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互渗·互通·互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互渗·互通·互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游戏开启学习,让学习有趣味;学习提升游戏,让游戏有价值。有学习价值的游戏,称为学习游戏。学习游戏与其他游戏差别有两点:一是反思,二是改善。人在游戏中反思,游戏就成了心灵的伙伴;人在游戏中改善,学习就在游戏中自由穿梭,因而游戏与学习互动,互通,互融。学习始于游戏的反思,反思时而顺畅,时而阻塞,时而行进,时而转弯,学习就在这叫好与叹气之间悠然产生。游戏因学习而存在,因学习而开展,因学习而长存。

[关键词]游戏;学习;互渗;互通;互融

一、游戏与学习互渗

游戏有三个特色:第一,游戏本身是严肃的,绝对需要认真参与;第二,游戏本身就是目的,乐在其中;第三,游戏没有任何压力与要求,在怡然自得的心情中,不断有活泼的、新的力量出现。游戏可以从头再来,让你感到生命有新的机会、新的希望,由此产生解脱、舒畅的感觉。这恰好符合我的教学信念:学习活动应该是有趣味、有意思、有意义的,学习中的“人”应该是真实真诚的,活泼活跃的,有生命力、有创造力的完整的自由人。我希望我的学生在学习中享有游戏的严肃、活泼和“乐”而忘忧的无目的的特色。初一思想品德课学习内容为“学习游戏”提供了很多好文本、好素材,即知即行。我和学生一起开启了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的有意思、有意义的旅程。

我们的学习游戏调和了思想品德课中的理论(人格、人文、人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和社会生活现实的关系。从文本学习内容的趣味点切进, “学习游戏”又将理性和感性结合在一起,让机械冰冷的理性概念、知识体系和鲜活多变、生机勃勃的现实生活达成完整合一。爱游戏的本能在理性求知的学习中游动,学习游戏将学习之乐从低级发展到了高级――从以外界评价为乐,发展成为以享受学习之乐为乐。

学习是个人成人、成长、成才的基本途径。人格是学习的基础,人文是学习的重要条件,人才是学习的自然结果。任何人只要勤奋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就能成才,能力有大小,贡献有大小,人才也有大小。当然,人才还要有社会造就的各种发展机会相配。至于人格和人文是没有止境也没有期限的,是一辈子的发展。所以,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学习就是为了成就最好的自己。

简单说,学习只是一个舞台,这个舞台可以让人自由表演。譬如,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可以看到,可以听到,可以想象,各种属于学习的活动都可以展现出来,但是,并没有一个真正的具体的学习存在。换句话说,学习本身并不是主角,学习本身也并不表演,只提供表演的场地。那么,学习行为如何发生呢?没有纯粹的学习行为,只有学习的主体在活动:学生在看,在听,在说,在唱,在笑,在做。如果离开这个说、笑、唱、听、做的活动,就没有学习行为了。说、笑、唱、听、做都属于累积经验或经验的运用,因此,学习就只是感性经验、理性经验的集合和运用。它们合在一起就成了学习,分开就没有学习了。我们不可能在不带任何感性经验、理性经验的一个时间段中,捕捉到学习。

所以,游戏可以成为学习的载体,学习是游戏的核心、主轴;游戏是主动的介入,可以养成人对于所做的事(学习)发生兴趣的习惯;游戏赋予学习趣味,学习赋予游戏方向和意义――把喜欢做得事和应该做的事统合起来。对正当的生活发生兴趣,兴趣就上升为责任心,因为正当游戏中的正当兴趣,使人做事、学习更肯尽职尽责,自然实现游戏与学习互渗。

二、游戏与学习互通

反思是学习和游戏的共同点,譬如下棋、玩牌的人,每局结束都会自发、自动地总结得失,学习更是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反思拆掉了游戏和学习之间的屏障,发现学习和游戏之间的关系是对等的、互通的。

我认为,游戏跨过反思的门槛,就进入了学习状态――从单纯的追求本能感官的快乐上升到追求理性思考的快乐,进入更高级的专属于人的心灵层面的快乐。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确,只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没有收获;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有封闭自我的危险。孔子提倡“学”、“思”并举,互渗、互透、互动,既要向外面学习,又要从内心反思。学则扩大视野,多见多闻;思则深辨真义,学而贯通,学以致用。同样,我认为,游而不思则罔,学而不游则殆。只是沉浸游戏而不反思、不感悟,没有从游戏中习得启示,人就会失去方向而无收获;只是学习而不游戏,那就容易失去学习的趣味性,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快乐,从而厌恶学习、敷衍学习,也很危险。所以,游戏和学习是互通的。

案例一:初一思品课第17课《成长不烦恼》。我们从破题入手:学生自拟课题――成长有烦恼,但我们不怕。学习游戏的选择既锻炼了学生的“眼力”,有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比如“每天都冒一点险”包括:“要对陌生人微笑”实验;请10个陌生人为你推荐一本书的“签名活动”;为初三学长送上手工折叠“糕”、“粽”(“高中”的谐音)的祝福活动……选用学习游戏活动的标准是有趣味、易实现、有意义、可回味,有发展的价值。

微笑小实验。有人回应微笑,有人回应“脑子有病”,有人回应无动于衷,不过大部分人还是先“不解的表情,然后也回应微笑”,至少推动了学生人际交往的一小步,传递了一点点人间温情,也算是正能量的小小滚动。

签名活动。经过“微笑小实验”,学生的思考更灵动了。结伴而行的人多,两个课间10分钟全班都完成了任务。虽然有被拒签的,但经过“微笑小实验”,学生们只是纠结了一小会儿,就释然了。

宝贵的反思:成长就是独立地对自己负责;成长一定要有压力,成长也一定要有快乐,成长的快乐绝对胜过压力;成长如果没有压力、没有痛苦、没有烦恼又怎么会有快乐呢?没有付出任何代价的快乐,别人直接满足你、替你决定带来的快乐,轻飘飘的没有成就感,给你快乐你也不能享受。所以,成长不烦恼是一个方向、祝愿,不是现实。

案例二:学习初一思想品德课下册第15课《让人生更加灿烂》。我和学生讨论:“过有意义的人生”,“探索人生的真谛”,“思考和规划人生”……过去,我上过“励志故事会”、“心灵鸡汤”等大杂烩课,也上过“xx话”、“大家说”、“名人名言”、“励志标语”等类知识竞赛课,还有各种社会不良现象“分析批判”头脑风暴课……热闹嘈杂褪去后,发现学生的行为没有任何变化,只是多了几个“概念”有口无心地浮在嘴边,偶尔喊几句口号。头脑中没有留下什么思考的痕迹,行为自然是保持原样。

这次,我和学生一起设计了有“情调”的拼盘教学活动:“爱拼才会赢”。

[内容]①每人200字左右“致童年”小短文。

②创新意译英语:Life can be good,Life can be bad ,But life is what you make it So please make it more colorful !

③每个学生带一份水果,全组拼成1~2个拼盘,确定主题,结合课本内容演绎主题,邀请各学科教师评优评价。

活动看似简单,但操作起来就显示出人文、人格、人才的各种特色、各种缺失。比如,有的组没有带果盘,有的组水果品种单一,还有的组在拼盘的时候玩闹,结果浪费了原料,浪费了拼盘时间,等等。当然,很多组表现优秀:有分工、有担当,做事有节奏。

活动中出了各种状况,也有各种收获。各组“写”的内容明显高于“做”的成果,小短文拼的是“口号”、“语录”、“爱的回忆”……显然活动更精彩,更意外,更有张力。譬如,仁组(我们班小组名:仁、义、礼、智、信、美)学生活动时很活跃:边吃、边玩,边摆,兴高采烈,情绪高涨。可是,结果出来后,其他组开始欢呼,开始享用“美食”的时候,仁组的同学都沉默了,最活跃的小A眼泪都流出来了。前后半节课情绪呈现了冰火两重天,在其他组庆祝胜利的时候,他们组在羡慕、嫉妒、互相埋怨中反省了:

“所有组都是边玩边摆呀,他们摆得也很乐呀!”

“信组有个宣传委员,经常搞板报设计,当然有经验了。”

“义组的xxx是学美术的。”

“智组最心齐,每个人带的水果都很多。”

“我们组准备的原料太少,造型没有他们有创意。”

游戏的规则是按输赢挑选小组座位,结果仁组坐在了最“西部”,要郁闷一周了。

看着小A伤心地抹眼泪,我的鼻子有点酸,嘴里的话也转了腔调:“每一组的表现都不错。每一组的‘乐’点不同,状态不同,不分高低。只要是真正的快乐,人生就是灿烂的,值得的,有意义的。下面请各组组长总结一下自己组的‘乐’点在哪里?乐的主题是什么?”

仁组:“我们组是先甜后苦,刚才拼盘活动中‘吃’得最乐,小A衣服上的巧克力就是‘乐’点的痕迹,我们的主题是:快乐是自由,是痛快!遗憾的是准备的材料太少,只快乐了20分钟。”

信组:“我们组的‘乐’点是‘拼第一’,有点压力,有点紧张,我们尝试各种拼法,大家的争论占了嘴,没地儿‘吃’。不过我们组吃到最后,乐在最后,因为我们拿到了第一,坐到了好座位,辛苦、争吵都值得。我们的主题是:快乐是争论,是思考!不后悔、不遗憾!”

美组:“我们组每个人都喜欢吃,所以带的水果都好吃,为了解馋,先把拼盘剩余的‘边角料’吃掉。我们组是边吃边拼边享受,我们的“乐”点是‘拼盘活动’。我们组没有特强的人,互相让步,所以我们整个过程都是温和而快乐的。我们的主题是:快乐是接受,是妥协,是弹簧!”

………

学生们问我喜欢哪一组的主题,我跳过了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忽略政治教师的身份和角色,站在“人”的立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都喜欢,因为都很真诚。但是不够,每个组的主题都有上升的空间。再恢复政治教师的身份,留下思考题:怎么样让情绪、情感的快乐维持得更长久?我们要做一只快乐的小猪,还是做一个痛苦的有思想的人?

“反思”就是回到自己,像镜子一样照到自己,就是从自己出发,再回到自己。

我认为,游戏是解决问题,学习是探索奥秘;问题解决了,游戏就完成了任务,是行为的参与和体验。奥秘是追究根源和探索意义的,它是一步一步地追问,一层一层地递进上升,是没有限制、无止境的“心”动的体验历程。所以才有“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孔子说得真好:对于学习、事业等,懂得它比不上爱好它,爱好它又比不上以它为乐。我想,如果一个人把学习当作快乐的事情,那么就会越学越快乐,收获就越来越大。我一直膜拜孔子的教育智慧,尝试“乐学”教学,希望进入“春风沂水”的教学境界。

其实,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无论是学习还是游戏,我们一直在理性与感性间寻求平衡。平衡点很难找到,就像孔子所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质,指人天生的本能与冲动;文,则是后天的修养,外在的文饰,也就是形式。完全缺乏文饰,会变得毫无约束;文饰太多,则变得虚伪做作,掩盖了人的真诚。因此,孔子主张”文质彬彬,而后君子“。理想的学习就是一方面在人原始的本性上添加规则规矩,另一方面又能让原始本性有自我发展、释放的舞台机会。我开始有些理解席勒:游戏对每个人的影响,智商、情商进步的脚步可能节奏不同,智力进化的道路可能会分叉,或者道边的小路会开放着,分离的元素可能会以一种独立的姿态在这条小路上进化,然而,凭借整体的原始动力,各部分的运动才得以继续。

三、游戏与学习互融

学习是枯燥、艰苦的脑力活动,同时,学习中也一定会遇到疑难和阻力。我认为,游戏留给学习的最大价值就是爱的情感。爱可以包容游戏的盲目重复,爱融化了学习外在的目的和欲望,把被动因素转化为主动因素,转化为积极的力量。爱成为学习的“燃点”,如火柴的磷头,一下子就可能点亮思维,点燃学习中活泼的生命力。爱是开放的心灵,接受来自各方面的信息。爱是学习的一个插头,可以对接游戏的各种信息插座。从此,游戏和学习相和、相通、相融。

案例三:为了配合学校宣传,我们班需要拍一张封面照。我和摄影师商量,不要告诉学生目的,完全不知情的表现会自然一点。没想到,学生一见到摄影师,动作和笑容立即就僵硬起来,各种“pose”各种“萌”,无论我和摄影师如何说“放松一点”、“自然一点”,状态都无法做到自然放松。情急之下,班长突然一问:“大家能否同时离地,脱离地球引力?”学生们立刻恢复了“游戏”状态的孩子样,做着各种跳高的预备动作。班长喊了一声“跳”后,大家脑子里只有“跳”这个动作指令,完全忘记了摄影师的存在,就连我也像孩子一样跳了起来。当班长喊“跳”的时候,其他所有的一切声音都好像停止了。这个声音很“给力”,大家一起跳起来,瞬间带来血液上涌的痛,很释放、很美妙的感觉。自然,我们完成了一张永远无法摆拍出的激情四溢的封面照。

极赞同席勒说的“人在游戏时,才完全是人”。这时,人才摆脱了种种内在的规定,也才具有真正的自由,维护了人的整体性,也才是真正的人。我想,孩子们的个性、生命的特色在各种游戏活动中不断地发芽、开花、结果。每一个时刻都是对原有的增添:它们不只新鲜,还无法预知,令人期待。

我至今还只能向往孔子“春风沂水”的教育境界,我的学生也缺少曾点“率真自我”的人生志向。我们都在复制别人的人生中挣扎,但偶尔也会思考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孔子的时代没有统一考试,不需要特别一致的方向,所以他的弟子,可以一人一个志向,一人一个模样。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人的思考也变得高效的今天,确实也难以复制彼时的做法。但是,这个时代也有这个时代的人的发展方式。

游戏总会让学生们反思,更让我反思,反思中又总会有挣扎。有学生说,没有挣扎,就没有值得活的人生。这句话擦亮了我们的思维,让我们接受学习中的各种疑难阻力。接受,让我们呈现出自然、放松的“自由的心灵状态”:无所求,无所待,没有目的及欲望。如此,我们的生命就能摆脱规定,得到解放。这,应该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心灵的绽放。

人生好比是一场游戏,地球就是一个大的游乐场,各种玩具,各种布景,各种人物,每一个时刻都充满奥秘,都值得留恋。当下值得认真对待,未来更值得认真准备。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有存在的理由,都会带来生命的启示,只是有很多时候,我们尚未发现。因为生命的每个时刻都充满了各种创造,包括不断地自我创造。创造越是完整,我们做的事也就越有意义。我想,对于学生这样有思考的生命来说,存在就是改变,改变就是成熟,成熟就是不断地激情创造。

学习是一个通道,这是我能想到的最好比喻。游戏则像雨伞一样将教育中的人格、人文和人才品质在瞬间撑开。学习是从游戏到生命“完型”的通道。游戏是学习的起点、过程,反思让孩子回归游戏,我们回归孩子。所以,请与学生一起游戏,一起反思,一起成人、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