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重庆洪崖洞民俗风貌区的空间设计与装饰文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重庆洪崖洞民俗风貌区的空间设计与装饰文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当今大量的现代建筑中仍显现出了传统的造型和装饰痕迹。重庆崖洞民俗风貌区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巴渝传统民居以群落和山地建筑为主体的原有空间与装饰意象,是巴渝文化、三峡文化和移民文化的缩影,是巴渝地域文明的凝固,是重庆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与结晶。

[关键词]洪崖洞;空间设计装饰文化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文化是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而形成的一种传统文化。随着建筑类型的增加,建筑结构的变化,建筑材料的多样化以及民族文化的发展,建筑装饰文化的内涵丰富起来。虽传统装饰受到了现代装修及装饰材料的巨大冲击,但在当今大量的现代建筑中仍显现出了传统的造型和装饰痕迹。这是因为建筑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同时还要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和审美需求。

重庆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重庆洪崖洞民俗风貌区位于重庆市核心商圈解放碑沧白路,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的滨江地带,以最具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脚楼”风貌为主体。

一、设计理念

巴渝传统建筑以民居群落和山地建筑为主体,具有雄浑的气势、丰富而立体的层次和自然生态的景象。巴渝地区多山多水,且山地地形千变万化,传统山地居民正是因因地制宜建房而显现出多姿多彩的建筑形态。洪崖洞民俗风貌区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原有的空间意象,而不是只有建筑立面皮毛的仿古商业街。

洪崖洞地区南高北低,80米左右的进深,落差近50米。洪崖洞位于沧白路以北,片区最高处。

在总体空间规划方面,根据具体地形条件,以及保持传统性街区风貌的总体规划要求,民俗风貌区内部交通联系由步行梯道承担,基本保留原有的“三横八纵”的街道格局,并强化了纸盐河街、洪崖洞街、天成街3条横街的贯通性,以此为主干,辅以若干纵横梯道,共同构成以“街”为主的外部空间。建筑的层次和高度比以前略有增加,因此街道的高宽比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在主要出入口和中心位置,街道空间适度放宽了,以产生变化,供人停留。

在细部空间处理上,民俗风貌区充分遵循了原有空间的场所精神和处理方式,因地制宜,突出山地特色,秉承了传统装饰空间设计理念。这些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建筑物充分表现了洪崖洞地区的传统文脉。

设计师充分结合自然地形条件,建筑沿等高线结合山地地形水平展开,柱脚下吊,廊台上挑,屋宇重叠,踏道盘旋,充分展示了“皆重屋累居”的山地住居风貌。配合建筑院落的跌落层次,用形式多样的梯道、台阶将院落空间有机地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序列。由于建筑物的进退处理和高低变化,使比较单一的街道空间蜿蜒曲折、一张一弛,给游人以移步换景的空间体验。风貌区依托旧址重建,此举既充分汲取前人的择址优点,使建筑物与地形取得了良好呼应,又极大地保留了原有的空间肌理与历史信息,使原有空间得以再生,很好地表现了洪崖洞地区的传统文脉。

2.公共性外部空间的再创造。

公共性外部空间包括街头小游园、娱乐空间、硬质景观、传统街巷和建筑庭院等。其开敞空间以原有空间为主体构成,是人们生活、游乐、交往、休憩、交通的复合空间,对于适当降低建筑密度改善空间条件,起着主要的作用。这一系统由梯道、步行街、小广场和梯间台地构成,地形虽陡峭,而做到了紧中有松,急中有缓,空间节奏分明,人情味十足。设计师们使每一个节点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体现了原有空间的精髓,为人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空间。

3.单体建筑设计灵活多变。

就单体方面来看,建筑设计手法也力求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在适应地形、地质和气候条件等方面,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原则。综合运用台、吊、坡、拖、梭、靠、跨、架、错、分、合、挑等手法,灵活、艺术地构成了婀娜多姿的山地聚居地独特风貌,建构了一座山地传统民居的博物馆。

风貌区建筑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框架结构建筑的优势,自由灵活地划分空间,使室内外空间得以有机联系。由于风貌区以商业服务为主,需要较大的完整空间,为了不产生尺度上的差异,在建筑形体和立面的装饰处理上,增加了层次的划分,重复使用传统建筑的立面元素和符号,将单栋建筑处理为多个建筑,保持与原有聚居地的肌理相协调。

二、装饰文化与巴渝传统文化的关系

装饰是民居建筑构成的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建筑物的性质和地位,以及人们的精神追求和物质生活。重庆洪崖洞民俗风貌区营造了一个完整的建筑装饰系统,它包括宅居建筑、室内室外的陈设以及环境装饰三大部分,这三部分构成完整实体,除了适应商业生活的需要之外,还与文化观念紧密相连,寄托诸多的思想精神,强调身心的构筑,这些追求铸就了巴渝文化的特色,显现了巴渝儿女的人生观。

洪崖洞民俗风貌区建筑装饰在表现形式和技艺上既秉承巴渝传统装饰艺术精邃又具有自身质朴特色,与巴渝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相得益彰。

1.艺术化形象设计与人文精神元素的整合,彰显巴渝古建筑群的韵律。

艺术化形象设计是通过对精神元素的整合、升华,由现实的物理元素去实现,而不是简单的罗列和物理元素的堆砌。它在设计师千辛万苦的锤炼下,在一定的审美原理中,给众人启示,让众人参与、领悟,使它趋向完美。重庆洪崖洞民俗风貌区文化内涵深,外延广。但它毕竟是具有自身使用功能的建筑物,不能把它看作是摆满文化产品的超市。建筑毕竟有自己的语言和特性。在这里,涌泉、滴水池与密置的石材踏步对比;粗大的圆柱与高挑的屋檐相衬;挑檐设计为主次三块屋顶造型使单体建筑产生群体的感觉,让人可以联想到高大错落的巴渝古建筑群体的韵律。

2.建筑装饰艺术蕴含丰富的巴渝传统文化。

民俗风貌区建筑的各个部件或装饰构件丰富多样,如山墙、屋脊、挑檐、挂落、雀替、驼峰、柱础、掸拱、门窗等,多用精致美观的木雕、石雕、砖雕、泥塑、彩绘或陶瓷饰物制成,其中所反映的内容或传统典故,是移民礼教和本土文化的生动展示。尤其突出的是丰富多样的木雕装饰艺术,民俗风貌区的木雕主要集中在门、窗、家具以及雀替上。雕花细腻,造型多变,在对称的格局上寻找局部的变化。在内容上,多以植物、花卉为主,以及如意纹等。石雕大都以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为对象,柱础上的石雕古朴笨拙,给人以厚重感,栏杆上的雕花细腻精致,层次丰富,线条流畅,疏密适中,动物活灵活现,形象生动,植物特征鲜明,具有很好的概括性。柱础与栏杆似乎是不起眼的建筑元素,而恰恰在它们身上的雕饰反倒叫人觉得建筑师的精细和房主人生活品位的高雅。其中,龙凤、牡丹、云气纹、麒麟都是常见的题材。

不管是石雕还是木雕都是源于人们祈福消灾、趋吉避凶的朴素思想。巴渝古代装饰的形成,与根深蒂固以血缘宗法为纽带的人伦关系,以及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密切相关,巴渝特定的文化背景孕育着建筑装饰这块土壤,给它活动和创造的空间,并且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文化规范与审美意识。

3.建筑装饰文化成为巴渝传统文化的载体。

朦胧感、模糊性、含蓄美是中国艺术的共性,同样也体现在环境装饰设计中。在这里,传统与现代两种复杂的脉搏都在跳动。在造型上采用了一种似现代又似传统的表现语言,似与非似的元素构成,又体现着中国艺术朦胧感的这一特性。同时,这种文化的延续和新形象的托出,是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转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它造成传统与现代有机地合成,在含蓄中表现出多元复杂又个性鲜明的千年巴渝古风的气质,即让传统插上时代的翅膀,让传统获得新生。

三、所传承的巴渝历史文化信息

在城市旧区更新改造的问题上,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和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理论、政策与实践。城市的旧区改造与更新既是一项巨大的物质生产活动,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因此建筑师只有走出狭窄的建筑学专业领域而与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相结合,才能真正有效地做好城市旧区更新工作。重庆洪崖洞民俗风貌区的设计就是寻求在更宽广的社会领域中找寻城市旧区更新的解答方案,而不仅仅只局限于狭隘的建筑美学与技术范畴。洪崖洞民俗风貌区建筑和环境保持了传统山地聚居环境的文脉关系,在建筑空间环境、建筑形式、材料肌理等方面传承了有价值的历史文化信息。

巴渝大地经历了近三千年的激烈历史演变与巴人世代耕耘,产生了独具特色的巴渝文化。重庆是巴渝文化发祥地,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先生在评价重庆时说:“巴渝地区,山川秀美,人文荟萃,建筑经历代先民之经营,形成独具特色之地域文化”。这是对几千年巴渝建筑装饰文化的赞美。巴渝建筑是先辈们去与天地奋斗,与恶劣的自然条件抗争的足迹。它触摸到先辈们世代劳作、迁徙、繁衍、生息的脉搏,感受到先辈们用心血和智慧垒砌的乡土建筑和乡土文化的魅力。领悟到重庆人坚韧顽强、吃苦耐劳、粗犷豪爽、耿直热情的气质性格形成的历史和地理渊源。重庆洪崖洞民俗风貌区的建筑装饰是巴渝文化、三峡文化和移民文化的缩影,是巴渝地域文明的凝固,是重庆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与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