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松江迎奥运黄桥展楹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松江迎奥运黄桥展楹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摄 王小松 张志锋

上海楹联学会松江分会简介:

2004年9月,在上海楹联学会的支持下, 上海楹联学会松江分会成立。现任名誉会长徐锋、会长曹云岐、副会长李维翰、沈元吉。三年来,作为上海郊区第一个楹联组织,松江分会在市楹联学会的领导、区文联的具体指导下,积极开展活动:在醉白池公园、方松街道、泗泾镇等举办了五次楹联书法展;坚持以岳阳沙龙为基地每月组织学习创作活动;每年春节前夕在松江城区及九亭、石湖荡镇等现场书写,开展春联进社区、下乡镇等社会公益活动。从2006年8月开始松江分会共编辑、发行了17期《云间联话》小报,会员也从37人发展到现有66人,为松江区的文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楹联,俗称“对联”,“对子”,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相互对仗为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言简意赅、两两相对、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楹联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是雅俗结合最成功的典范,古往今来,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今天,楹联这种传统文化依然以勃勃生机在都市、在农村继续它的瑰丽。

2008年6月8日,松江区“迎奥运”楹联书法展暨泖港镇黄桥楹联沙龙成立仪式在泖港镇黄桥村举行,上海市楹联学会会长丁锡满、松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杨峥等领导临会祝贺。而我作为随行记者,也切身体验了楹联文化的魅力。

松江书楹联“迎奥运”

云间是古松江别称。据说西晋陆云(字士龙)到京城洛阳,遇见洛阳名士荀隐(字鸣鹤),彼此互通姓名。荀说:“(我是)日下荀鸣鹤”。陆说:“(我是)云间陆士龙”。“日下”是太阳之下,即皇帝直接统治之下,可以作为西晋首都洛阳的代称,陆云是松江人,因为这一副“对联”,后来松江得到一个雅称“云间”。西晋两位名人陆云和荀隐初次会面就造就了一副艺术性颇高的人名对,可见松江楹联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

今年,为纪念松江改革开放三十年,《松江历代楹联选》即将出版。而上海市楹联学会松江分会在浓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着楹联创作活动,其中“迎奥运”楹联书法展就是一项重要内容。上海市楹联学会理事、松江分会常务副会长李维翰介绍:“去年底今年初上海市楹联学会松江分会就发动组织楹联会员及社会各界人士进行‘迎奥运’对联创作活动,到今年3月份共收到了263幅作品,4月经过群众评议,挑选了122幅,最后组织了5个人的专家评审,审出了64幅,其中28幅在泖港镇黄桥村展出,其余7月份在区图书馆进行展出。”

“华夏群英迎奥运,神州健儿扬国威”、“世界健儿五洲传圣火,神州英俊京华会福娃”、“祖国欢腾迎奥运,神州崛起展宏图”……看着一幅幅喜悦之情溢于联辞的楹联,自豪感由然而生,创作者把奥运与体育、健身、文明、和谐、友谊、迎宾、环保、世博、发展等结合起来,不仅满怀激情地喜迎奥运圣火,而且歌颂了伟大祖国,讴歌了改革开放,弘扬了民族精神。这些精妙的对子不仅凝结了传统文化的神韵,更提升了民族的荣誉感。

打造上海楹联第一村

泖港镇黄桥村位于黄浦江上游,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改革开放后变化较大,成为了上海市市级新农村试点村,上海市市级整洁(示范)村,松江区三农综合示范村。笔直的水泥路、林立的蔬菜大棚、设施齐备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在黄桥村眼到之处都是一派田园风光和新农村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除了经济外,还得全力提高农村的文化建设,进而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这是激发全体村民的创新活力,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必由之路。然而,“文化”包含了太多的内涵,以什么为抓手呢?相关人员想到了楹联文化,因为黄桥村多年来有写楹联、贴春联的习俗与爱好,许多村民都是楹联爱好者,为顺应群众的需求,村党总支把这些村民组织起来,开始着手创建楹联村。

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工作,2008年6月8日,黄桥村举行了楹联沙龙成立仪式,同时文化陈列室的开放也为楹联的展示提供了平台。上海市楹联学会会长丁锡满在成立仪式上说,每个朝代都流传下很多诗歌,但是诗歌不是每个人都能看懂的,然而对联不同,跟乡土文化契合比较密切,历史上,家家户户婚丧喜庆都要在门板上贴一下对联,这些对联既有文化价值,又贴近百姓生活,是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最复杂的情感,所以黄桥村成立楹联沙龙非常有意义。同时,松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杨峥对黄桥村楹联沙龙的成立也表示了肯定:“现在村镇建设真正扬名的是文化方式,而不是经济重镇,大家都在发展,有特色的在于文化形式。因此黄桥村有‘楹联’这么好的一个载体,比较悠久的历史基础,应该多开展些常规活动,使之建设成一个品牌。同时,楹联对外可以创特色、扬名气,对内可以促进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发展,对我们下一代也很有教育意义。”

从帝王的金銮殿到庶民的茅草屋,从贵人的朱门到市井的自屋,乃至各庙观寺亭都有楹联的印记。今天,在繁华的都市,楹联文化还在传承,而农村更有适合楹联推广的空间。在泖港镇黄桥村筹建楹联文化沙龙时,黄桥村委班子、退休老师、有关公司职员就已创作了关于泖港镇黄桥村的楹联百余对,如“诗文锦绣村庄秀,果蔬飘香鱼米乡”“泖港镇广请雅士齐挥笔,黄桥村遍邀农民共赏联”……在黄桥村文化陈列室里,一幅幅遒劲的书法与美好的内容相结合的楹联让观赏者观之悦目、品之有味,上海市楹联学会会长丁锡满、副会长沈树华等赏完之余,尚未尽兴,当场书楹联一首祝贺黄桥村楹联沙龙成立。

在泖港镇黄桥村的一日,我充分感受到了当地人对楹联文化的热爱,相信黄桥村作为上海楹联第一村的目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