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探索中小学教学如何衔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索中小学教学如何衔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长期以来,由于中学和小学在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管理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导致中小学在语文教学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尤其在实施新课程教学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对语文学习感到不适应,学习兴趣有所减退,学习质量有一定的幅度下降,久而久之不但语文学不好,而且还会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面对这样的现状,作为教师,深感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的重要性,探究中小学教育的差异,以及教育中出现断层的症结,才能有效关注、寻找出中小学教育的衔接的方法。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 教学衔接

通过具体的调查与分析,我们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是无可非议的,从扎实训练学生基本功入手,搭好了三座桥:即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桥,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桥,小学向初中过渡的桥。低年级侧重搭了启蒙桥。在入学之初,注意为儿童创设了学习语文的情境,让儿童在语言环境中学好汉语拼音,打好识字和写字的基础,利用汉语拼音工具,提早读书,同时早读书为丰富学生知识、扩大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智慧,架起了桥梁。中年级一直是学生低凹段,语文教学一方面在注意丰富学生词汇的同时,加强句段训练,另一方面大力培养学生独立默读的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指导读书方法。从三下开始以读写训练为重点,从多方面拓宽道路,铺好了过渡桥。高年级语文教学注重把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统一起来,以阅读为基础,读写有机结合,同时加强逻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能自己读书,自己会作文,在实践中培养了儿童的主动性和初步的创造精神,为升入初中搭好了挺进桥。

到了初中以后,尤其在七年级上半学期这个“过渡期”内应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增强学生自信心。七年级新生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教材、新的老师,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教师应该放慢教学脚步,适当降低要求,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信心,从而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例如在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中,不要急于对课文开展较深层次的分析理解,而应侧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了解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以及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方法。又例如在初一上学期的每次测验或考试前,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回顾、整理、归纳知识要点,列出详细的复习提纲;测验考试后再共同分析失误原因,总结教训;到初一下学期就可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上述工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教学用语,避免使用深奥艰涩的学术语言。对于学生的发言,无论答案正确与否,都应充分肯定其学习积极性。总之,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点滴进步,保护学生要求进步的热情,在不断的肯定与鼓励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能力,从半扶半放教学方式过渡到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学习。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六年级到七年级是中小学教育过渡的结合部,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对教育质量影响很大,但这一结合部的衔接是基础教育中容易被忽视的一个薄弱环节。由于小学毕业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一,认知前提差异较大,从而加剧了小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心理、生活等方面的不适应。特别是新生跨入初中大门,心理年龄仍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半依赖,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状态。在他们的眼里,初中是一个全新的环境、陌生的世界: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新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功课增加了,内容多了,难度大了,要求高了。初中教师不再像小学教师那样,保姆式地扶着走,加上对新的学习生活、学习任务、规范要求了解较少,使大部分初中生在心理、学习、交往等各方面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不能很快适应,走了弯路,出现滑坡。所以说,认真抓好中小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非常必要,很有意义。

传统闭卷考试对检验学生的知识量,测试学生的记忆能力、技巧运用能力、知识综合能力等是有益盼,但是很难综合考量学生的动手能力、实操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等。在这种评价方法下,学生高分低能、按部就班,缺乏创新精神也就在所难免。因此,应该对传统闭卷考试进行改革,使考核方式和考试形式多样化。增加小论文、小设计、小制作、现场操作、抽查实验、分组测试、口试、计算机测试等考核方式。考试形式既可以闭卷,也可以开卷;既可以笔试,也可以口试;既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集体完成;既可以场内完成,也可以场外完成。总之,新的考核方式既要能考查知识,又要能考核能力。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因教师、课程、学生制宜。教师有命题、选择考试形式和评定成绩的权利。

总之,中小学有效衔接的问题是一个大课题,需要广大中小学教师不断地开展实践与研究,设身处地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为断改进教学,不断加强中小学教学的联系与衔接,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探索才刚刚起步,让我们携起手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近教师、走近学生,共同走出一条中小学教学有效衔接的光明之路。

(作者单位:河南省鲁山县观音寺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