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对煤层稳定类型划分的理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煤层稳定程度类型的划分具有重要意义。规范中划分煤层稳定程度主要依据是煤层厚度、结构、煤质、可采性四个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掌握存在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本文就煤层稳定程度划分问题做了探讨。
【关键词】煤层;稳定程度;评价范围;研究内容;定量评价
一、煤层稳定程度划分标准
煤层的稳定性系指煤层厚度、结构和煤质在勘查区或井田内的变化程度。规范中将煤层稳定程度划分为四种类型,现将划分标准整理成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煤层的稳定程度与厚度变化、煤质变化呈一一对应关系,与煤厚变化的规律性、结构和煤层可采性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表1 煤层稳定类型划分标准
二、煤层稳定程度评价的几个原则
(1)煤层稳定程度的评价范围是勘查区或井田范围。评价范围不同,煤层厚度、结构与煤质的情况会出现很大变化,(2)煤层稳定程度是根据煤层厚度、结构和煤质变化大小而划分出的,其中,煤层厚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煤矿开采方法的选择和勘查网度的确定。它是划分煤层稳定程度的主要因素。(3)煤层稳定程度是根据开采技术要求来考虑的,而不是根据煤层厚度变化的绝对数量来确定的。(4)煤层稳定性评价中的煤质问题。相对资源储量估算最低指标而言,一般煤质变化程度远小于煤层厚度变化,所以,煤质变化在煤层稳定性评价中是次要因素。(5)多煤层赋存的勘查区,煤层稳定型别确定以主要可采煤层的稳定程度为准。
三、煤层稳定程度研究内容
(1)煤层厚度变化种类。一是区域性变化。往往范围比较大,它是由于地壳运动的差异性,大面积冲刷以及区域性古地形差别而引起的。二是局部性变化。范围比较小,它是由于河床冲刷、岩浆岩侵入以及构造挤压等原因引起的局部异常,这种变化规律性不强,在勘查过程中,往往难以完全查明。(2)分析煤层稳定程度时应考虑的因素。第一,勘查区或井田范围是研究煤层稳定程度的空间,范围扩大或缩小都可能引起煤层稳定程度的变化。第二,煤层厚度级,一般来讲,薄煤层在勘查区或井田内稍有变化,就会出现不可采地段,引起煤层稳定程度的变化,第三,资源储量估算指标是评价煤层稳定程度的依据,当某一指标低于最低或高于最高指标时,煤层的稳定程度就会发生变化。(3)开展煤层稳定程度的定量评价。规范中,煤层稳定程度划分指标主要是定性的描述,没有定量指标,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煤层稳定性进行辅助评价,常用的有标准差、变异系数、可采系数等特征数确定煤层的稳定程度。如表2。煤层稳定性的评定:薄煤层以可采性指数(Km)为主,煤厚变异系数(γ)为辅;中厚及中厚以上的煤层以煤厚变异系数为主,可采性指数为辅。
表2 评价煤层稳定性的主、辅指标
如何正确理解规范中提出的标准,合理划分煤层稳定类型,是一个不断认识、不断研究的过程,它贯穿地质勘查工作的始终,是地质勘查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本文就煤层稳定程度划分标准、原则、研究内容等做了简要的归纳和总结,可供实际工作中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国矿业学院,山东矿业学院,西安矿业学院编.煤田普查与勘探.1984
[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实施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07]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