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操作中体验,在体验中理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操作中体验,在体验中理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堂传授的数学知识都源自生活,为此数学课堂教学更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实际水平,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体验到充满探索和创造魅力的教学活动,在不断的探索中获得成功。笔者根据新课程的理念,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有效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例如教学《角的分类》时,我从猜谜语入手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我创设了一个童话意境,以小猪在生日聚会中猜谜语遇到的几个数学问题为线索,展开教学,让学生们领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的思想。同学们你能帮小猪猜谜语吗?谜语:横看是把尺,竖看是根棒,年龄最最小,大哥它来当(打一数字,答案为1)这时学生的兴趣就会非常高涨,课堂的学习气氛更为激烈。然后通过扇子的谜语,导出老师手中的扇子进行演示各类角。接着课件出示各种大小不一的角,你认识这些角吗?让学生尝试分别量出这些角的度数,根据角的度数大小,再建立概括出什么是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概念。最后根据角的大小让学生正确地进行分类,角可以分成哪几类?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这一环节的设计,由浅入深,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操作试验、明确概念

为了使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笔者尽可能多给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如学圆锥体积时,通过让学生操作试验,探究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1.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形容器作试验。用倒水或倒沙子的方法试一试。有的学生先把圆锥形容器装满沙子,再往圆柱形容器里倒,三次正好装满。还有的学生先把圆柱形容器装满水,再往圆锥形容器里倒水,正好倒了三次。同学们通过亲自试验发现:圆锥的体积正好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2.用不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形容器作试验。当圆柱体和圆锥体既不等底也不等高时,同样用倒水或倒沙子的方法试一试。试验结果:圆锥体积不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通过让学生操作试验,多种感官参与实践活动,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三、自主探索、明确算理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学内容《分数的简单计算》。在教学中,教者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活情境,让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主题图,小华一家三人分吃西瓜。妈妈将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小华吃了八分之二,小红吃了八分之一。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先让学生提出问题,再根据问题来展开教学。同学们纷纷回答,有的学生说:他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有的说:小红比小华少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接着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尝试列式计算, + 要求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但同学们对算理说不清楚。为此教者让学生自主探究算理,要求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生1:我是这样想的(实物演示折一折),用一张圆纸片表示一个西瓜,平均折成8份,从图上一看就知道了,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 。生2: 是2个 , 是1个 , + 也就是2个 加上1个 ,一共是3个 ,也就是 。生3: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 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生1: 是2个 , 是1个 , - 也就是2个 减去1个 ,得1个 ,也就是 。生2: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在经历“再创造”的过程中,完成了对新知识的构建,自己发现问题、感悟新知、明确算理,学生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合作探究、建构知识

合作探究交流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师生进行互动,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达到取长补短的过程。同时合作互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弥补传统教学中课堂发言机会的缺陷,让学生参与知识发展的整个过程,理解数学的知识,掌握数学的基本技能。例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时,分三个步骤:第一步:设疑。教者手上拿着两张不同大小的长方形纸,展示给同学们,你能用什么方法知道哪张纸的面积更大吗?第二步:质疑。让学生自己操作,通过折叠无法确定哪张纸的面积更大,发生认知冲突,怎么办?第三步:解疑。在长方形纸片上动手摆一摆,先小组合作探究,提供学具图形(长方形、圆片、正方形)。学生合作操作后进行交流:有的学生选择用学具长方形摆;有的用圆片摆;还有的用正方形摆。这时教者问这三种摆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合适?再通过课件演示同样大小纸片摆上不同大小的正方形,一张摆12个,另一张摆8个,这时问学生:“摆12个正方形的纸面积更大吗?”学生在讨论中更加明白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面积单位。学生经历从设疑到解疑这一知识形成过程,达到体验自主建构知识目标,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作用,突破难点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自身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参与到亲手实践、小组合作交流、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并获取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掌握基本的数学技能,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让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得到实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