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创伤与自传记忆概化的关系及调节变量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伤与自传记忆概化的关系及调节变量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章介绍了自传记忆概化现象及情感调节假说的理论解释,然后以情感调节假说为基础,分析了早期创伤经历与自传记忆概化的关系,并探讨了社会支持和个人人格在影响两者关系中调节的作用。

【关键词】早期创伤;自传记忆概化;调节变量

记忆是人类最重要的心智活动,它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个体而言,如果没有记忆生活将会变得混乱,他将无法获得知识,无法确认自己的身份,他会因为不认识身边的亲戚和朋友而无法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记忆的研究引起心理学家的关注,随着记忆研究的深入,研究者逐渐将注意力转向了与个人生活相关的记忆。那些关于个人生活事件的记忆被称为自传记忆,自传记忆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它具有指导、自我和社会三种功能,在指导个体解决问题、维持自我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发展与维持社会关系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因此,自传记忆对个人生活和心理健康来说尤为重要。目前,很多研究发现一些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个体出现自传记忆概化现象,研究自传记忆概化的机制对于促进人们心理健康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一、自传记忆概化现象及情感调节假说的解释

Williams1986年开发了一种自传记忆测验,在测验中提供数量匹配的积极情绪线索词(例如,愉快、自豪等)和消极情绪线索词(例如,愤怒、悲伤等),要求被试在60秒的时间内根据每个线索词提取一个具体的自传记忆。最后计算被试回答中具体记忆、类别记忆、扩展记忆和遗漏的数量。根据人们提取自传记忆时具体性可将提取到的记忆分为具体记忆和概化记忆。具体记忆(specific memories)指发生在一个特定时间和地点的具体事件;概化记忆(general memories)则指对某种重复事件的归类(类别记忆)或是对那些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的事件的记忆(扩展记忆)。自传记忆回忆任务时,一些人在提取与具体时间和具体地点相联系的事件记忆方面存在缺陷,他们更多地提取了概化记忆,Williams把这种现象称为过度概化自传记忆(Overgeneral Autobiographical Memory)。研究者最早在抑郁患者身上发现自传记忆过度概化现象,后来研究也显示自传记忆过度概化与一些精神疾病有关。

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些理论,用来解释自传记忆概化的原因和机制,其中最早的理论被称之为情感调节假说。Conway和Pleydell-Pearce认为自传记忆是按不同层次结构组织的,对记忆中具体事件的搜寻遵循从上至下的层次顺序,个体先想到一般的概化事件才能搜索到关于具体事件的记忆。对正常人来说,回想一个一般的类别事件引起较弱的情感反应,而提取到具体事件的细节则导致较强的情感反应。例如想到自己被骂的具体经过、对方说的什么话、在什么场景下发生,这些细节的回忆让人更加痛苦。情感调节假说由此提出,一些人特别是儿童期经历过不幸的人如果回想起具体的负面事件会引起强烈的痛苦情绪,出自保护自我的需要,他们会在具体记忆被提取之前就自动停止对搜索过程,来回避这些痛苦情感,而多次中途放弃具体事件的提取最终导致了自传记忆提取只停留在概化水平上。

最初一些研究者用实证研究验证情感调节假说的有关假定。例如Hermans2008年的研究为情感调节假设提供了初步的支持,他们发现在自传记忆测验中提取较少具体记忆的个体,经历挫折任务后较少表现出消极的情绪,因此过度概化自传记忆以一种选择性和弹性的记忆提取方式避免个体对具体事件的提取,最初是一种较为自然的反应,它对调整情绪至少具有短暂的积极效果。但因为心理健康不良者过于依赖这种策略,导致自传记忆提取越来越固着于习惯化的过度概化方式,从而使得反应策略过于僵化,使心理健康状态受到影响。从情绪调节假说来看,以较少具体性的方式提取记忆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消极的回避策略,来应付个人生活中的负性事件。研究者发现自传记忆具体性与几种回避应付的测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有更少具体性的个体倾向于有更多的回避应付方式,这种结果也间接为情绪调节假说提供了证据。研究者Debee等人2011认为情感调节的认知回避策略不仅会被抑郁和遭受创伤的患者采用,也会被健康个体采用,因此假设由急性应激导致的自传记忆过度概化与认知回避应付有关,32名被试接受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Trier Social Stress Test),在实验开始用美因茨应付问卷(Mainz Coping Inventory)测量认知回避,接受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后30分钟,使用AMT进行自传记忆具体性测试,结果显示回避应付与应激后的类别记忆增多有显著相关,进一步支持了情绪调节假说。

二、早期创伤经历与自传记忆概化的关系

心理创伤是个体在面临紧急、可怕的威胁事件而诱发的心理失衡状态。创伤带来的不安全、敌意和威胁一般都会引起个体的消极情绪。根据情感调节假说,经历过这种威胁事件的人,为了回避回想创伤经历引起的痛苦,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可能会采取回避、压抑等方式面对过去的创伤,因此刻意回避提取创伤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经过等详细细节,达到减轻负面情绪的目的。

一些研究的确发现过度概化记忆与过去创伤经历存在联系。Kuyken和Brewin1995年分析了抑郁女性的虐待历史与自传记忆概化之间的联系,结果发现,有抑郁且儿童期有待经历的女性与有抑郁但童年期没有待经历的女性相比提取了更多概化记忆,说明抑郁患者中有童年期虐待经历的女性自传记忆概化程度更为高。Hermans和同事(2004)的研究发现,与自传记忆概化的情感调节假说部分一致,过去身体虐待的严重性与更少的具体记忆有关,而其他事件种类(如待)与更少的具体记忆没有联系。另外,自传记忆概化可能由心理创伤、负性事件的侵入记忆以及一般记忆缺陷造成的,Wessel等研究者对25名患者和15名健康控制组被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印度尼西亚被试在童年期接触过暴行的人提取的具体自传记忆明显少于控制组,另外侵入记忆频繁出现、对创伤的回避都可以预测自传记忆的具体性,说明创伤和创伤回避对自传记忆过度概化有影响。关于创伤与自传记忆过度概化之间的关系研究,开始都是采用非创伤相关的刺激对遭受虐待的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研究,例如多数研究都是考察早期创伤经历与自传记忆过度概化有关。

但也有研究得出不一样的结果。Reviere和Bakeman2001年对110名大学生进行研究,研究中要求被试完成创伤经历、自传记忆和其他因素的访谈和问卷,但结果并没有支持情感调节假说,创伤组和非创伤组在自传记忆精细化程度上没有差异。有研究者对女大学生进行研究,在创伤经历检查表调查了29种创伤经历,分别属于情感忽略、情感虐待、性亲近、待和身体虐待,同时考虑创伤的性质(包括发生的年龄、持续时间、施虐者的亲密性和痛苦程度),结果发现,在具体自传记忆高分组,自传记忆的具体性与所有类型的创伤经历都没有相关,但在具体自传记忆的低分组,被试提取的自传记忆个数与创伤经历中的情感虐待成分存在显著负相关。

三、早期创伤与自传记忆概化关系中的调节变量

创伤经历可能是导致过度概化记忆出现的一个潜在原因,但并不是所有经历过创伤的个体都会出现自传记忆的过度概化现象,中间可能有些变量会起调节作用。早期创伤对个体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单向关系,一些重要的变量参与其中,对两者关系产生影响,因此早期创伤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变得不确定,这也是过去研究结果不一致的重要原因。在自传记忆概化的研究中,早期创伤对自传记忆概化的影响也受到一些调节变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创伤经历者内部的因素,例如个体的人格特征;二是创伤经历者的外部因素,例如个体得到的社会支持。

首先,可能存在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社会支持最早属于社会学的概念,是指人们感受到的来自他人的关心和支持。后来在心理学的研究文献中引入了社会支持的概念。研究者对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的关系进行大量的研究。结果都发现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健康,而劣性社会关系的存在则损害身心健康。社会支持一方面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即对应激起缓冲作用,另一方面对维持一般的良好情绪体验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可以推论,在早期创伤经历中,社会支持较好的个体能更好地应付这种不良经历,可以缓冲创伤对个体心理健康的损害。Raes和Hermans的研究支持了社会支持在早期创伤与自传记忆概化中的调节作用,他们发现,与那些没有报告出情绪虐待的被试相比,报告遭受情绪虐待的受害者提取了更少的具体记忆,而遭受情绪虐待的人如果得到较多社会支持,可以保护个体以免发展出过度概化自传记忆。

除了社会支持等因素外,个人的某些特征可以降低创伤经历对自传记忆过度概化的影响。情感调节假说暗含着自传记忆过度概化的出现需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个人遭遇痛苦经历,特别是能引起强烈情感反应的重大负性事件;二是个体对过去经历存在回避的倾向。所以自传记忆过度概化既可能与个体经历过的重大负性事件有关,也可能与应付消极事件时表现出的某些个人特质有关。

国外一些研究者考察了人格中对消极事件的回避倾向与自传记忆过度概化的关系。Lemogne等人对38名健康样本的自传记忆具体性与对侵入记忆的认知回避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自传记忆具体性与对侵入记忆的认知回避负相关。Wessel和Merckelbach在2002的研究中揭示,童年期经历过创伤的被试表现出的侵入记忆和回避创伤记忆可以预测更少的自传记忆具体性。研究者还发现自传记忆具体性与几种回避应付的测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提取具体自传记忆个数越少的个体有更多的回避应付方式。马先明认为坚韧性人格是一种内在人格结构,表现出一系列的态度、信念和行为倾向而使自己克服困难,坚持完成所承担任务,获得成长的特性。李涛和冯菲在研究中发现,早期创伤经历在影响自传记忆概化的过程中,受到个体人格坚韧性的影响,如果个体人格坚韧性较高,可以缓解早期创伤经历对自传记忆概化的影响。

关于早期创伤经历与自传记忆概化的关系及调节变量的作用分析,可以提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关注存在早期创伤经历的个体,给他们提供更好的社会支持,帮助他们发展坚韧的人格特质,利于减少自传记忆概化程度,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先明.大学生坚韧性人格、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李涛,冯菲.工读生和普通生自传记忆具体性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中国特殊教育,2013,2

[3]Hermans,D.,Decker,A.,& Peuter,S.,et,al. Autobiographical memory specificity and affect regulation:coping with a negative life event. Depression and Anxiety,2008,25:787-792

[4]Debeer,E.,Raes,F.,Claes,S.,Vrieze,E.,Williams,J. M. G.,& Hermans,D. Relationship between cognitive avoidant coping and changes in overgeneral autobiographical memory retrieval following an actue stressor. Journal of Behavior Therapy and Experimental Psychiatry,201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