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泰德:一颗药的前世今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泰德:一颗药的前世今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想,你可能不知道在中国药品市场存在着这样的药。

这种药,它的销售额超过十亿,它第一个通过日本注射剂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第一个通过国家新版GMP,1998年上市以来经久不衰,技术要求之高让仿制品始终不得精髓。它叫做凯时。

这种药,看一眼就会想到中国传统的膏药,但它却有着果冻一样的手感和传统膏药望尘莫及的舒适度及弹性。它叫做巴布剂。

这种药,让胃镜结果更清晰,让胃癌更容易在早期被发现和治疗。它叫做链霉蛋白酶,或胃镜清晰剂。

产品永远是企业向公众直接敞开的形象,我们不妨从这些药中一步步解读它们的诞生之地,坐落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这家高科技医药企业――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德);也不妨一起来了解这样一个名词――靶向制剂。

靶向制剂:一次知识普及

靶向制剂

对于远离医药知识的我们来说,“靶向制剂”虽不是新生概念,但至少还是个陌生的名词。“这是一个药物导弹,以它为载体,可以装载不同的药”,泰德公司总经理刘红星给出了这样的形象比喻。

通常在临床给药时,无论通过口服还是静脉注射,真正对于病灶给药量只能达到总给药量的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以前,要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就只有加大剂量一个办法;但加大剂量很可能造成血管异常扩张,引起其他的危险。最终导致在临床中,副作用远远超过治疗作用,很多病也就变成了疑难病症。”而靶向药物正是为解决这些病症而生的。

刘红星向我们介绍了泰德所利用的靶向技术原理:“一支2毫升的注射剂中含有1250亿个脂微球,这些微球的体积大约是红血球的两万八千分之一,药物被包含在卵磷脂外壳中。正常的血管壁像长城砖一样,码得很整齐。这些微球会沿着光滑的血管壁走得很快。但是如果血管壁发生堵塞、破损,或者动脉正在硬化,微球就会停留和聚集,并释放其中所包含的药物,在这里发挥治疗作用。”

泰德的第一个“药物导弹”凯时搭载的是前列腺素E,用于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障碍。众所周知,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糖尿病的本质是血糖溶度过高,这意味着血管泡在高浓度糖里,继而发生病变,引起多种并发症,糖尿病足就是其一。这种病最终的结果就是患者难以忍受肢端微血管逐渐坏死的疼痛,要求截肢。如果药物可以专门针对病变的部位,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障碍,在临床上就会有很多患者可以免除截肢的痛苦。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提及泰德的核心技术,刘红星难掩自豪,但流露出更多的,是医者对患者发自心底的关怀。

作为药物导弹,脂微球中搭载的药物可以进行替换,比如换成镇痛药,氟比洛芬酯。脂微球会聚集在手术部位的破损血管和癌症部位的新生血管,用低剂量达到成倍的镇痛效果。目前,这种药物(凯纷)已经在中国术后疼痛处方药里排名第一。

巴布剂

在泰德的产品中,有一种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心,那就是巴布剂。大多数国人都对传统药物胶布饱含着又爱又恨的情感,一方面感受着它的疗效,一方面又体会着它带来的痛苦:过敏,当然还有撕掉它时一同带走的汗毛。但泰德从日本引进的巴布剂技术和生产线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是高分子贴剂,透气,像凝胶一样,含水量近60%,既舒适又能使药物缓慢释放。”而女性们也许更愿意关注巴布剂的发展空间,因为泰德正打算把它做成缓解痛经和迅速抚平青春痘的贴剂。

链霉蛋白酶

提到2013年的计划,刘红星又为我们介绍了公司的一种新药――链霉蛋白酶。

“这种药是用放线菌发酵,产生链霉蛋白酶,用以分解蛋白。做胃镜的时候,由于胃表层附着的一层黏液,导致很多地方看不清楚,使很多胃癌的早期病变无法发现。这种药的作用就是将黏液分解,让胃镜的清晰度大幅提高。应用到临床之后,可极大提高胃癌早期病变的发现率,使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刘红星说,这种胃镜清晰剂已经通过国家审批,“今年3月我们就开始布置销售了,预计明年就能够上市。”

在我们赞叹一种药品的神奇效果时,吃下它的人更关心的也许是它光环背后的一面。谈及药品可能存在的副作用,刘红星并不否认:“它其实是有一些副作用,也有一些人群,比如胃出血的病人是不适用的。但是这种药的特点在于口服不吸收。在人体内,摄入物质的分子量如果大于一万,口服就不会吸收。而这种酶的分子量是几十万、几百万。不被人体吸收,就不会带来那么多副作用,只是有一些局部的反应。”是药三分毒。左手是效果,右手是副作用,有了链霉蛋白酶,徘徊在二者之间的人们,应该心安一些了。

筚路蓝缕: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路

以“被逼无奈”为起点

泰德的成立源自于一个中日合作项目。1993年,日本药学会会长、日中交流中心主任水岛裕教授到中日友好医院访问时,将他拥有的脂质球载体靶向药物技术专利赠与了中日友好医院。

公司从1995年成立到如今,已经走过17个寒暑。回想当年公司经营的举步维艰,连总经理刘红星都笑称他走上这条路实属“被逼无奈”。刘红星1994年在日本取得药学博士学位回国,在中日友好医院药学部任副主任。1995年泰德公司成立,建厂、装修、临床试验、员工工资,每一样都需要资金。但公司当时1900万人民币的原始出资并不算多,除去中日友好医院内的两层制剂楼和日方的设备折合成的金额,几乎没有流动资金。公司成立不久,总经理也跳槽去了另一家公司,替代人选一直悬而未决。“当时,我们搞医学的都觉得医生是很伟大的,转而搞企业是很不入流的”,刘红星笑道。

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当年所有人都用尽全力躲开“泰德总经理”这个头衔。而刘红星就是当年“不幸”没有躲开的那位。某次去澳大利亚开会回来之后,他就毫无准备地“被”走马上任,直至今日。

全产业链,没有终点

今日的泰德早已脱胎换骨、今非昔比:2010年,公司的销售额达到12.2亿,2011年达到15亿。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泰德的纳税额始终排在前十位,毫无争议地显示出公司及其高科技产品对于社会的贡献。当被问及公司迅速发展壮大的秘籍时,刘红星说:“真正优秀的制药企业,都拥有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有了全产业链,才能最大限度地贴近研发思路,贴近组织管理,贴近终端消费者,这样才能在行业里占有综合竞争优势。”

泰德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于高层次的管理团队和对国际合作的注重。深厚的医学背景让这个团队更懂得如何让企业在药品行业中生存。他们一方面对产品有着非常清晰敏锐的判断力,一方面更具备仁心医德,深知药品安全攸关性命,因此在产品的质量上具有实实在在的评判和自我约束。同时,泰德从建立之初就奠定了其注重国际合作的基调。据刘红星介绍,泰德与日本很多大型制药公司都有合作,用他的话说就是,“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他看来,身处这个时代,能够使国际上最先进的制药技术为我所用,也是一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高层次团队和对高科技技术的重视,使得泰德对于药物的研发颇具前瞻性。在刘红星看来,研发的核心在于向前看而不是向后回顾。“研发方向是要以经验说话的,这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如果搞仿制,可以看哪个药卖得好就做哪个。如果搞研发就需要我们慧眼识珠,更需要欣赏,然后再考虑后续投入和试验。这些都是以我们的经验、市场感觉和专业理解为基础的。”

几句话,也提及了公司面临的挑战。他坦言,最大的压力在于层出不穷的仿制药,“在中国,一个药的仿制品有30多种是常识,300多种不奇怪” 。每一种新药的研发都是极其耗费时间和金钱的过程,“一种新药,十亿美金研发,十年收回成本,这是国际医药业的共识”,他这样感叹。

技术可以模仿,企业不可复制。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家走在技术前沿、将全产业链掌控于自己手中、并且具有清晰战略和清醒判断的企业,必然是现在时和将来时的主角。它所走上的这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高科技之路,远没有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