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多层螺旋CT在老年真菌性肺炎中的诊断价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多层螺旋CT在老年真菌性肺炎中的诊断价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老年真菌性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组织学、实验室检查等确诊的60例老年真菌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多层螺旋CT扫描,对比常规CT图像与薄层及多平面重组(MPR)图像的CT征象。结果:多层螺旋CT常规图像与薄层及MPR图像比较,在不同真菌感染病变累及情况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常规图像与薄层及MPR图像各征象对比,薄层及MPR图像对于磨玻璃影、空洞、晕征、线样网格影、小结节的显示率相对于常规CT图像有显著提高(P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老年真菌性肺炎; 薄层; 多平面重组; 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 R56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0055-02

doi:10.14033/ki.cfmr.2016.3.029

真菌感染目前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及介入医疗、器官移植等生命支持手段的广泛推广,使得真菌性肺炎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据相关信息资料显示,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老年患者是真菌性肺炎最易感染人群,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真菌性肺炎发病率位居各年龄段之首,其原因多与老年患者身体状况差、多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机体防御能力低下、侵入性操作及广谱抗生素使用多等有关[2]。真菌性肺炎绝大多数是条件致病真菌,以白色念珠菌、隐球菌、曲霉菌等最为多见。由于真菌性肺炎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与体征,影像学表现则复杂多样,故临床易出现误诊或漏诊[3]。为探讨多层螺旋CT在老年真菌性肺炎中的诊断价值,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确诊的60例老年真菌性肺炎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组织学、实验室检查等确诊的60例老年真菌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60~97岁,平均(71.6±8.5)岁,住院时间15~63 d,平均(27.5±4.8)d。基础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3例,恶性肿瘤放化疗后20例,糖尿病5例,自体免疫性疾病2例。真菌感染前60例患者均使用过抗生素,使用2种以上者43例,抗生素使用时间5~28 d,平均(18.5±7.4)d。抗生素主要包括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60例患者中,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21例,经CT引导穿刺确诊18例,经手术病理确诊9例,其余经痰标本培养确诊12例。

1.2 方法

仪器为西门子Somatom Emotion 6层螺旋CT机,受检者先取仰卧位,自肺尖至肺底对全肺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参数为管电流120 mA、管电压120 kV、层厚5 mm、层距5 mm。增强扫描时采取肘前静脉高压注射器团注给药,选用碘帕醇为对比剂,注药速度为3~4 ml/s,总量为80~100 ml。将所得数据传送至工作站,进行横轴面、矢状面、冠状面多平面重建(MPR)及薄层重组(层厚1 mm、层间距1 mm)。

1.3 图像分析

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进行独立阅片,分析CT征象,如有诊断不一致时进行重复操作,并细致分析、协商确定。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真菌感染累及情况

多层螺旋CT常规图像与薄层及MPR图像比较,不同真菌感染病变累及情况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法真菌感染病变累及情况比较 例(%)

真菌类型 常规CT图像

薄层及MPR图像

字2值 P值

单侧 双侧 单侧 双侧

曲霉菌(n=21) 12(57.14) 9(42.86) 13(61.90) 8(38.10) 0.099 0.753

白色念珠菌(n=17) 8(47.06) 9(52.94) 9(52.94) 8(47.06) 0.118 0.732

隐球菌(n=11) 7(63.64) 4(36.36) 6(54.55) 5(45.45) 0.188 0.665

放线菌(n=6) 4(66.67) 2(33.33) 5(83.33) 1(16.67) 0.444 0.505

毛霉菌(n=5) 3(60.00) 2(40.00) 3(60.00) 2(40.00) 0.000 1.000

2.2 CT征象

多层螺旋CT常规图像与薄层及MPR图像各征象对比,薄层及MPR图像对于磨玻璃影、空洞、晕征、线样网格影、小结节的显示率相对于常规CT图像有显著提高(P

3 讨论

真菌为条件致病菌,可寄存于正常人黏膜、皮肤处,当出现机体抵抗力下降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多种抗生素时可使真菌大量繁殖、侵袭,引发感染[4]。老年人群是真菌感染的高危人群,老年人本身机体抵抗力低下,多患有多种慢性基础疾病,抗生素与激素使用较多,长期使用则可导致机体免疫力明显下降,故易引起真菌感染[5]。老年真菌性肺炎目前已成为老年患者真菌感染的常见类型,老年真菌性肺炎常继发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疾病后[6]。

真菌性肺炎的CT表现较为复杂,各种征象并存,如实变、空洞、毛刺征、线样网格影、小结节等,并多以一种或两种征象为主,与此同时合并有其他征象。本研究中,通过对60例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可见,CT征象以空洞为主者26例,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空洞病灶,边缘模糊,壁多较薄;征象以肺炎样实变为主23例,呈片状阴影,部分病灶绕以晕征,且晕征在MPR或薄层图像上更为清楚;征象以结节为主11例,表现为较小且多发结节,直径在5~19 mm,结节可伴晕征或空洞。在进行螺旋CT诊断,当肺内有典型球形病灶并伴有晕征与新月征时,一般可诊断为曲霉菌感染;肺部病灶呈多处、多发、多样化影像改变时,或变化快时,一般为真菌感染;对真菌性肺炎高危人群,出现肺内多发空洞病变,且空洞周围可见有晕征,空洞内呈现鸟巢改变,肺部真菌感染的可能性极大。国外制定的真菌感染诊断标准以新月征、晕征及实变区内空洞为重要特征性表现,但这三种CT征象临床并不多见,而以磨玻璃影、结节更为常见[7],本研究也是如此。本研究通过对比常规CT图像与MPR结合薄层图像发现,后处理图像在各种征象的显示方面更具优势,尤其是磨玻璃影、空洞、晕征、线样网格影、小结节的显示率相对于常规CT图像有显著提高。多层螺旋CT后处理图像获取的信息相对于常规CT扫描图像明显增多,对病灶形态、内部结构、周围改变等能做出更为准确的观察,故对各种征象的显示及分布判断也更为准确[8]。如对小结节征象,后处理图像在外周血管的显示上更为准确,当常规CT图像怀疑是小结节但不能确定时,可给予后处理图像来确认。

综上所述,相对于常规CT图像,多层螺旋CT薄层图像和MPR图像对老年真菌性肺炎均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CT薄层图像和MPR图像对肺实质、血管、肺容积、肺结构改变等均能清晰显示,两者结合起来可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杜凯磊.ICU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氟康唑抗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3):125-126.

[2]陈淑君,邵峰,邵国良.肿瘤患者化疗后肺部真菌感染CT多平面重组技术价值评估[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0):2267-2269.

[3]冯解傻,陀子能,梁汉欢.64层螺旋CT在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6):948-950.

[4]廖巧芬,胡晓蓉,卢卫明,等.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恶性血液病真菌性肺炎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23):2170-2171.

[5]俞羚,韩雪盈.多层螺旋CT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52.

[6]杨中良,夏娟,杨秀云,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并发真菌性肺炎危险因素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7):94-97.

[7]司海峰,李洪江,周玉凤.多层螺旋CT诊断肺炎性假瘤临床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12):1214-1215.

[8]杜f兵,陈世孝.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在原发型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1):3-4.

(收稿日期:201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