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柳巷的新旧风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柳巷的新旧风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柳巷由何而来,没有人能说清楚。

传说里朱元璋的西征大将军常遇春曾被太原城柳氏搭救,遂密告柳氏不日将率大军前来攻城,要她把柳枝插于门前,明军见到会尽心保护。善良的柳氏走家串户, 教邻居如法炮制,于是邻居均躲过战火。之后,柳枝生根发芽 ,“柳巷”随之诞生。

传说,往往揭示着历史。同样的传说也曾经用于赵匡胤的名下,虽然传说不可为凭,但柳巷由来已久是无可置疑的。据地方志书的记载,柳巷起初并不是一条繁华的大街,而是一条院落破旧的市井 小巷,居住着饱经风霜的穷苦市民。是清光绪帝中叶的那一场大水患,淹没了城南和南关城的商市街巷,商贾们才逐渐向柳巷、桥头街一带迁转,使这条僻静、萧条的小巷,变成店铺毗连、行商坐贾云 集的闹市。尤其是在辛亥革命之后的二十多年中,柳巷的商品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太原当时的商业中心。“大隆祥”、“庆记”等五大绸缎庄在这里竞争;“大兴茂”、“志成”、“福利生”、“庆 华源”、“履华新”等鞋庄在这里角逐 ;“中华”、“中德”、“顺天立”等药行在这里争衡;“恒隆源”、“东方德永”、“近亿号”、“三和兴”、“三义永”、“稻香村”等菜店、茶庄 、点心铺、水果铺在这里发迹。享有盛誉的“正大饭店”、“晋隆饭店”,在这里新建洋式楼堂,烹炒中西大菜,经营豪华旅馆,达官贵人多下榻消遣于此。

从上世纪20年代起,柳巷就成为太原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地段。直到上世纪60年代,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柳巷两旁的商店纷纷关门,房屋经租或收归国有后,分配给市民成了住房,柳巷也从一条商 业街变成了居民区,不过柳巷四周依然是商业网点最为集中的地方。

上世纪80年代,衣服要穿华泰厚的,饺子要吃认一力的,元宵要吃老鼠窟的……那段时间,是柳巷众多老字号的鼎盛年代,家家都有每天刚一开门,顾客便一哄而上的热闹和辉煌。历史悠久的老字 号重现辉煌,建国后形成的新名牌也在分庭抗礼,妇儿商厦、柳巷大鞋店、开明照相馆……那时的太原人,不管买不买东西,星期日都要来柳巷逛逛,窄窄的柳巷挤满了人,真是摩肩接踵。

新世纪初的柳巷,是太原市最繁盛的地方。白天,可逛逛老字号,寻觅深厚的历史;也可去现代大商厦做一个白领丽人,或者到特色商场享受淘宝的乐趣。晚上,柳巷则是另一番景象,地摊一字排 开,搭个铁架子就能开张,东西便宜,销量也好。摊贩后面是大排档,有煎炒烹炸的大餐,也有一碗面皮、凉粉的小吃。下了班,一路走走逛逛吃吃,就是一晚上的快乐时光。像柳巷这样集中了阳春白 雪与下里巴人的立体式消费结构,什么消费层次都能在此找到自己合适的产品,这样的商业街,在全国也少见。

当年,柳巷柳北区域聚集着老太原各行各业的老字号:六味斋、清和元、一间楼、华泰厚、老香村、双合成等。2005年柳巷改造完毕后,许多老字号都 搬离了生存多年的柳巷,这其中有天津包子铺、顺天立、乐仁堂、清和元,包括最后一个搬走的有170多年历史的双合成。曾经辉煌的老字号,退出了柳巷这个大舞台。城市格局在变化,如果一个商圈和商业街没有独特的地方,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再老的资格,再风光的历史都无法掩盖华丽的褪色。毫无疑问,在柳巷改造的同 时,柳巷商圈也面临着新的脱胎换骨。

新柳巷的每一处建筑、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牌匾,都经过了精心打造。商铺陈旧的门头牌匾也焕然一新。最具特色的还要数那些百年老店,六味斋、老香村……建筑外立面羽翼上翘,显露出一派古 香古色的韵味。古典中有新潮,时尚中有古朴,通透中彰显着大气,整齐中蕴含着婉约……柳巷变得更加瑰丽耀眼!

柳巷的夜晚,灯火辉煌。听流行歌的、滑旱冰的、逛夜市的人头攒动,大剧院更是晋曲飘香 ,雅韵悠扬,台下坐满了如痴如醉的三晋“老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