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的一些教学技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的一些教学技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发现知识与构建知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过程,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技巧;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6-0031

农村初中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物理的兴趣、爱好,物理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的指引者,教师可以利用物理学科特点,因材施教,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发现知识与构建知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过程,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在物理教学中关注以下几方面,教育效果可以有效提高。

一、让学生学会猜想,提出问题

要鼓励学生敢于猜想,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式地进行学习,学生除了认真听讲还是认真听讲,根本不能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他们的好奇心受到了压制,他们想象的空间受到挤压。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开始时,学生往往不敢猜,一方面由于他们习惯了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另一方面他们怕自己说错了,受到教师的指责,或同学的嘲笑。这时就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不管他们的猜测是否准确合理,教师都要持肯定的态度。培养他们的猜想要从最容易的入手。比如在学习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时,猜想串联电路中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这是比较容易的,又如在演示自制温度计时,盛水玻璃瓶放入热水中时,不妨先让学生猜猜,细玻璃管中的水柱会怎样变化,尽管学生大多数都能猜到,但不能因为容易就忽视猜想的这一环节。要知道根据已有的经验作出合理的猜想,这是科学探究中最具创造性的一环。只有从细微之处有意识地养成学生积极思维,积极猜想的习惯,才能逐步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方法。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去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猜想与假设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中学物理教学,不仅仅是把物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的能力,使他们拥有敏捷的物理智慧,猜测和想象是物理智慧中最活跃的成分,对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是物理探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往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较难把握的难点。

中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与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的过程在认识上应该是相似的,中学物理学习中的探究活动是引导学生获取物理知识、进行类科学研究探索,培养科学探索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探究活动中,根据已知的一些物理现象,进行猜想与假设,然后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这本身是科学探究的内容和要求。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事实上,在物理学史上很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是源于猜想。在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之后,“电能生磁,磁应该也能生电吧?”法拉第就是在这样的猜想下,经过整整十年的实验,最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物理学发展至今日,还有许多的猜想有待人们去证实,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会有更多的猜想不断衍生、发展。

例如,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可按如下步骤:1. 实验竞赛:用一张牛皮纸折一只小船,看谁的小船承载的重量最大?2. 小组讨论:什么样的情况下小船承载的重量最大?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可能与哪些因素有无关?3. 全班交流:交流各小组提出的猜想,列出最有可能影响物体浮力大小的各种因素。4. 小组讨论,设计并进行实验:各小组自选一个因素,并讨论如何用实验来证实浮力的大小与自己提出的因素有关,然后进行实验,记录实验中的现象和数据。5. 全班交流:交流各小组实验的情况,并评价各组实验的结论。6. 总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中用学生感兴趣的竞赛开始,让学生初步感悟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的液体的多少有关,进而提出影响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的因素可能还有哪些以及如何证实猜想的探究课题。由于探究的过程就比较复杂,为了降低探究的难度,采用了合作的策略,通过学生的交流和讨论,排除了一些明显与经验不符的学生的猜想,然后各组只用实验来证实其中的一个因素,最后通过交流得出结论。

二、注重课堂实验,引导学生做课后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物理规律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因此笔者认为利用实验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不仅是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在课后回到家利用家中物品进行实验。在《大气压强》教学情境设计中,学生看到笔者把装有热水的矿泉水瓶中的热水倒掉,放到装有冷水的水槽中,瓶子很快扁下来,很多学生认为是热胀冷缩,我把瓶盖打开,瓶子恢复原状,但很多学生仍停留在原来的认知里,笔者再在矿泉水瓶的底部凿一个小洞,瓶子里装满水,当把瓶盖拧开后,水便从小洞流出来,盖上瓶盖后,水止住了,学生觉得不可思议,在这两个实验很快把学生引导到大气压强的学习中,学生有极大的兴趣,比马德堡半球模拟实验更贴近生活,更容易引领学生领略大气压强的神奇,让学生回家观察家中的物品哪里利用到大气压强的知识,并试着做一做。第二天上课前笔者让大家交流,有同学带有皮碗,注射器,吸饮料怎么做,钢笔吸墨水等说出了他们的原理,有同学还去观察茶壶的结构和壶盖,平时总用到的东西还包含有那么多物理知识,以后印象特别深刻,虽然时间有点长,但我认为只要学生喜欢、乐学就会事半功倍。在学习电学《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时,注重课堂实验,引导学生课后实验,课前预习布置同学回家观察各个房间的灯,灯与开关之间的情况。学生很认真地把所观察的现象与大家交流,课堂实验完成很快,课堂气氛活跃课后检测效果很好。

三、创造轻松情境,精讲练提高课堂效率

在讲课之前,通过演示实验、生动的举例和类比、提出富有启发性或联系实际的问题,可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动机,唤起求知欲等都是十分有益的。如在讲“重力”之前引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牛顿坐在苹果树下被苹果砸,想到苹果为什么不飞到天上去而落到地面等,这样的引入,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明确学习目标,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基础的学生,难易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的放尺,用生动、形象、准确的语言突出重点,指出难点。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创造一种生机蓬勃的课堂气氛,有争论有笑声,在潜移默化间调动了学生全部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认真思考,提高单位时间内接受的知识量和信息量,教师只要稍微点拨,使学生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感,有“听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的喜悦。

精v之后,学生必须精练,练习重点内容,检查复习效果,强化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练习设计应有目的性、层次性、针对性强,能“举一反三”。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有效的训练基础知识,领悟深层次的知识,理解原理,发展能力。

四、充分利用“错题”收集归类,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物理的起点,对于物理科学的真正体验就是从这时开始。科学本身就是在不断探索中因发现错误而追求真理进而得到发展的;物理教师不必害怕学生学习物理是发生错误。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对于自己学习物理过程中发生的“错误”进行归类,通过对于“错误”的归类,达到新的认识,其实意识到错误也是学习的收获,将“错误”作为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价值观的出发点。我们在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具体实施教学时,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学习方法,从而缩短学生积累的琐碎的且不科学的学习方法质变成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会收集“错题”,学生学会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和漏洞,对所学的知识掌握准确度有提高,知识系统性会加强,而学生一旦具备了这种学习方法,并能熟练运用,就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就随之提高。

当然,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教师和学生的家庭情况,学生成长中的心境、情绪等,以上只是对物理教学方法的探微,其中还有很多奥妙,还值得我们继续认真思索和深入探究。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长塘中学 54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