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问题式”实习模式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针对独立学院实习教学环节中存在实习量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问题式”实习模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习,并改革实习成绩考核方式。调查表明该模式实习效果良好。
关键词:实习,问题式,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4(b)-0000-00
实习是机械类本科专业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是学生把掌握的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践、获得工程意识的一个最主要途径。通过接触工厂的生产实际,让学生了解行业状况,亲身感受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生产管理等各环节,初步建立起工程技术、市场、经济、质量、成本、安全等工程意识。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独立学院机械类专业,实习质量的好坏尤为重要。
1.现阶段实习环节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学扩招,学生人数增大,采用传统的“接受式”实习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采用现有实习模式的主要弊端有:
1) 现有的实习模式像是一次次的“放牧式”的“工业旅游”。传统“接受式”实习,由实习指导教师或工厂技术员现场讲解,但由于车间噪音大、场地受限,加上实习学生数量较多,能够听到讲解的人数有限,大部分学生都是漫无目的游走。并且这种模式的实习效果一方面受制于指导教师业务水平能力,另一方面工也往往受制于企业的生产计划。影响了实习质量,打乱了实习计划。
2) 学生实习过程缺乏主动性,实习积极性不高。很多学生的实习报告甚至变成了企业简介,或者为了仅仅是从工厂抄回来的生硬的工艺流程。由于缺乏引导和约束,很多学生疲于应付,实习态度散漫。
实习结束,学生普遍反映实习过程中没有目的,教师、实习企业也反映实习效果不明显,实习质量大打折扣。这种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独立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更是致命的薄弱环节。
2.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简介
教育部于2010年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就是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1003 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到371 万人。目前,国内已经有两批近200所院校的工科专业参加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计划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使建立在学科研究与学术分析基础上的工程教育回归其本来属性,更加注重工程设计与工程实践本身的系统性、完整性、认同性与和谐性教育。面向工程、面向实践,是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准则。卓越工程师培养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区别之一就是强调实践。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实践不仅能使学生增长经验、把学到的知识与工程实践和社会需求对接,而且能够触动学生心灵,使其产生开拓创新的激情与灵感。经过实践历练的学生可以把僵化的书本知识内化成为灵活的创新能力。
按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指导思想,各个高校都在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展开有益尝试。针对实习环节,国内有关高校提出了“提问式”、“基于现代工程理念”、“身边教学法”等等实习教学模式,同时也有汕头大学、燕山大学等学校借鉴国外CDIO模式的实习教学改革。
3.“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机械类专业“问题式”实习模式
目前,广西自治区有广西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学校参加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但依然没有独立院校参加该计划。独立院校无论是师资还是生源质量均与这些院校有较大差距,无法照搬同样模式。
依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基本指导思想,采用“问题式”教学法开展机械类专业的实习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在实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实习质量。本文提出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问题式”实习模式,以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机械类专业实习为例进行一次有益尝试,必将为提高独立学院机械类及其他工科专业实习质量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意义及实践验证意义。
3.1以“卓越工程教育培养师计划”为总指导,切实提高实习质量
机械类专业最终培养的是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按照卓越工程师计划精神,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工程实际。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问题式”实习模式将通过加强与企业的联合,制定科学的实习方案,真正提高学生对机械行业的认识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
3.2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编纂实习指导书,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指导作用
现有的实习方法是“接受式”教学法, 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2012年5月19日在重庆召开的全国第七届机械类课程报告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大校长李培根教授做的主题报告中提出:要以学生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基于这种思想,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问题式”实习模式通过召集有工程背景的教师,结合学生专业及企业实际特点新编写实习指导书。通过实现各个阶段的控制,保证实习质量。
实习进行前,除了做常规的实习动员外,先安排带队实习老师去实习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生产、技术、设备情况,在保证企业技术机密前提下,和企业技术员针对不同专业共同提出若干问题。然后给学生开展一个简短的实习讲座,介绍企业生产、技术、设备基本情况,同时提出准备好的问题并要求学生任选其中若干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实习过程中寻找答案。
实习过程中,加强安全和考勤,积极引导并解答学生在实习中的疑惑。在生产计划允许的情况下请企业技术员专门解答和讲解。
当天实习结束,召开开放式小组讨论会,师生共同参加,学生交流当天的实习体会,并解答其中的问题。这期间,鼓励学生回答彼此之间的问题。总的实习结束,最终提交实习报告。
3.3建立合理考评机制,为提高实习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制度是保证实习计划有效开展的必要保证。合理的考评制度可以激发学生和带队实习教师的积极性。学生的实习成绩的确定主要考虑出勤率(30%)、实习报告成绩(40%)及带队实习老师和技术员平分(30%,主要考虑实习现场态度及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三部分。为了提高教师参与带队实习的积极性,也采用适当激励政策,学生每天给带队实习的老师评价,最终根据学生评价和指导老师工作量进行考评,对表现优秀的老师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4.结论
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问题式”实习模式改变了现有“接受式”实习方式中存在的学生实习过程中无目标,积极性不高的现状。采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实习主动性,发挥学生实习主体地位,切实提高实习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宏献,李冰,耿雪霄. 独立院校机械类专业生产实习现状及分析[J]. 科技资讯,2011,(23):247.
[2] 秦春节, 黄中原.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的改革[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5):652-653.
[3] 李继怀,王力军.工程教育的理性回归与卓越工程师培养[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3):140-142
[4] 张宏献,傅胜华,丁伟.新建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问题导向式”实习模式探究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16,(17):159-160
[5] 吴文辉.论卓越工程师的工程精神和工程意识[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7):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