识程度,其概念远大于生命层次。而大学生的生命观,是其对所有生命的根本看法,主要内容是对生命的目的、意义和态度,具体包括义利观、苦乐观、荣辱观、幸福观等。正确的生命观指引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用自己的劳动创造人生的业绩,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高尚的人。错误的生命观将导致人背离正道,甚至成为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罪人。所以生命观引导不可轻视,处在生命花季的大学生更需要社会的关注。

2.新媒体的相关概念界定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产生的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但因其通常借助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一般称之为数字化新媒体更为确切。毫无疑问,它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加了信息的延展性,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

二、当下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生命观的影响

1.新媒体潜移默化地冲击着大学生生命观

新的技术使生活更加轻松和便捷。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调查统计,大学生借助于QQ、博客、微信等新媒体进行日常活动,迅速获得第一手资料,了解当下的热点话题,参与互动。校园官方新媒体平台也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的领域中发挥着引导作用。但值得一提的是,它也无形中传播了不同形态的生命观。学生在阅读浏览、获得资料的同时,也接受了作者的意识形态,其所思所想都有可能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使大学生生命观不断变化,趋向于混乱与迷茫。传播正能量的网络信息可以揭示我们的生存状况,叩问生命的意义价值,能够给大学生带来心灵的震撼、思想的洗涤和精神的愉悦,培养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出心灵的正能量。而稍有偏激思想的文章、观念等容易冲击大学生还未成形的生命观。一些哗众取宠的营销号经常以偏概全或虚假消息,被大学生所吸收,导致产生错误思想甚至是犯罪行为。

2.新媒体占据大学生生活,影响其生命观意识

虚拟世界活动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比重逐渐加大,他们通过在线交流获得信息,接受部分观念,逐渐形成对网络的依赖,从而远离现实,大大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互动。86.36%的大学生认为新媒体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能使人类与现实社会隔离,长期处于“人机交流”的封闭状态。此时,人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造成对生命的质疑,丧失基本的价值判断,使生命观意识受到冲击。在冗杂的信息海洋中,当代大学生每天接触大量的资讯信息,非常容易受到侵扰。

三、大学生生命观现状及问题

1.生命观薄弱化

90后大学生作为成长在网络时代的先锋力量,无疑是新媒体平台的主力军。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媒介的出现,提供给大学生前所未有的多样化视角。昨日崇尚刚正不阿、威武不屈,勇于与歹徒搏斗,今日便讲究保存实力与歹徒周旋以求生路;今日强调笨鸟先飞,实现人生理想,明日又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不停变化的观念频繁冲击着大学生的生命观,使大学生潜在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容易做出过激行为,这充分暴露出当前大学生生命责任感和生命意识的薄弱化,以及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

2.生命观非理性化

大学生是处于生理机能发展高峰期的社会群体,其生命观、价值观等正处于形成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但是由于涉世未深,对信息的识别能力不足,往往造成集体主义观念淡薄、责任感低,交往易冲动等问题。网络舆论是新媒体平台发展过程中暴露的一个较为尖锐的问题。

3.生命观世俗化

网络的传播使少数人的成功无形中影响着大学生的一言一行。新媒体背景下信息难辨真假的特点,不良信息迷惑性强,冲击着他们的思想,如果盲目接受就会造成大学生生命观的偏离。大学生面临着学习、经济、就业等方面的重重压力,特别是在当今越来越尖锐的就业难、就好业更难的困境下,对未来容易产生迷茫,容易产生异化思想。由于我国高校生命观教育的悬空化,造成大学生忽视生命、人文、人性意识和心理健康等教育的学习,部分大学生在功利主义盛行的价值体系中迷失了自我。

四、趋利避害,大学生树立正确生命观的建议与思考

1.着力强化高校生命观教育

我国生命观教育探索始于20世纪90年代,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学校、家庭在教育中存在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学生生命观教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通过调查发现,多数大学生能较好地珍惜生命并积极追求生命的价值。但与此同时,71%的大学生意识到自身和周围环境存在着不少不和谐的因素,对生命观教育非常渴望。

2.立法纠正新媒体网络风气

我国新媒体发展速度令人惊叹,但现有的法律规范,如《网络道德规范》和《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却并不被人们所熟悉。56%的大学生仅仅知道,但从未想要去了解过;有31%的同学完全不知道,即治理力度赶不上传播力度。我们不可否认新媒体的正面辅助作用,但目前新媒体环境迫切需要强有力的整顿。

参考文献:

[1]潘美姬.当代大学生生命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08.

[2]王翠平,冀晓彤,张碧珍.全媒体视域高校“90”后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J].法治与社会.2015(2).

[3]范虹.论网络道德规范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和原则问题[J].湖南社会科学,2004(4):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