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建筑中的无障碍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建筑中的无障碍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对其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使用的建筑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我国建筑的无障碍设计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结合建筑中无障碍设计原则,从改善建筑的细部构造及高新技术的应用两方面出发,探讨解决我国建筑在无障碍设计问题的新途径。在此基础上,对问题的根本解决提了几点建议,并简要谈论了未来无障碍设计的发展方向,对我国建筑中无障碍设计系统的完善起到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建筑;残疾人;无障碍设计

多少年来,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设计不能切身考虑残疾人的使用,许多建筑的细部构造设计缺乏人性化、多是流于形式,而影响了残疾人的使用,因此必须加强建筑中的无障碍设计研究。

1. 建筑的无障碍设计原则

无障碍设计是由美国建筑家罗纳德梅斯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提出的,其基本意义就是无论残障与否,无论残障的程度和状态如何,任何人均能便捷使用的制品和环境设计。建筑无障碍设计首先必须遵循安全适用的原则。

(1)安全性

建筑无障碍设计的安全性是指建筑中应没有危险物的存在或者危险状况的发生。由于身心机能不健全或者衰退,残疾人对危险的感知能力差,或是即使感觉到了危险,也难以快速敏捷地避开,或者做出错误的判断而产生危险。因此,生活中对于健全人来说的一些普通物品,对于老弱病残这一弱势群体来说都可能是危险物品。因此,必须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设身处地为老弱病残者着想,使他们不能因为某种形式或程度上的残疾而面临危险,进而不能平等享受建筑环境的权力。

(2)适用性

建筑无障碍设计的适用性是指建筑物应该方便老弱病残者的使用,实现使用中的无障碍化。与健全人相比,残疾人在身体机能上存在某些方面的缺陷,导致其在现实的环境中,无法通过自身努力满足其需求。因此,建筑物的无障碍设计上要充分考虑老弱病残者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特殊感应,开发设计无障碍建筑物或设施,使老弱病残者能正常方便的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完全的实现生活无障碍化。

2. 建筑的无障碍设计

根据安全适用这一基本原则,本文切身考虑残疾人的生理心理需求,从改善建筑的细部构造和应用新技术两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解决我国建筑无障碍设计问题的新途径。

2.1 细部构造设计

建筑无障碍设计除了对建筑空间要素的宏观把握外,还必须对一些通用的细部构造,做细致入微的考虑,满足无障碍设计的要求。由于建筑无障碍细部构造设计涉及面很广,下面主要就出入口、室内交通系统、电梯、消防疏散系统进行介绍。

(1)出入口

建筑出入口周围应设轮椅通行平台,台阶、坡道的设置应满足防滑的要求。同时平台上方应设雨棚,以便于轮椅使用者停留。

(2)室内交通系统

室内水平交通系统应力求平面减少转折,各层功能分区明确,流线简洁清楚,标识清晰完备。

室内垂直交通系统应减少高差,避免高差突变,所采用的垂直提升机械设备便于残疾人使用。

(3)电梯

电梯的选用应从残疾人的行为特点出发,选择残疾人专用客梯。在进行楼梯设计时,从最基本的设计元素出发进行设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加宽楼梯平台的宽度;在跑梯的起步与转折处铺设止步块材,踢面选用色彩反差较大的饰面材料。这些细部的设计对于身体健全的人来说,也许是可有可无的,但是对于残疾人来说,却影响了他们的行动,甚至在建筑环境中的自立能力。

(4)消防疏散

残疾人的疏散速度比正常人要迟缓,因而在设计过程中对各项疏散距离的控制较之消防规范的规定更为严格,应尽量避免有可能在疏散过程中折返的袋状走廊出现。对于轮椅使用者来说,建筑中的楼梯是疏散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障碍,而平时最适于使用的电梯在火灾时会被限制使用,因此,在残疾人为主要群体的大型公共建筑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个楼层的楼梯口应设置避难间,为便于火灾时烟气的排出和专业人员从外部进行援救的需要,避难间可设置大面积的外窗或阳台,同时其位置也便于消防云梯的架设。

2.2 新技术在建筑无障碍设计中的应用

在新科技、新技术为残疾人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对于一些只靠常规手段难以逾越的障碍,依靠新的技术手段就能轻易解决。

电磁感应装置和红外线装置的发展解决了大量听力障碍者的交流、沟通困难。电磁感应装置被设置在出入口处,声音由麦克风传出,经过扩大器进入感应闭合电路,在感应闭合电路的有效范围内,听力障碍者可通过自己携带的助听器中的T波段接受到声音信号。红外线装置用麦克风将声音传入扩大器,解读装置把声音信号转为红外信号发射出去,当这种信号被特制的红外听筒接受后会闪烁,听筒会解读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声音。

利用盲文设计的电子触摸屏语音提示仪器可以让盲人迅速了解建筑内部的概况和适用要求,无线语音提示系统可以让盲人通过随身携带的接收机适时地接收安装在建筑物各个部分的发射机发出的信号,随时随地地提示盲人在建筑中所处的位置和提示行进的途径。

缓关门装置以及电子门禁系统,可以避免所有的残疾人在开关门时所遇到的不便,为手推车和轮椅使用者提供了方便。另外,防火门控制系统可以使行动障碍者难以通过的防火门在平时处于常开状态,在火警时通过火灾报警系统发出指令,使防火门自动关闭。

3. 对建筑无障碍设计的思考

虽然虽然从改善细部构造及应用新技术解决我国当前无障碍设计的一些问题,但是要从根本上实现建筑的无障碍还需要科学界定无障碍设计概念,完善无障碍设计体系。

(1)科学界定无障碍设计概念。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要考虑到人类在行为能力不齐全甚至丧失的时候对建筑物的要求,建筑设计的理论不能以健全人为出发点。

(2)完善无障碍设计体。由于认识不到位、考虑不周全、贯彻不彻底,缺乏信息反馈机制,往往会造成了无障碍环境设计缺乏系统化。目前很多建筑对无障碍设计浮于形式,认为入口有残疾人坡道、卫生间有残疾人蹲位就是无障碍设计的全部,因此,要从广义的无障碍概念出发,做出系统全面的研究,创造出残疾人群体能够平等参与的空间,特别是对于公共建筑这一体量较大、使用功能复杂、服务人群面广的建筑。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在充分实现建筑经济、美观的同时,要考虑生活工作在中小城市或农村地区的行动不便者。

制定针对于新已建建筑的无障碍设计规范,我国无障碍设计规范的大部分条文都是针新建项目而言的,而忽略了许多已经建筑。这就需要我们因地制宜,把握现状条件的制约,创造出投资小而可实施性强的无障碍设施。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建筑的无障碍设计,只有充分感知各类残疾人的基本行为特征和心理感受,才可以对其环境与健全人进行协调,针对不同性质的建筑制定相对合理的设计措施。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的建筑无障碍设计定会朝着形态多样性、界限模糊性和层面多元性的方向发展。设计的无障碍性将逐渐被设计的通用性所取代,就是任何人,无论是残疾人还是健全人,都能够安全方便地使用其需要使用的设施与环境。无障碍设计将不仅局限于建筑设计领域和城市公共设施领域,还将延伸到通信、医疗、交通等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充分打造一个和谐的无障碍社会。

参考文献:

[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s].

[2]《建筑无障碍设计》(03J926)[s].

[3] 杨慧丽. 建筑中的无障碍设计[J]. 粮食流通技术,2008,2.

[4] 谢浩. 谈谈无障碍设计[J]. 中华建筑报. 2008,7.

作者简介:华雪,生于1982年,女,籍贯:湖南长沙,学历:硕士,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工作单位: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