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公路水毁问题成因与防治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公路水毁问题成因与防治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章分析了公路水毁的形成原因,针对如何防治水毁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公路;水毁;原因;防治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water damage to highway, in order to prevent water damage problem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Highway water damage; cause; prevention;

中图分类号:U41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公路是交通运输的主动脉,而公路水毁的发生,轻者造成公路及其设施的破坏,影响交通安全,重者中断交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人民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社会就会产生不稳定因素。公路水毁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要治标,更要治本。要把水毁的发生控制在最低限度,除了有关部门从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把关外,还要依靠全社会力量,对公路所经之处进行综合整治。

一、公路水毁的形成原因分析

1、形成路基破坏的原因。当路基的某处强度不足时,在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使其下陷,形成不太明显的微小低洼处,雨雪天气造成积水,长期浸泡必然使路基软化,强度进一步降低,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形成更大的坑槽,坑槽将造成更深的积水,如此反复造成公路水毁;另一种情形是路边沟排水不畅,长期浸泡,导致路基整体强度下降,造成大面积水毁。

2、形成路面破坏的原因。当路面某处因为修筑不合格或使用过程中造成漏水,这种渗漏往往很不明显,当雨过天晴时,表现为周围大部分路面都已晾干,局部潮湿,严重时可以观察到龟裂的网纹,和上述类似,漏水造成基层的强度降低、形成坑槽,产生积水,如此反复循环作用导致水毁。

3、形成桥涵破坏的原因     1)涵洞位置不当,孔径偏小,满足不了排洪要求;2)涵洞进口处理不当,泄洪时发生洪水流向偏差;3)桥位选择不当,河床的地质条件差,极易发生冲刷,进而影响桥梁基础及墩台结构;4)桥涵日常养护差,长期得不到清理,发生堵塞,水流不畅;5)河床变化较快,水流偏差较大。桥涵水毁一旦发生,轻者洪水涌上路面,破坏路基路面,重者桥涵被冲断,从而中断交通。因此,桥涵类水毁是公路水毁预防中的重中之重,应引起高度重视。

4、防护与加固工程损坏    防护加固工程地基软弱或基础设置不深,位置选择不合理,挤压河道,引起局部冲刷。公路养护部门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水毁抢修和修复,每年都要修复不少路基防护构造物。由于设计这些防护工程时往往凭经验估算,有不少基础埋得很浅,有的还由于施工质量差等原因而遭到重复水毁,即:修了被冲,冲了再修,有的重复到3次以上。路基冲刷防护工程不但没有明显增加,还出现“旧账未清、又欠新账”的现象,这种弊病也是造成构造物易被水毁的原因之一。  

5、人为原因

公路上的乱堆乱放、路肩的占用造成积水。同时乱堆乱放占用了路面,迫使车辆只能靠一边行驶,由于乡村公路路面普遍较窄,车辆必然始终沿同一轮迹往返,使局部公路承受了远远超过设计要求的频率荷载,使其迅速劳损,形成车辙,造成积水,又进一步加速公路损坏。有时由于抗旱和排涝等原因,擅自开挖破坏公路,事后又不予以恢复,形成人为坑槽积水。

二、公路水毁防治 1、防护与加固工程损坏的防治 防护与加固工程所在地段为软弱地基时,采用换土或用砂砾、碎石、灰土进行填筑,确保防护工程基础部位承载力满足设计规范要求。防护与加固工程基础埋深,对于无冲刷地基,应在天然地基以下至少1.0米,对于有冲刷地基,应在冲刷线下至少1.0米。 挡土墙应设置排水设施,以及时疏干墙后填料中的水分,防止墙后积水致使墙身受额外的静水压力,消除墙背填料浸水后的膨胀压力,针对上挡墙尤其显得重要。防护工程浆砌块(片)石墙身,泄水孔尺寸可为5×10,10×10,15×20厘米或直径为5—10厘米的圆孔,视泄水量大小而定。泄水孔的间距,一般为2—3米。上下排泄水孔宜错开布置,下排泄水孔的出口应高出地面,若为路堑墙,出水口应高出边沟水位0.3米,若为浸水挡土墙,则应设于常水位以上0.3米。沿河路堤设置挡墙时,应结合河流情况布置,注意设墙后仍要保持水流顺畅,不致挤压河道,引起局部冲刷。 2、桥涵坡坏的防治 对于山区沿溪线公路,一般应对每隔300米设置一道涵洞,通常设置在竖曲线的底部或变坡点处,穿越村庄路段,为排除村庄地面汇水也应设涵。涵洞应设置直径不小于1米的钢筋混凝土管涵或墙高不小于1米的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或石拱涵。因为对于山区公路,涵洞不仅排水而且输沙,如果孔径太小,泥沙及杂物堵塞涵洞后,人工难以进入清淤,使涵洞排水功能减弱,一旦山洪暴发,涵洞极易被冲毁。涵洞进水口处应浆砌一段片石铺底,当涵前河沟纵坡较大时,应建急流槽或跌水等构造物以减缓流速。 所建桥梁,除保证桥梁安全外,还应根据水流情况修建导流坝等调治构造物,以保证桥梁在设计洪水位时不被冲毁。对于桥基已被淘空的桥梁,应立即用混凝土填筑桥基掏空部分,然后采取现浇钢筋混凝土加固桥基,在桥梁上游修建合适的导流坝、丁坝等调治构造物,使水流均匀流畅地通过桥孔。 (三)路基沉陷的防治 在软弱地基上修建公路时,应特别注意对路基进行加固,可采用换土法、掺石灰法、石灰桩法等多种加固方法,使路基达到足够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在进行路基施工时,须采用良好的砂砾等填筑路基,当确需用透水性不同的土填筑路基时,应将透水性强的土填筑路基下层,透水性不强的土填筑路基上层。沿河路堤、河滩路和桥头引道等长期浸水路基,要设置堤岸、护坡等防护措施。路基边沟纵坡应不小于0.5%,单向排水长度不宜超过500米,应分段设排水沟、涵洞将水引出路基,以免积聚在边沟内,影响路基稳定。 (四)路基坍塌的防治 路基坍塌多见于山区公路,因此在公路选线时应避免走地质水文不良地段,尽量采用台口式路基以减少路基外侧填方。路堑须设置边沟,对于较长的路堑必须设置合适的纵坡,当纵坡较大,且有冲刷可能时,应加固加深或改用跌水与急流槽等设施。路堑挖方上侧距挖方坡口5米外应设置一道或多道截水沟,以使地表水全部汇入截水沟引到排水沟或涵洞排出路基外。

三、要搞好公路排水系统的养护

1.公路边沟、截水沟、引水沟等排水设施要经常性保持畅通,清除杂草和堆积物,要通过他们把水流引向路基以外,而不能直冲路基,尤其是截水沟,一般地由于他处于上边坡等较高、较陡人员不易到达的地方,所以被养护人员所忽视,或者根本没有去养护,所以许多截水沟早已被堵塞,根本发挥不了作用。所以当雨季来临时,边坡冲刷严重,溜方特别多。在养护中如果发现边坡土质不好,易被冲刷而设计中未考虑的,要新开挖截水沟,这种现象在较早建成的公路中比比皆是,有些填方边坡,经过雨水长期冲刷,形成大小、长短不等的沟槽,在养护中要及时予以修补,以免越来越严重最终造成边坡整体滑坍,对易被冲刷的边坡要种植根系发达的草种如香根草等防止冲刷,这种办法成本低、容易施工,在养护中被广泛应用。

2.要定期对公路桥梁、涵洞、挡土墙等防护工程进行检查,特别要检查基础是否被冲刷或淘空;墙台、拱圈是否出现裂缝等,如果发生了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桥下淤积往往由于数量大,清理难度大而不被重视,如果影响到桥梁安全要定期清理,特别是在雨季来临前;涵洞在平时养护中要经常性进行清淤,涵底不得淤积泥砂或树枝等杂物,涵底铺砌及锥坡被损坏的部分要及时修补,对一些跨径过小排水不良的涵洞要进行改建,对一些经常性积水的地方要根据需要增设涵洞或采取其他措施。

3.要在雨季期间坚持巡路,发现积水、小溜方要立即排除,特别是边沟等排水沟渠不要被小溜方堵塞,对一时无法清理的大溜方要开出临时流水沟,不能让积水浸泡路基。有些路基缺口仅是因为几十方的小溜方阻塞边沟,使水漫路基淘空坡脚而造成几万元的损失。对一些被冲刷严重的桥涵等构造物基础等要临时加固。洪水来临时,其中往往夹带大量树枝、木头,直接冲击桥梁等,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疏排。

四、结语

防治公路水毁一定要依靠技术进步,要不断以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新的科学技术知识进行工程实践,虽然造成公路水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只要我们能从公路的设计、施工和养护等方面十分重视预防水毁,公路水毁灾害将会得到有效控制。