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思品教学中教师怎样贯彻新课标精神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思品教学中教师怎样贯彻新课标精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新课标理念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关键是老师,而教师的教育理念的转变又是关键中的关键,因为理念指导着教师的实际教学,新课改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发生改变:从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从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从教师的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从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关键词:新课标;教育理念;学习方式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科技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变化对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在这个关键时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标,新理念诞生了,真是应运而生!与此同时,这对每一个一线教师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随着课程改的深入,那种以教师为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而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体验――表现”的学习方式呼之欲出。作为一个参与了思品新课标省级培训的一线的政治教师,我觉得新课标给了我以下几点感悟。

一、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课程改革成功与否关I是老师,而教师的教育理念的转变又是关键中的关键,因为理念指导着教师的实际教学,新课改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发生改变:从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从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从教师的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从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新的课改理念要求我们教师不仅仅是单纯的“传道、受业、解惑”,而是应该多利用实践活动的方式,把学生活动、师生活动、社区活动与教学有机经合起来,让学生在讨论、辩论、收集、调查、走访、探索研究等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辨认观点、在这种活动与学科的综合交叉合作中,升华思品课教学的主题内涵,这也符合“二期课改”提出的“三位立体”的教学目标,特别要把教学目标围绕着“情感、态度、价值观”开展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要尽量贴近学生生活

多年来,思品课教学的时代性未能充分体现,课程内容陈旧,稳定的“学科基础知识”掩盖了特定时代背景下学生的时代特征及其需要。

三、要有不拘一格教学过程与方法

2011版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过程,立足教材,让学生的思维进入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多种需求,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把课堂设置成丰富多彩的活动平台,并且在空间上要打破教室的界限,拓宽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在教学过程中,我适当地实施研究性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例如:在讲授经济转变方式时,讲到“市场经济”的内容时,我设置了一些调查研究,比如《我看中国房价》、《校外饭摊的诱惑力何在》、《寻找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轨迹》等,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继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综合,使理论在实践学习中进一步得到论证。在课堂上,我以“有话大家说”的形式展开讨论,因为是学生关注、感兴趣的话题,课堂上大家唇枪舌剑,讨论激烈,“这样的比赛商业化的味道太浓,我觉得不是一场比拼实力的竞赛。”“学生最重要的还是要学好各门学科,追求超女、好男并不是我们的主要目的。”“我没有为超女、好男这样的比赛投票,我只是在精神上支持他们。”

四、要创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会合作,培养良好的倾听与表达习惯,帮助学生克服从众心理,干预批判错误的观点,也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在活动中充分展开互动,既充满温情和需要,又相互关心,获得满足感。积极倡导交流探究,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五、要制定发展性的教学评价

课程改革逐步推进到今天,学生评价方式的“魔力”,像悬在教师、学生和家长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如果我们仍然完全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必将导致新课程的许多理念流于形式,难以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当前学校教育正发生着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现在已经进入一个实质性的阶段,它的标志有三个方面:第一,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即全面性;第二,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即差异性;第三,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即主体性。

普罗塔克曾说过:“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思品新课程新理念昭示我们:要点燃这颗生命的火种,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

总之,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变革,中学思想思品课教学必须主动适应这一变革,努力以最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应从生活出发,汲取营养;采用最新的教学方式,以教材为指导,实践生活。学是为了用;用是为了提高,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富有创新精神、充满平等自由意识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