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城市滨水开放空间人性化景观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城市滨水开放空间人性化景观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城市滨水区以其环境及景观资源优势在现代化城市发展中占据着中要作用,加强对滨水区人性化景观设计能够满足人们心理、行为的需求,促进城市发展。基于此,文中笔者就滨水开放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做出了探析。

关键词:滨水开放空间、人性化、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 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是逐步提高。滨水开放空间作为城市中重要的公共外部空间,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源源不断的生产、生活用水,还提供了具有持久吸引力的景观环境。基于此,文中笔者对滨水区域的人性化景观设计做出了探讨。

二、滨水开放空间的概念

滨水开放空间是城市滨水区的公共外部空间,一方面为城市居民提供户外游憩场所,另一方面有防洪、生态、景观的功能。其空间的形态受水文特征和城市肌理的影响,不同的地区有着较大的差异,一般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个部分组成,水域部分主要是指水体,水际线部分包括滨水湿地和堤岸,陆域部分包括滨水活动区和城市缓冲区。

三、滨水开放空间人性化设计原则

1、治水与亲水的并重

治水是滨水开放空间景观设计的前提,是城市安全的保障,亲水需求则反映了人们渴望回归自然的天性。然而水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们总是用“水火无常”来形容水的破坏力,所以在设计时必须在防洪技术规范要求的基础之上尽可能地满足人们的亲水需求,使人们能在安全的前提下更大程度地与水接触。

2、生态保护与居民活动的平衡

保护滨水区域的生态环境与人们在近水区域进行的各种活动和人工环境之间是存在矛盾的,过度的开发滨水空间势必会影响滨水区的生态保护。设计时应本着“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的原则,尊重滨水区域原有的地形地貌和生物习性,使原有的生态环境尽可能少受人工环境的干扰。

3、人性化的原则

人是环境的主体,人性化就是对人的尊重。设计时需要在人的各种行为需求基础之上考虑空间、尺度、交通和设施的设计,来满足人们的各种活动需要。

三、滨水开放空间人群活动分析

1、人群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城市开放空间中的户外活动可以划分为三类:

(1)必要性活动。它带有完成任务的性质,这种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不大,几乎在任何条件下都有可能发生;

(2)自发性活动。它的发生基于人们的主观愿望,并且在天气、环境适应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对环境的要求高;

(3)社交活动。它是由自发活动引起的“连锁性”活动,当环境适宜且自发活动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群体时,社交活动随之发生。

人们在滨水开放空间中主要进行的是自发性活动和社交活动,这种活动需要环境提供相应的条件,如果环境不具备相应的条件,就会产生无人问津的情况。

2、人群在滨水开放空间中的行为模式

(1)步行模式

步行模式包括戏水、观景、摄影、散步等活动,人们进行这些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休闲和放松。影响行为的景观元素主要是道路,它呈现出以下特征:

①距离性。人们的步行距离是有限的,天气、体力和心情都会影响人们在步行过程中的舒适度。在天气晴好的条件下,人们最适宜的步行距离约为400M以内。

②曲径性。人们更愿意在富于曲线变化的道路上步行,笔直的道路缺乏步移景异的变化,使人觉得索然无味。

③平面性。地面的高差变化不光会使人产生疲劳,还会打乱人们的步行节奏,尤其是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活动影响更大。

(2)坐憩模式

坐憩模式包括垂钓、小坐、聊天、看报等活动。坐憩是人们在环境中最重要的行为,步行行为和聚集行为也会转化为坐憩行为。影响坐憩舒适度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座椅,需

要从五个方面加以考虑:

①座椅的数量;

②座椅的形态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以及座位的材质、质感都会影响座椅的物理舒适度;

③环境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更愿意坐在环境的边缘,这样背部会得到保护,同时获得更大范围的视域;

④座位应考虑所处空间的微气候条件,根据日照、风向以及季相的变化给人们提供多种选择;e.座位只有方便到达才有可能被人使用。

(3)聚集

聚集行为主要体现在一些群体性的社交活动中,指人们为了某一个共同的目的聚集在一起的行为,如打牌下棋、儿童嬉戏、跳集体舞等。这种行为对于环境的要求有:

①宽阔而平坦。聚集行为是一种群体性的活动,参与的人数较多,较大的空间更容易产生人群的聚集,如硬质小广场、宽阔的平台。

②具有向心力的场所。聚集活动需围绕着一个中心进行,这个中心可以由四周边界的围合产生,也可以是环境中的一座建筑或是一棵大树。

③可达性。方便到达的场所容易引发人们的聚集,它通常需要四通八达的道路配合。

3、人群在滨水开放空间的亲水性需求

水是生命之源,人们对水了依赖决定了亲水性需求是人的天性。亲水性的需求会影响人们在滨水开放空间的活动,人们在进行各种活动时除了需要相应的环境支持外还希望与水保持亲近的距离。当人们距水较近时就会渴望用身体接触水,感受水的清凉、柔和与滋润;当人们距离水较远时,也愿意用视觉感受水的存在,欣赏它的魅力。并且水还具有吸引的功能,唤起人们参与的热情,将人们吸引到水边,实现近距离的接触与观望。

五、滨水开放空间景观元素设计

1、堤岸

堤岸是水域与陆域交接的地方,它承担着防洪的功能,同时也是人们直接接触水的场地,在安全的水域条件下,堤岸的设计应尽量创造人们亲水的可能性。堤岸可以根据不同洪水线的标高要求设计成多层断面的形式,使人们在水位发生变化时可以在不同层面的堤岸开展各种活动。在堤岸的底部还可以设置台阶与栈桥,使人们可以通往水中和周边湿地,让亲水活动更加多样化。

2、滨水广场

滨水广场是整个滨水放开空间系统中的景观节点,为满足人们聚集行为的要求,应具有面状的空间形态和四通八达的道路连接,尺度与数量应按照周边1~2公里范围内的居民数量进行估算;并要满足人们观赏水景的要求,面对水面方向的视野要开阔;还要按照人们舒适的步行距离安排空间位置,给人们提供休憩的空间。

3、道路

道路的应紧邻水边呈带状分布,运用中国园林中借景、对景的手法,曲径迂回,取得步移景异的效果,同时还能降低步行的心理距离,缓解疲劳;设计多条道路供人们选择,一方面方便人的进出,另一方面可丰富人们的景观体验;尽量避免高差,将道路台阶控制在3~4个之内;在滨水湿地设置道路时,应采取地面架空的方法,尽量减少人为活动对生态的破坏。

4、座位

根据人们坐憩行为的需要,设置座位应满足以下几点:

(1)应考虑多样化的座位形式,即基本座位和辅助座位的配合。椅子、凳子属于基本座位,满足人们日常的坐憩需要,将花坛、矮墙、台阶作为辅助座位,满足人们临时休息的需要。

(2)提高座椅舒适性,尽量使用木质座椅。

(3)将座位安排在空间的边缘并且方便到达。

(4)将座位安排在乔木下,获得良好的气候条件。

5、绿化

绿化对于人群活动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

(1)在空间的组织方面,孤植的大型乔木可以形成伞形空间,适合人们的聚集活动。丛植的乔灌木可以形成空间的有机界面,利用塑造空间形态。

(2)周边道路的噪声会对人的活动造成干扰,利用乔灌木多层植栽的方法建构绿林实体,能够有效降低噪声。

六、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根据滨水空间人性化设计的原则,对滨水空间的活动人群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滨水开放空间景观元素设计,,力求把人的需求转化到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的物质形态中去,以促进城市景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纪向南 杨平:《关于城市滨水空间设计的探讨》,《地下水》,2011年04期

[2] 胡金萍 李黎:《浅谈城市滨水空间的景观设计》,《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8期

[3] 杜星莹:《城市滨水空间人性化设计初探》,《建设科技》,2011年12期

[4] 高旭红:《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设计探讨——以六安母亲河淠河为例》,《安徽建筑》,2011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