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物理概念和规律课的启发式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物理概念和规律课的启发式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所谓启发式教学,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就是不把学生背进来,抱进来,而是“诱”进来。“君子之教,喻也。”这里的“喻”,就是启发诱导,循循善诱。一个“诱”字,概括了教法的宗旨,变教为诱,变教为导,这就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实质。对学生来说,启发式教学不是让他们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猎取。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个“思”字概括了学法的要害,“学贵心悟”,学习当然要五官并用,但都要靠大脑来指挥,独立思考,变学为思,变学为悟,这是实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要上好概念规律课,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愉快而有选择地探索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影响学习自觉性的最直接因素,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体现,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因此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有新异感

从学生的心理结构的基本要素来看,设置带有启发性的物理情境,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一堂课的成败,学生学习的情绪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物理的情境,我们可以采用实验观察法,展现物理情境;讲述小故事,造就物理情境;利用插图、挂图,创设物理情境;选用习题,再现物理情境;开展竞赛评比,设置竞争情境;师生情感交流,激励好学情境等等。

2.教学要有层次性,尽量符合学生的心理、思维的一般规律

任何学习活动,都要符合学生的心理、思维的一般规律,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的需要,而满怀激情地继续钻研下去,因而有层次、成梯度的启发式教学,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高涨,而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例如:深与浅是一对矛盾,但又是一个统一体,深是本质,是从教学内容角度来谈的;浅是现象,是从教学方法角度来讲的。所谓深,是指深入事物的本质,抓住事物的规律性,清楚阐述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规律性知识,如概念规律等。所谓浅,是指施教要浅显易懂、生动有趣、明白清楚、引人入胜。一句话,教学过程要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

3.教学要使学生有成功感,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感中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持久,能否一浪高过一浪,关键在于能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看到成功,在精神上得到满足,产生愉快的情感。只有使学生获得成功感,才能进一步使学生产生新的求知欲,满怀乐趣地继续钻研下去,使学生越学越想学、越爱学,学生能“学有所得”,内心就会充满喜悦,就会不以为苦,就会有持续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学要千方百计在“学有所得”上下工夫。

二、教师要发现问题,设疑诱导

一个成功的教学过程,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有层次地步步设疑、导疑、解疑,学生则不断地生疑、质疑、释疑,教师在步步诱导、启发,学生在不断深思、领悟,设疑成功了,就能推动导疑、解疑,因此要注意:1.教师的诱导启发,在于善于设疑。一场成功的文艺演出,往往一开始就把尖锐的矛盾冲突呈现在观众面前,紧紧扣住观众的心弦,使人欲罢不能。教学也是这样,必须以疑引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把他们的注意力迅速吸引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上来。大疑大进,小疑小进,无疑不进,要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提示疑点、解决矛盾。2.激疑还表现在回答学生的问题上。教师要善于拒绝回答学生没有认真思考过的问题,对于学生的提问不要一问就急于仔细回答,而要善于反问,让学生先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或者启发他去思考。

三、实验探究

“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世界的辩证途径,”归根结底一句话:“通过实践发现真理”是实验探究法的理论依据。实验探究法一般是通过实验探索和归纳研究两个教学层次去形成概念、认识客观规律的。一般的教学模式是:诱导准备――实验探索――归纳研究――迁移深化。具体做法:1.诱导准备有两种方法:一是由教师根据实验目的设计一系列程序性的实验,课前印成讲义,发给学生预习;另一种是由教师创造必要的条件,启发学生自己设计实验。2.实验探索阶段,则是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要求他们仔细观察、勤思索、善总结。教师要加强观测方法的指导,以提高观测效果。要引导学生特别注意观察实验产生的条件,同时还要重视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修养。若实验中学生遇到了困难,教师要给于启发性帮助,以免他们由于失败而灰心,引导他们失败后总结教训,从荆棘中踏出成功的道路,使学生逐步形成操作能力。3.归纳研究是以操作观测为基础,使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这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关键。为了做好这个转化,避免简单生硬地得出结论,必须在实验后,及时把观察到的一系列现象和所做的记录作为入门的导向,向学生提出一些总结性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追根究底的迫切感,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抽象、概括,最后形成理性认识。这是培养创造能力,获得探索成果的关键阶段。例如:楞次定律的实验完成后,让学生分类整理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1)哪几个实验的线圈中原磁场磁通量是增加的?这几个实验中,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的方向是否一致?是怎样的关系?(2)上述哪几个实验中的线圈中,原磁场的磁通量是减弱的?这几个实验中,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是否一致?(3)根据对前两个问题的回答,你能看出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的磁通量的变化(即磁通量的增强或减弱)之间有什么关系?感应电流的磁场是帮助原磁场变化还是阻碍原磁场变化?学生通过对前两个问题的回答,大多都能得出第三题的答案。4.迁移深化物理规律总结出来了,但认识过程并没有结束,学生不可能一次就理解、掌握规律,还需要继续创造教学情境,让他们反复体会,反复思考,经历一个再实践、再认识的深化过程,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

(作者单位:河南省西平县杨庄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